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散步的空闲学习草药知识
关于紫苏的传说
相传东汉末年间的某个九九重阳节,华佗游走到某地行医。他在一个酒铺里遇见几位正在比赛吃螃蟹的青年。因为螃蟹性寒,吃多了会生病,于是华佗上前相劝,可那几个青年吃得正起劲,哪里听得进去!当晚,这几个青年和华佗都投宿在同一家客栈。
半夜里,那几个青年大喊肚子痛。华佗诊断他们是吃多螃蟹中了寒毒。可苦于当时没有治疗这种病的药物,华佗也不知如何是好。
突然,他想起了自己以前采药时遇到的一件奇事。一只水獭因为贪吃螃蟹导致肚子痛而躺在地上打起滚儿来,后来,它强撑着爬到岸上,吃了一些紫色的草叶,又休息了一会儿,竟然没事了。想来那些紫色的药草可以解毒。
于是华佗星夜去郊外采了一些紫色的草,立即煎汤给几个青年服下。不一会儿,那几个青年的腹痛就消失了。
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肚子里病人感觉很舒服。所以,华佗就把这种药草取名为“紫舒”。传到现在就成了“紫苏”。
紫苏有什么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紫苏叶含挥发油,主要为紫苏醛,并含有左旋柠檬烯、精氨酸等氨基酸成分。紫苏叶水煎剂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及胃肠运动。紫苏是治疗感冒的常用药之一,尤其是对胃肠型感冒更为适宜。由于贪食生冷食物而引起的腹痛、腹泻,也可食用紫苏菜肴来调养。
关于紫苏的古籍摘要
《日华子本草》记载:“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通大小肠。”
《本草纲目》记载:“紫苏,近世要药也。其味辛,入气分,其色紫,入血分。“
《本草汇言》也说:“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
紫苏叶
别名:白紫苏、香苏、苏麻、赤苏、兴帕夏噶(藏语)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叶(或带嫩枝)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植物,高60~90厘米。上部有白色长柔毛。叶对生,叶片卵圆状或圆形,长3-9.5厘米,宽2~8厘米,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呈紫红色或淡红色,有腺点。轮伞花序2花,组成偏向一侧的假总状花序;苞片卵形,顶端急尖或尾尖;花萼钟状,外有柔毛及腺点;花冠紫红色或淡红色,花冠筒内有环毛,二唇形,上唇微凹,下唇3裂;雄蕊4.小坚果近球形,黄褐色,有网纹。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分布全国。
关于紫苏的采制及药用方法
采制: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用量:4.5-9克
附注:紫苏梗理气宽中;紫苏子降气消痰
配伍应用:
1风寒感冒:单用或配羌活、防风等
2外感风寒,内有胸闷呕恶:配香附、陈皮、甘草
3痰多气喘:配苦杏仁、莱菔子等
4鱼蟹中毒:配生姜、橘皮、半夏等
——《中草药彩色图谱》第三版
关于紫苏
关于紫苏
1使用紫苏有什么讲究
每天吃多少:紫苏的内服常用量为5-10克,鲜品可加倍。解食鱼、蟹中毒,可用30-60克。
食用方法有多样:紫苏是我国常用的中药之一,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鱼片时常用它来做陪衬,我国少数地区也有人用它作蔬菜或泡茶。紫苏的嫩叶可以生吃、作汤、煮粥,茎叶还可腌渍。
2紫苏的其他使用
泡茶:紫苏叶用于泡茶有健胃解暑的功效。取紫苏鲜叶三五片,洗净沥干水,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加点儿白糖。平时代茶饮,可增强食欲,助消化,防暑降温,还可预防风寒感冒、胸腹胀满等病症。也可用紫苏叶3克,几片生姜,再加两勺红糖,用开水冲泡后,10分钟后,趁热喝下,缓解受凉感冒了会表现为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的症状。
泡酒:紫苏叶的气味芳香升散,有很好的安神作用。失眠的人,取紫苏叶克洗净、阴干,与冰糖克一起放入4升的低度白酒中,浸泡2个月后饮用,每晚一小盅,半个月后失眠情况就会改善。也可用紫苏叶克,阴干,加蜂蜜1杯泡酒。3个月后捞出紫苏,1个月后就可饮用。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半杯。此酒有健胃、利尿、镇静、止咳、解热的功效。
朋友们,
在郊外活动时记得找一找紫苏哦!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略)
●End●
——如果喜欢,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扫码入群让我们一起学习中草药知识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