名家医案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代谢综合征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古之先贤多认为小陷胸汤为治疗小结胸病之专方,如《医方考》有云:

“三阳经表证未去而早下之,则表邪乘虚而入,故结胸。结胸者,阳邪固结于胸中,不能解散,为硬为痛也;

按之则痛者,不按犹未痛也,故用小陷胸汤。黄连能泻胸中之热,半夏能散胸中之结,瓜蒌能下胸中之气。

然必下后方有是证,若未经下后,则不曰结胸”。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认为临证凡痰热互结者,不可拘泥何病,皆可以小陷胸汤治之。

今天,将其临床运用小陷胸汤的经验分享如下,供优秀中医师一同交流学习。

清化痰热治疗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S)是指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

其中心环节是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主要是肥胖症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具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中医认为该病因于过食肥甘厚味,壅滞中焦,脾胃升降枢机不得斡旋,运化失职,导致人体津液代谢和血流障碍,而形成痰浊,痰浊阻滞血脉而产生瘀血,这些病理产物,可阻滞中焦、心脉、脑窍及血管而发生多种病变。

故本病的早期治疗以清化痰热为主,以阻滞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路老临床善用小陷胸汤加减治疗,获得较好疗效。

病案举例

患者甲,男,53岁,汉族,北京大兴人

年1月15日初诊

主诉:胸闷5年。

现病史:胸闷,少痰色浅黄,易咯出。大便日一次,有不尽感,小便可,面色浮红。舌体胖,质紫暗,尖红,苔薄白,脉沉滑。

既往史:高血压,平素血压偏高/mmHg,高脂血症,糖尿病。

形体丰腴,痰湿体质,体重kg,身高cm。

治以宽胸涤痰,清化痰热和胃。

用药:

瓜蒌20g,竹半夏12g,黄连10g

竹节参12g,太子参15g

石菖蒲12g,郁金12g

炒杏仁9g,炒薏苡仁30g

厚朴花12g,荷叶12g

炒三仙各12g,泽泻15g

茯苓30g,生白术15g

莱菔子15g,藿苏梗各9g

14剂。

1月29日复诊

药后胸闷症状好转,痰量减少,痰白易出。睡眠佳,大便爽利,日一次,进食量多体力正常。小便频急,尿不痛,无灼热感。

上方去荷叶、藿梗、苏梗,加醋莪术12g,槟榔片10g,14剂。

配合茶饮方:

生白术30g,泽泻15g,玉米须30g,草决明15g,炒枳壳15g,砂仁10g(后下),荷叶20g,车前草15g

代茶饮,14剂。

2月12日三诊

药后胸闷症状基本消失,痰量进一步减少,色白易出。小便频急亦见好转。

治宗前法,原方加减,去荷叶、藿梗、苏梗,生白术改20g,加虎杖18g,醋莪术12g,14剂。

茶饮方:荷叶改30g,14剂。

按:

黄连清热泻火,半夏化痰开结,二药合用,辛开苦降,善治痰热内阻。

更以瓜蒌实荡热涤痰,宽胸散结。辛开苦降,既消痰热之结,又开气郁之痞;

炒杏仁、茯苓、生白术、炒薏苡仁、泽泻宣上健中畅下,使痰湿从三焦分消;

石菖蒲、郁金清热化痰开窍;

炒三仙、莱菔子消食化痰;

厚朴花、荷叶、藿梗、苏梗化湿升清;

竹节参、太子参益气补虚,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

使得痰热得清,脾胃功能得复,诸症得愈。

涤痰降浊除噫气

噫气,又名嗳气,胃中浊气上逆,经食管由口排出气体,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

多因饮食不节,外感风寒,忧思过度,暴怒伤肝,病后体虚,年迈体弱,胃虚气逆所致。主要病机是脾胃不和,胃气上逆。

胃为水谷之海,若因饮食不调,起居不时,致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或胃中生痰生火,或脾胃虚衰,致使胃气上逆而为噫气。

