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人生一大乐趣非吃肉莫属!
有人说:
吃肉不如吃鱼,
吃鱼不如吃蛙!
作为蛙控的你应该听过一道菜名:青椒紫苏牛蛙它和其他菜品不同的是里面多了一味叫做“紫苏”的食材紫苏特有的香气掺和着蛙肉香一阵阵袭来~口感鲜嫩,久煮不烂,越煮越香~紫苏鲜香不刺激的口感无疑是小清新的代表!!那么这味“紫苏”为何可以作为食材添加?它又凭借什么实力在饭桌上占得一席呢?今天我们邀请广州中医院内四科(脾胃病科)主治中医师孙德宣让他为我们讲讲——“紫苏”“紫苏”的由来
相传一年夏天,华佗在江南的一条河边上采药。他看见一只水獭逮住一条大鱼。水獭吞吃了很长时间,把肚皮撑得象鼓一样。它一会儿水里,一会儿岸上;一会儿躺下不动,一会儿来回折腾。看来,这水獭难受极了。
可是后来,它爬到岸边一片紫草旁边,吃了些草叶,又躺下会儿竟没事了。华佗心想,鱼类属凉性,紫草属温性,紫草准可以解鱼毒。从此,他便记在了心上。
后来,华佗还把紫草的茎叶制成丸和散。他又发现这种草药还具有散表的功能,可以益脾、利肺、理气、宽中、止咳、化痰,能治很多病症。
本来,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服,所以,华佗给它取名叫“紫舒”,可不知怎的,后来人们把它叫作“紫苏”了。(不知是否是音近的缘故,弄混了)
药用部位紫苏的药用部位分为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它们各有所长紫苏叶:味辛,性温。入肺、脾经。能发表散寒,疏郁理气,安胎,解鱼毒、蟹毒。用于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紫苏梗:性味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能宽胸利膈,顺气安胎。适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胸胁胀痛等症。
紫苏子:辛,温。归肺,大肠经。能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
紫苏选方孙德宣医生介绍道,紫苏药用部位可分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药用部位不同,作用也不同。针对不同的病症,选用不同的药用部位,或兼而用之,可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紫苏吃到腹中很舒服,常常腹部不舒服的朋友可以试试紫苏的效果。1、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紫苏、香附子各15克去渣,热服,不拘时服,每日3服。2、健胃解暑:大米50克,紫苏15克,红糖适量。大米煮稀粥,粥成入紫苏稍煮,加入红糖搅匀即成。3、增强食欲、助消化:鲜紫苏叶10克,砂糖适量。将紫苏叶洗净沥水,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放入砂糖代茶饮。4、咳嗽痰喘、气逆胸闷:紫苏子12克、萝卜子(炒后去皮)10g,白芥子5克,陈皮6克,红鸡屎藤12克。水煎2次服用。5、急性胃肠炎:紫苏梗10克,忍冬叶15克,蕾香11克,佩兰11克,制半夏10克,陈皮6克,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藿香后下煎。美味不求人:紫苏焖鸭主要功效:鸭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肾经,有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自惊、消螺蛳积、清热健脾、虚弱浮肿等功效原料:光鸭克、紫苏6克、姜蒜粒少许、柱候酱5克、蚝油7克、生抽7克、料酒8克、水克、盐糖少许做法:1、鸭砍件洗干净,冷水下锅飞水,捞起洗干净待用。2、锅下油爆香姜蒜,再放鸭和柱候酱、生抽爆香,放料酒翻炒,放入清水,调味。3、加盖小火焖至鸭软身,大火收汁,放紫苏、葱段略焖上碟,即可。紫苏禁忌
1、脾虚大便稀薄、腹泻、气虚者忌用。阴虚喘咳者慎服。2、超量使用,可致汗出过多,引起乏力。另有其升高血糖的报道。3、风热感冒,或因温毒湿热所致的高热性疾病,或胃热火升所致的呕吐、呃逆者不宜用。气弱表虚者不宜用。糖尿病患者慎用。4、除解鱼蟹中毒时可用至30克外,其他病症一般均不宜超量。专家介绍
孙德宣主治中医师
师承广东省名中医陈瑞芳教授,擅长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患,对消化性溃疡、胃炎、肠炎、胆囊炎、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门诊时间:周五下午出诊地点:龙溪院区二楼内四科文中图片部分来源于51家庭管家、梅州信息港、厨房大佬餐饮
责任编辑:李镓洧
校对编辑:叶美琪
初审:江家赞
审核:王剑审定发布:范琳燕
往期文章推荐年骨伤科传承与创新珠江论坛暨“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揭牌仪式顺利举行
我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