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始前
到了冬天,理论上讲,小儿咳嗽应该是受风寒的较多。
但事实上因为空调、暖气的大量使用,导致内热的也很多,同时冬天运动少,吃得又多,夹有食积的也不少。所以,典型的风寒咳嗽的确很少见。一般都是外面有点寒,流点清鼻涕,里面有点热,一看舌头,舌尖有点红,还有点食积,所以大便干结。这个时候用药就有些复杂了,因为不是单纯的小问题。杏苏二陈汤我也是在几年前跟着史欣德教授学习了一个小方——杏苏二陈汤,后来大量使用发现的确效果很不错。中医很多时候只要弄对了,效果也还是非常好的。前几年一个朋友的小孩总是咳嗽,一咳嗽就去输液,咳嗽还老是反复,甚至后来都弄成咳喘了,家长也很着急。我帮着看了一下,当时小朋友有点低烧,清鼻涕,咳嗽,痰音重,听着咽喉痰多,舌苔也很白,厚腻,舌尖有点点红,不爱吃饭,大便平常容易干结。我当时就用了杏苏二陈汤合保和丸,加了一点点黄芩,吃了两天就不咳嗽。后来又把身体调理了一下,小朋友现在很少感冒咳嗽了。杏苏二陈汤简单化裁治疗食积案例参见《小儿发烧咳嗽案例及详细诊断过程(食积无热)》文章。杏苏二陈汤没有记载的文献来源,应该是二陈汤的一种加味,也就紫苏叶、杏仁、清半夏、茯苓、陈皮与甘草六味药。小朋友使用每味药6克基本就够了。这个方子,陈潮祖在《中医治法与方剂》中说,“主治微恶风寒,鼻塞胸闷,咳嗽有痰,恶心呕吐。”病机为:“风寒束表,痰湿內停。”如果中医用药方按照教材来用呢估计就没有方剂可用了,一方面很多方剂从表面上看主治都差不多,另一方面符合每个方主治的病人很少,遇见了就是医生的运气。用方指征杏苏二陈汤主要是针对脾肺痰湿的情况使用。因为这个方包含了二陈汤,所以咳嗽痰有个特点,应该是偏多,偏活的。可能有人要问了,小朋友不会吐痰,怎么判断?判断的方法主要是听咽喉的痰音是不是明显?是不是活?这个一般都容易听。专业一点的就是看舌苔是不是比较厚腻。为什么加了苏叶与杏仁,主要是问题不仅仅是脾了,肺的气机也受影响宣降不利了,所以出现了鼻塞、清鼻涕等问题。同时因为用了杏仁,杏仁有润肠的作用,所以一般大便偏干的更对症,如果偏稀可能就不是使用这个方,中医的确神奇,一方一药自成一世界。简单加减关于杏苏二陈汤的用法也是非常灵活,我大概说一下,中医的确不是文字能够表达清楚的知识,很多时候的确需要体会才能理解。杏苏二陈汤中的“苏”是可以用紫苏叶、紫苏梗或紫苏子灵活处理的。一般说来外寒如果明显就用紫苏叶,不太明显而是气机不利就用紫苏梗,如果痰多就用紫苏子,当然也可以组合使用。若果还有点郁热,可加点连翘透一透,甚至连翘、黄芩与栀子同用。如果出现痰粘或唇干之类,可加芦根与麦冬。如果夹有食积就可以合用保和丸。如果还有点发烧可加点连翘与黄芩,如果低烧不退还可再加一点柴胡。当然这些加减都必须依据四诊合参的结果来调整。咳嗽辨痰刚才我没有说痰的颜色问题,因为这个其实是一个大坑,如果依据痰的颜色来定寒热,很多咳嗽都没法治。我一般更多的是根据痰活不活,粘不粘,多不多来判断。“炼液成痰”这是中医的一种有趣说法,细究起来也很有道理,炼液成痰的“炼”肯定是要有热或火才行的。也就是说炼成的痰肯定是偏粘的,不炼的肯定是活的,也就是痰越粘热越严重。特别提醒:是药三分毒,本人对本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少儿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