治疗上应分寒热虚实而施治,实热者当凉泻,虚寒者当温补,治皆当调理脾胃,降逆为法。

病案举例

患者乙,女,51岁,北京人

年9月3日初诊

主诉:胸骨疼,食管烧灼感,胃中嘈杂,打嗝2个月。

现病史:泛酸,打嗝,胸骨后痛,食管烧灼感,纳呆,咳嗽有痰,早搏,舌苔前半部花剥,脉弦细小数,大便干,3~4日一行。

既往史:慢性胃炎20年。

治以宽胸涤痰,和胃降浊。

小陷胸汤加减

用药:

瓜蒌20g,黄连8g,清半夏10g

代赭石15g,旋覆花10g

枇杷叶12g,紫苏梗12g

藿香梗12g,茵陈15g

煅瓦楞20g,炒枳实15g

炒杏仁9g,炒薏仁30g,甘草6g

14剂,水煎服。

药后,泛酸,打嗝,食管烧灼感缓解,继以上方进退,7剂后诸症好转。

按:

患者素有胃炎病史,加重2个月,打嗝不止,出现胸部疼,食管烧灼感,不能吃饭,只能喝粥,酸辣食物则加重等症状,且舌质花剥苔,表明胃阴已伤,胃酸分泌较多;

而且咳嗽有痰,舌中后部苔白腻,表明痰湿阻滞;

出现脸红,出汗,失眠,脉弦细小数等症状,

当以宽胸涤痰,清热化痰和胃为法,

其中半夏、瓜蒌、煅瓦楞、杏仁、炒薏仁、旋覆花消痰散结消痞,

黄连、枇杷叶、茵陈、代赭石清热降逆除噫,

紫苏梗、藿香梗、枳实宽胸理气,

煅瓦楞制酸止痛,甘草补脾和胃。

如此,痰消痞软,浊气得降,噫气可除。

清热涤痰治心悸

心悸是临床常见心系病症之一,虚者多为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因痰饮,瘀血,火邪内扰而致。

痰热扰心出现心悸时发时止,胸闷烦躁,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用小陷胸汤,黄连温胆汤等加减治疗,痰热日久易耗气伤阴,加重心悸,反复发作者,应进一步给予扶正药物。

病案举例

患者丙,男,38岁,汉族,已婚,北京人

年1月21日初诊

主诉:心悸伴心前区疼痛2年,尿频尿痛1年半。

现病史:心慌,心前区时痛,尿频,尿道烧灼感,腰痛难忍,脚后跟痛,心情烦躁,大便2~3d一行,醒后难入睡,舌质红,苔薄黄,沉滑数。

辨证为痰热结胸,下移小肠。

治以宽胸涤痰、清心导赤。

方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

用药:

瓜蒌15g,清半夏9g,黄连8g

栀子8g,豆豉10g,麦冬10g

生地12g,竹叶10g,小麦20g

益智仁9g,肉桂3g

益母草12g,八月扎12g,甘草6g

14剂。

药后症减,嘱原方再进14剂巩固治疗,随访3个月未发。

调脾胃化痰湿治疗眩晕

眩晕可由风、痰、湿、虚所引起,中医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在临床上凡风火上扰、痰浊中阻、阴虚阳亢、心脾血虚、中气不足、肾精亏虚皆可导致眩晕。其中又以痰浊中阻型眩晕最为常见。

此种类型的眩晕多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运化失常,湿聚而生痰,痰阻中焦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病。

治疗此类病症,路老皆以上病治下,调理脾胃,立足中焦,化痰湿而解决眩晕。

病案举例

患者丁,女,30

主诉:头晕2年。

现病史:头晕,工作紧张时诱发,面部发热色红,心慌,眠差多噩梦,恶心频作,时感心烦热,平素喜饮冷、辛辣,体形丰腴,体重80kg,身高cm。

治宜调脾胃,化痰湿,涤痰降浊而治眩晕

用药:

瓜蒌20g,黄连10g,姜半夏12g

枇杷叶12g,荷梗(后下)12g

紫苏梗(后下)12g,炒杏仁9g

炒薏仁30g,茯苓30g

僵蚕10g,胆南星10g,天麻12g

生白术20g,炒莱菔子15g

珍珠母(先)30g,生姜一片当引

14剂,水煎服,1剂/d。

药后头晕明显缓解,继以前方进退,再服14剂后诸症消失。

长按添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df/7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