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舒”还是“紫苏”?
”传说有一年华佗在江南某河边上采药,无意中发现一只水獭吞吃一条鱼后在地上打滚,后见其爬到一片紫色的草前就吃了起来,不久竟然没事了。华佗心想,这种紫色的草叶可能可以解鱼毒。采完药后,华佗去附近的客栈住宿,巧遇一群年轻人在比赛吃螃蟹。半夜时分,几个年轻人大喊肚子痛,情急之下,华佗想起白天见到的那种紫色草既然能解鱼毒,可能也能解蟹毒。于是带人去采摘,煎汤服下,年轻人的肚子果然不痛了。
华佗回去反复验证,发现这种草性温,可以解鱼蟹之毒,故取名“紫舒”,意思是能使中毒者腹中舒服的紫色草,因为字音相近,又属草类,后人就把它称作“紫苏”。
紫苏,顾名思义,它的叶和茎都是紫红的颜色,广泛分布于华东、华南等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地区,本地常见,是一种集美貌与美味于一身的植物。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淹渍。紫苏叶是餐桌上的常见品,在南方尤为常见,丽水龙泉、庆元等地多用作辅料烹饪鱼、田螺、螃蟹等,能祛寒解毒、去腥提味。
紫苏是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且苏叶、苏梗、苏子都是药。一如《本草汇言》所说,“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一物有三用焉:如伤风伤寒,头疼骨痛,恶寒发热,肢节不利,或脚气疝气,邪郁在表者,苏叶可以散邪而解表;气郁结而中满痞塞,胸膈不利,或胎气上逼,腹胁胀痛者,苏梗可以顺气而宽中;设或上气喘逆,苏子可以定喘而下气。痰火奔迫,苏子可以降火而清痰,三者所用不同,法当详之。”在临床上经常一起使用,故有时将其简称为“全紫苏”。
紫苏全草皆可入药。一般采收紫苏叶,需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紫苏未开花时进行;采收紫苏梗,一般在9月上旬开花前,花序刚长出时采收;采收紫苏子,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采收紫苏要选择晴天收割,香气足,方便干燥。
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经济价值极佳,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对紫苏属植物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性栽种,开发出了食用油、药品、淹渍品、化妆品等几十种紫苏产品。
注意:紫苏属于辛温之品,故气虚、阴虚及温病患者慎服。因紫苏含有大量草酸,紫苏叶不能食用过多。传播中医药文化传递健康正能量
来源:医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