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咽喉炎(LaryngopharyngealRefluxDisease,LP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侵蚀咽部、声带和气管,从而引起一系列症候群。如:声嘶、慢性咳嗽、吞咽困难、异物感、频繁清嗓等。这一疾病症状反复,迁延难愈,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因此,我们运用传统中医“和胃理气”的理论,采用中成药胃苏颗粒来治疗LPRD患者,观察疗效,以期能为治疗提供新的临床依据。
选取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纳入标准:病程超过3个月,符合下述反流性咽喉炎诊断标准者。
排除标准:
①患有上消化道出血、胃溃疡、胃部手术史等胃部其他疾病;
②入组前2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及其他抑酸、制酸、促胃动力药;
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
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A及对照组B,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
①实验组:胃苏颗粒(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5g,3次/d)加蓝芩口服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20ml,3次/d,如有轻度腹泻,改为10ml,3次/d)治疗。
②对照组A:蓝芩口服液(用法同实验组)治疗。
③对照组B: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1次/d)加蓝芩口服液(用法同实验组)治疗。
以上各组均用药4周,四周后进行复查,并填写RSI和RFS量表。
参照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FS)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患者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填写RSI量表,由一名专科医师用喉镜检查患者咽喉部并填写RFS量表。将RSI>13分且RFS>7分定为阳性,诊断为LPRD。
疗效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消失,RSI<13分和(或)RFS<7分;
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RSI和RFS分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仍在阳性标准范围内;
无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无减轻,RSI和RFS分数较治疗前基本不变。
以前两者之和计算总有效率。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A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B总有效率为93.3%。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实验组症状评分及体征评分与对照组A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B比较,总有效率、症状及体征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胃苏颗粒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从中医角度,《灵枢·忧无言篇》说:“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古人认为咽喉为水谷的道路,经食管与胃相通,胃腑热毒蕴积,上熏咽喉,即发生咽喉的红、肿、痛病变。近年来,许多中医学者认为:“梅核气与慢性胃炎关系密切”,胃气上逆是梅核气的关键病机之一,从而提出“和胃降逆”的治法。
胃苏颗粒具有理气消胀、和胃止痛功效,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表明,胃苏颗粒中的紫苏梗可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排空;香橼、佛手、枳壳均含挥发油类物质,可促进胃液分泌,缓解局部刺激,促进胃肠动力;香附、陈皮能降低胃肠道紧张性,解除胃肠痉挛;鸡内金可促进消化,增强食欲。诸药合用,相辅相成,能够抑制胃中酸性液体的分泌,降低胃液酸度,还能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增强胃肠蠕动、保护和修复胃肠黏膜等。
根据上述药理作用,本研究使用胃苏颗粒治疗LPRD,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及治疗效果的改善均较单纯使用清热利咽药物显著,而与质子泵抑制剂艾司奥美拉唑镁比较,疗效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胃苏颗粒在改善咽异物感及痰多这2个方面效果明显,在治疗期间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
综上所述,胃苏颗粒的使用能有效治疗LPRD,极大改善患者的主观感受,提高生活质量。胃苏颗粒作为中成药,易于被患者接受,从而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庄夏衍,等.胃苏颗粒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观察。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5):-.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