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
辛,苦,温。归肺经。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
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5~9g。
有实热者忌服。
1、治久嗽不瘥:紫菀(去芦头)、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三物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生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汤调下,食后、欲卧各一服。(《本草图经》)
2、治伤寒后肺痿劳嗽,唾脓血腥臭,连连不止,渐将羸瘦:紫菀一两,桔梗一两半(去芦头),天门冬一两(去心),贝母一两(煨令微黄),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干地黄一两半。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圣惠方》紫菀散)
3、治小儿咳逆上气,喉中有声,不通利:紫菀一两,杏仁(去皮尖)、细辛、款冬花各一分。上四味,捣罗为散,二三岁儿,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日三,更量大小加减。(《圣济总录》紫菀散)
传说在北宋宋徽宗时期,蔡京任宰相,权贵一时。有一次,他大肠秘结不通,又害怕吃大黄等泻药损伤正气,虽遍请京城名医治之而无效。于是贴出告示说,谁能治好宰相的病,赏银千两。四川民间医生史载之刚到京城,还不出名,便自荐前往蔡府,为蔡京诊脉后,便向蔡京要二十文钱。问其何用,答曰购药。史载之仅买来一味紫菀,研为细末,让蔡京用水送服,不一会儿就排出大便。蔡京感到惊奇,问用紫菀的理由。史载之说:“肺与大肠相表里,你的病是因为肺气不宣而大便不通,紫菀能肃降肺气,肺气得以肃降,大便不就畅通了吗?”史载之仅用一味紫菀就治好了蔡京的便秘病,从此名扬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