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子午道医编辑部
传说有一年华佗在江南某地的河边上采药,无意中发现一只水獭吞吃了一条鱼,在地上打起滚来。后来,只见水獭沿着河滩爬,待爬到一片紫色的草前就吃了起来,不久竟然没事了。
华佗心想,那种紫色的草叶可能可以解鱼毒。
采完药后,华佗去附近的一家客栈住宿,巧遇一群年轻人正在比赛吃螃蟹,半夜,吃螃蟹的几个年轻人大喊肚子痛。情急之下,华佗想起白天见到的那种紫色草。那草既然能解鱼毒,可能也能解蟹毒。于是带人去采摘,立即煎汤给几个年轻人服下。过了一会儿,年轻人的肚子果然不痛了。
华佗为了记住这种草药,就给它取了个“紫舒”的名字,意思是服后能使腹中舒服;因为字音相近,又属草类,后人就把它称作“紫苏”。
紫苏是餐桌上的奇特美味,也是流传千年的圣草名药。
小小的紫色叶片蕴含着神奇的功效。
全紫苏即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三味中药,因它们均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紫苏且在临床上经常一起使用故有时将其简称为“全紫苏”
紫苏叶
道医认为,紫苏叶性味辛、温,入肺、脾经,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之功,紫苏辛香温散,入肺走表而发散风寒,又能走脾行血而宽中,对外感风寒,内兼湿滞之症尤为适宜。
古人常将苏叶同其他食物制成既可口,又防病的食品。在古代,常把苏叶当茶制成饮料,长期服用,苏叶茶可以解毒健胃。宋仁宗时曾被翰林医官院定为“汤饮第一”。
此外,干紫苏还可用来加工酱菜,现民间制酱时仍都加点紫苏用以去腥防腐。
用泡菜坛制泡菜时,放点紫苏叶,也可使泡菜别具香味。
紫苏梗
紫苏梗,味辛、甘,性微温,具有理气宽中、安胎的功效。胃脘胀闷、不思饮食,可将紫苏梗与陈皮、茯苓、鸡内金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
胎动不安,或是妊娠呕吐,可在医生指导下将紫苏梗与紫苏叶、陈皮等药材一起调配药膳食用。
紫苏子中的α-亚油酸能显著降低血中较高的甘油三脂含量,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并且能抑制血小板和血清素的游离基,从而抑制血栓疾病的发生,具有抗血栓的效果。
另外α-亚油酸在人体内主要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形式存在,它是大脑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成分之一。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常食紫苏子,对提高记忆和视觉具有良好的作用。
服用紫苏有禁忌
虽然说紫苏有诸多功效,但是服用也有其禁忌方面。
譬如,将紫苏叶与鲫鱼一起食用后容易生毒疮。而长期服用紫苏,如脾胃虚寒的人会出现滑泄症状,患有气虚、阴虚的朋友不能食用紫苏。
紫苏属于辛温之品,凡有风热感冒(症见发热重、畏寒重、汗出、口渴等),尤其是热重者忌服;气弱表虚,倦怠无力、经常感冒、发热有汗者也不宜使用。
同时,紫苏叶不能食用过多,因紫苏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人体内遇上钙和锌便生成草酸钙和草酸锌,在人体沉积过多会损伤人体的神经、消化系统和造血功能,所以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贪吃哦。
还需注意的是,紫苏含有挥发成分,所以不宜长时间煎煮;紫苏还有一定的升血糖作用,故糖尿病患者慎用。
紫苏桃子姜用料及作法
桃子4只
紫苏一把
子姜4个
冰糖若干颗
食盐50g
米醋1/4瓶
1.桃子用盐搓搓洗净表面的毛毛,子姜、紫苏洗净。
2.桃子对切再对切成小块,去核。加几勺盐拌匀,不着急,腌制2个小时吧!期间会出水,腌制差不多后倒掉水就好了。
3.子姜削去外皮丑丑的结节等,清理干净。
4.切片后放篮子风干一会表面水分。
5.紫苏洗净,剪去粗老大杆,清理干净。捞出沥干水分。
6.煮一壶水,水开后放入若干冰糖,冰糖融化后放入紫苏叶,关火即可。凉了后用容器装瓶,放入一点醋,爱甜的多放点冰糖,能吃酸的多放点醋,不要太多。可加入几颗乌梅或珍珠梅,增加风味。
7.放醋后颜色就变红了,神奇的反应。然后放入冰箱腌制3-4天就可以了喔。
子午道医
主办:终南子午庵工作室
点击“阅读原文”?点蓝字收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