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这些常见病将限制打点滴

医院订阅哦!今后市民看病,药费支出有望进一步降低。(资料图)医改“厦门模式”将再深化,未来市民看病有望更省钱。昨日,厦门市医改办、市卫生计生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制定的《医院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经市政府同意开始实施。据悉,到年,全市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以下;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控制在25%以下。药品鼓励患者凭处方院外购药药品、耗材价格虚高是导致看病贵的老大难问题,《实施意见》将强化“源头”管理,改革医药价格形成机制,采用多种形式推进医药分开,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此外,还将加大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医院基本药物和低价药品使用量(以销售额计算,下同)达到40%以上;医院、中医院达到25%以上;医院、中医院达到15%以上;医院可下调5%—1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基本药物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比例不低于60%。《实施意见》同时规定,医院应建立公示制度,医院每年都要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重点公开质量安全、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价格、次均费用等信息。逐步建立医师处方向患者及医药经营企业公开制度,鼓励患者院外购药。诊疗不合理医院是否是过度诊疗、过度用药,直接关系到市民是否能花最少的钱得到必要的服务。《实施意见》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每季度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前10名医师和药品进行合理性用药检查考评,对存在不合理使用的医师按规定予以处理,对不合理使用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予以暂停使用。同时,将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由市卫生计生委确定一批无需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不采用静脉输液,具体实施由临床医生视病情而定,确需输液的应附情况说明。《实施意见》医院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医院大型设医院控制在70%以上、医院控制在75%以上。医院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避免重复检查。医院特需医疗服务不得超10%目前,不少市民觉得“特需医疗服务”高不可攀。今后,市民将能享受更多“大众化”服务。《实施意见》医院特需医疗服务,医院提供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不包括干部保健服务)的业务量不得超过本院全部医疗服务业务量的10%。《实施意见》医院的“准入”管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严禁医院举债建设、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超标准装修。名词解释药占比药占比=药品收入/(药品收入+医疗收入+其他收入)。通俗来说,就是病人看病的过程中,买药的花费占总花费的比例。厦门将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元提高到元。昨日,厦门市政府官方网站发布了《厦门市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工作安排》全文,提出了今年厦门市将要进行的一系列医改措施。根据安排,厦门将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等,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根据安排,今年厦门将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50元以上。同时,思明区、湖里区会同市规划委在9月份前提供梧村、厦港、中华、禾山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用地意见,加快推进殿前、开元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建设。需要指出的是,厦门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今年将继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从每人每年元提高到元,其中政府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元提高到每人每年元,个人缴费从每人每年元提高到元。据悉,厦门继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进一步降低城乡居民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起付标准;并进一步完善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提高重特大疾病患者的保障水平。厦门还将全面实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形成无负担能力患者急救医疗费用的保障机制;并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发展基本医保之外的健康保险产品,与基本医保形成合力。值得注意的是,安排还提出要力促厦门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其中包括推动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升本;并要重点加大财政对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扶持力度,扶持部分条件成熟的市医学中心医院发展,推医院建设。Tips进补别迷信名贵药材87种常见食物有药效■中医专家推荐闽南人流行的药食方■教您合理搭配食材治疗常见疾病随着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10月22日的世界传统医药日有了更加浓厚的中国色彩,“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是世界传统医药日永恒的宣传主题。在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呼唤回归大自然,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日常生活中,药材进补和药食同源方与我们朝夕相处,成为许多厦门家庭养生保健的“常用处方”。近日,我医院中医药剂科专家,探寻闽南人流行的药食方。很多食品也具备药品的功效。不提倡长期进补高尿酸忌吃甲鱼闽南人尊重传统,崇尚中医,讲究节气,喜欢进补。好像每个家庭的厨房里,煲汤不放点药膳都不叫养生。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的郑乾文认为,中医讲究调理阴阳平衡,气血阴阳不足才推荐滋补法,以提高人体精、气、神。他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进补,特别不提倡用药材长期进补。就像一杯水,已经满了,再补就溢出来了,得不偿失。有些进补还有误区,比如高尿酸患者吃补甲鱼、阿胶等就是大忌,脾胃不好滋补不能吸收,反而导致气滞和淤血。因此,进补要因人而异。他建议,进补前,最好找中医把脉,结合你的体质给建议。有经验的老中医,会给脾胃功能较差的患者先开出“开路方”,改善其脾胃功能。如果脾虚的人没有先健脾,盲目补也会导致脾胃困滞(消化不良),引起腹胀腹泻。玛咖平价药材也有效立竿见影当谨慎郑乾文说,名贵药材虽好,但在辨证明确的基础上,平价药材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如熟地、麦门冬也能起到虫草“补肺、补肾”的功效;灵芝是很容易生长的菌类,平时煎水喝可以助睡眠、增强免疫力。最近轰轰烈烈流行的玛咖,在秘鲁等地实际是一种普通农产品,现在市面上夸大的壮阳补肾等功效,其实在国内运用的时间还很短,真正的功效需要辩证。如果食用玛咖后就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则更应当谨慎,很有可能是添加了化学药物成分。再比如现在非常火爆的石斛,确实有滋阴生津养胃的功效,但石斛有多种种类,你自己都可以在家里的阳台进行栽种,真正珍贵有价值的是铁皮石斛。郑乾文说,中药按其毒性分为有毒和无毒两大类,中药材一般都需要经过炮制减少毒性,比如何首乌生品和炮制品作用相差很大,用途也不一样。生品是有一定毒性的,需要医生处方,因为使用不当对肝脏伤害很大,炮制过的何首乌相对安全。何首乌药食同源更安全但乱吃容易上火相对药材的安全性考虑,郑乾文更推荐药食同源。他说:“很多物品既是药物又是食物,有些食物也是药物,这是“药食同源”的另一层涵义。根据国家颁发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详见文后),至少有87种食物同时具备药物的身份。这些药材不受体质限制,经常饮食也相对安全。他认为,药物和食物的界限有时也不是十分清楚。比如南瓜子、蜂蜜、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花椒、小茴香、桂皮等等,它们既属于有功效的中药,又是大家经常吃的有营养的食品。正确合理地调配饮食,坚持下去,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中药与食物的共同点:可以用来防治疾病,但乱吃容易引起上火等问题。能长期作为食物的药物,一般都是无毒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比如市面上到处卖的一些中药膏剂,其中配方为黑芝麻、红枣、核桃仁、黄酒、阿胶、冰糖等材料,这些是食物也是药材,许多人认为“药食同源”,大吃大补,结果才吃了2天,就引起口腔溃疡了。副主任中药师彭连共向记者介绍可做药材和食材的物品。薄荷煎蛋能治秋咳闽南偏方功效神奇作为厦门本地人,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中药师彭连共对民间老人们常用的偏方记忆犹新。因为在医院药房一线岗位,彭连共经常会遇到拿着偏方前来咨询的老人。他还记得,有个同安的老人拿着写有几味药材的方子,说是降糖效果非常好。每当遇见这样的偏方,彭连共除了帮忙辨识这些药材的名称,对药材的安全性和治病功效,他通常会提醒老人,能不能吃和能不能治病,一定要找有经验的中医辩证治疗。他不认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xj/76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