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后咳嗽不止的临床心得

临床上外感导致咳嗽是儿童就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笔者在诊治此类疾病的过程中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宣降配合,祛风解痉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上连气道、咽喉,外合皮毛。外邪袭表,肺宣降失常,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宣发和肃降是肺生理功能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病理过程中也互为因果。

因此在治疗外感咳嗽时,宣清和降逆不可偏废,二者相合,调畅气机,外邪去,咳自宁。开宣肺气常用麻黄、桔梗,配合其他解表药,降肺常用苦杏仁、前胡、紫苏子、紫菀、旋复花等。

风为六淫之首,其它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多以风为先导,或夹寒,或夹热,或夹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小儿肝常有余,风气通于肝,外风常引动肝风上扰于肺,出现咽痒痉咳,治疗除祛风解表外,还需平肝熄风止痉,常用钩藤、蝉蜕、僵蚕、地龙、防风等。

二、清肺热主用甘寒,少用苦寒

肺为清虚之体,肺气与秋气相应,喜清润而苦温燥。《医学源流论》曰:“肺为娇脏,寒热皆所不宜。太寒则邪气凝而不出;太热则火烁金而动血;太润则生痰饮;太燥则耗精液;太泄则汗出而阳虚;太湿则气闭而邪结。”

可见肺不但容易受邪,而且肺叶娇嫩,畏寒、畏热、恶燥、恶湿。小儿形气未充,脏腑薄弱,体禀稚阴稚阳,如草木之方萌,对药物反应敏感,病情变化迅速,在病理上有易虚易实的特点。

正如《温病条辨?解儿难》所述:“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转剧,转去转远。”

小儿为纯阳之体,《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小儿门》说:“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故小儿外感咳嗽以风热咳嗽为多见,但用药过于苦寒,则寒凉郁遏,阳气受伐,邪郁不解,气机郁滞,反致患儿病情迁延,缠绵难愈,且苦燥也可伤阴。

故清肺热多用甘寒清润之品,如桑叶、金银花、桑白皮、地骨皮、川贝母、瓜蒌、生石膏、竹沥、罗汉果等,但若患儿体壮邪实,确是火盛咳急,宜苦寒直折。

故须详察病机,明辨虚实寒热,药如葶苈子、黄芩、黄连、生大黄之属,亦当审证择入。鱼腥草味辛能散,微寒清热,主入肺经,儿科常用。

三、咳嗽迁延不愈,勿忘化痰消食

小儿脾常不足,加之饮食不知自节,冷热不能自调,或肥甘厚味之品摄入过多,易致脾失健运,中焦痰食停积,腑气不降,气逆挟痰食上冲,肺失肃降上逆而咳。此时宜运脾消食,化痰止咳,常用陈皮、苍术、厚朴、大腹皮、紫苏梗、莱菔子、鸡内金、神曲、山楂、麦芽等。

若痰食停而生热,湿热内蕴,患儿除咳嗽外,还可见易发脾气,夜眠差易惊醒,舌边尖红、苔白微黄厚腻,脉弦滑数等肝胆湿热,痰热扰心之症。

此时在健脾利肺、消食导滞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清热、平肝之品,如连翘、灯芯花、黄芩、桑叶、菊花、夏枯草、钩藤等,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饮食起居的调摄对小儿病瘥颇有裨益,应予重视。

四、久咳肺虚,施以健脾益肺固表

有些儿童外感咳嗽反复治疗未愈,咳痰色白量多而稀,汗出多,纳呆,面黄体倦,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脉细弱,此为肺脾气虚,痰湿内停。脾为肺之母,久咳肺虚,子盗母气,脾必受累。

《幼科发挥》曰:“饮入于胃,脾为传化,水谷之精气为荣,悍气为卫,周流一身,昼夜不息,虚者不能运化精悍之气以成荣卫……而发为咳嗽也。”

《医学心悟》云:“肺属辛金,生于已土,久咳不已,必须补脾土以生肺金,此诚格致之言也。”久咳肺脾俱虚,治以益气健脾,止咳化痰为主,解表之药可逐渐减轻,而加用太子参、党参、黄芪、五爪龙、白术、茯苓、山药等补气健脾,并可适当予以固表收涩之品,如诃子、乌梅、五味子等收敛肺气,浮小麦、煅龙骨、煅牡蛎固表止汗等。

若兼自汗畏风,易感冒,为肺气虚卫表不固,卫外功能的提高亦离不开脾胃所化生卫气的充盈,治疗加玉屏风散。若出现畏寒肢冷等脾阳虚见者,宜理中汤合二陈汤加减。

本文摘自《新中医》年第43卷第4期,仅供专业医生参考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

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阿怡()

隆冬推荐

黄帝内经一聊就懂

本号致力于传扬内经养生之术,《灵枢》《素问》,一聊就懂!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治疗皮肤病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yj/1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