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jdsb/190423/7082970.html
黄某,女,28岁。年1月31日初诊。
主诉:停经4月,呕吐1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幼体质较弱,末次月经年9月30日,检查已怀孕18周。自停经3月后开始不思食、恶心、轻度呕吐,医院妇科门诊治疗见效不大。近一周来呕吐频繁,且不慎感冒,辰下症见:恶心,呕吐,头晕,鼻塞流涕,胸痛,咳嗽,痰白清稀,纳差,便秘,口稍干,舌淡红苔花剥,脉略浮弦数。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2g黄芩12g白条参9g
甘草5g桔梗12g砂仁6g(后下)
白术12g紫苏梗12g陈皮12g
麻黄9g五味子9g谷麦芽各12g
杏仁12g
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二诊(.2.7):呕吐大减,进食稍可,感冒愈,已无鼻塞流涕、咳嗽胸痛等症,舌淡红苔花剥,脉弦。效不更方,予上方基础去麻黄、五味子、杏仁。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2g黄芩12g白条参9g
甘草5g桔梗12g砂仁6g(后下)
白术12g紫苏梗12g陈皮12g
谷麦芽各12g
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半年后见患者因乳汁少来求诊,诉已剖腹产1女,服二诊方7剂后呕吐止,进食渐佳,自行于当地取药再调治一周后,饮食如常,呕吐未再作。
按语:妇女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亦称之为“子病”、“病儿”、“阻病”。此病最早见于汉代《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金匮要略心典》解此处渴作呕),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始首创“恶阻”病名。《女科经论·胎前证》更为详细地描述了其主要特征:“恶阻者,心中愦闷,头眩,四肢烦痛,懈惰不欲协作,恶闻食气。”此病轻者可以不作处理,随着孕程而自行缓解;但严重者不能进食,可影响胎儿发育,诱发其他疾病,需要进行治疗。
本案患者素体禀弱,孕后血聚养胎,肝血不足,阴不制阳,肝火愈旺,横逆犯胃,胃失和降,遂致恶阻。证属气津两伤,肝胃不和,兼肺气郁闭证。《女科经纶》曰:“妊娠呕吐属肝夹冲脉之火冲上”,肝火犯胃,胃气不降,气逆上冲,则见恶心,呕吐,纳差;呕则伤气,吐则伤津,气津两伤,气降无力、肠道失润,故见口干、便秘,腑气不通,又加重呕吐;阴津更伤,肝气日急,故呕吐愈剧。加之不慎外感,肺主呼吸,开窍于鼻,表邪上犯,故感邪之后,卫表不和,肺气不利,故出现鼻塞流涕、咳痰、胸痛、头晕等症。舌淡红苔花剥,脉浮弦数亦为气阴不足,少阳郁热,表气不和之象。
张师治以益气生津,清泻少阳,健脾和胃,止呕安胎,兼宣肺气。方用小柴胡汤加减。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原文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为和解少阳之主方。方中柴胡苦辛微寒,轻清升散,能疏解少阳经络之壅滞而升清阳透邪,疏肝解郁,故为主药;黄芩清热燥湿,亦能安胎,使半里之邪得以内彻,与柴胡为伍,外疏内清,清解少阳邪热;人参苦甘,补气生津,除烦安神,甘草健脾益气,五味子酸甘,益气生津,三药相合,酸甘化阴,气阴得补,补而不腻,扶正祛邪,使正旺而邪无向里之机;白术、谷麦芽,健脾益气,和胃安胎;砂仁、陈皮、紫苏梗,健脾开胃,理气安胎,加强白术共健脾安胎之效;最后针对患者外感肺气不利症,加麻黄、桔梗、杏仁宣肺化痰止咳,方中五味子酸收可以防麻黄等解表药发散太过而伤胎。全方补中有散,散中有收,扶正而不滞邪,祛邪而不伤正。
方药与病机紧扣,投之辄效,初诊药后,表邪得解,呕吐减轻。二诊患者感冒咳嗽已愈,故去麻黄、五味子、杏仁,再服7剂,药后恶阻病除。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