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案例:
潘某某,男,48岁,反复胃脘胀闷疼痛10余年,伴嗳气、返酸,遇情志不遂时加重,多次胃镜检查结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反复予口服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吗丁啉治疗,症状未见缓解,经医院医院就诊。
症见:胃脘胀闷不舒,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善太息,暖气频繁,嘈杂返酸,大便不畅,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型。
处方: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0g,川芎10g,香附15g,苏梗10g,牛膝15g,陈皮6g,黄连5g,吴茱萸3g,甘草6g。3剂,日一剂,水煎取ml分三次内服。经上处理后,胃脘胀闷痛消失,继予3剂巩固疗效。
秘医院脾胃病科,由脾胃病科专家潘文斌副主任医师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后总结得出。秘方对胃脘疼痛,伴胀闷不舒,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善太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暖气频繁,嘈杂返酸,大便不畅,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的患者,取得确切疗效。
胃脘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其中医辨证分为:
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不温,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胃阴亏虚证:胃脘隐隐作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肝气犯胃证:未完胀痛,连及两胁,攻撑走串,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喜太息,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夜寐不安,舌苔薄白,脉滑。
胃中蕴热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若兼肝气郁滞,并见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医院的脾胃病科专家也是根据胃脘痛的疾病症型总结出的这一秘方。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调和肝脾,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再加川芎调血中之气,香附理气中之血。佐以枳实调肝理气解郁,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紫苏梗、牛膝一升一降舒畅气机,肝脾不调,致使脾虚失运,予陈皮理气健脾,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加减:若疼痛严重时,宜加延胡索、川楝子以理气和血止痛;反酸嗳气明显者,加黄连、吴茱萸、乌贼骨、瓦楞子。
除了药物治疗,胃脘痛在日常生活上也需要特别注意:
1注意腹部的保暖,及时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在哪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