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女士,58岁。自述:胃脘痛,时呕吐,反酸,大便正常,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医院而无效,患者极度悲观,已给家人安排后事。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胃窦黏膜慢性轻度萎缩伴局限性肠上皮化生。药方:柴胡12g,白芍12g,枳壳12g,陈皮12g,清半夏12g,厚朴12g,砂仁6g,麦冬12g,煅瓦楞子30g,鸡内金10g,延胡索12g,炙甘草6g。二诊:胃脘痛,以夜间为甚,反酸,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弦。处方用药如下:柴胡12g,白芍12g,陈皮12g,清半夏12g,厚朴12g,鸡内金10g,砂仁6g,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紫苏梗10g,炙甘草6g。6剂。三诊:胃脘痛减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守二诊方去紫苏梗、厚朴,加延胡索12g,煅瓦楞子30g,枳壳12g。6剂。四诊:纳呆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守二诊去紫苏梗、厚朴,加延胡索12g,煅瓦楞子30g,枳壳12g,麦芽6g。6剂。五诊:时有吃米饭时,胃脘不适感,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守二诊方去紫苏梗、厚朴,加枳壳12g,木香6g。6剂。六诊:现患者与初来时判若两人,精神抖擞,嚼米饭后无疼痛,时胃脘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调方如下:柴胡12g,白芍12g,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陈皮12g,清半夏12g,砂仁6g,鸡内金10g,枳壳12g,木香6g,炙黄芪15g,大枣5枚。6剂。七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继守上方6剂后停药,嘱注意饮食调理。至今未再复发。医案出处:孙喜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以正虚为本,包括气虚、阳虚和阴虚三种基本病变。三种基本病变往往互相交错,表现为气阳虚、气阴虚、阴阳两虚等正虚类型。另一方面,本病还可能存在湿浊、宿食、瘀血、火热、水饮、气滞等邪气因素,使其病变呈现较为复杂的状况。本病的基本病变是胃粘膜固有腺体的萎缩,在治疗上要抓住二个方面的关键:一方面阻止腺体的进一步萎缩;一方面促进胃粘膜和腺体的生长和再生。这二种方法都是根本性的治疗。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要临证加减:其一,根据患者的主证不同,偏重于加强或疏肝或和胃或健脾。其二根据患者的兼夹症不同,随症加减,其三,结合辨病用药。
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任何肠胃病疑难问题,可加郭老师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治疗白癜风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