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Perillafrustescens(L.)Britton]为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不仅是传统的中草药、香料和蔬菜。入药部分以茎叶及子实为主,紫苏叶为发汗、镇咳、芳香性健胃利尿剂,有镇痛、镇静、解毒作用,治感冒,因鱼蟹中毒之腹痛呕吐者有卓效;梗有平气安胎之功;紫苏子能镇咳、祛痰、平喘。紫苏叶又供食用,和肉类煮熟可增加后者的香味。种子榨出的油,名苏子油,供食用,又有防腐作用,供工业用。
紫苏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及中国的中南部地区,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紫苏属植物有1种3变种,即紫苏(原变种,包括紫苏和白苏)、回回苏、耳齿紫苏、和野生紫苏。
该紫苏属植物分类一直很混乱,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结合本草考证、植物分类学、蛋白谱带及挥发油组成等对本属植物进行研究,认为紫苏与白苏应为两种不同的植物,同时发现耳齿苏实属野生紫苏。关于紫苏属植物的准确分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其中,紫苏为《中国药典》收载入药,但紫苏属中的各(变)种,功效均功同紫苏,在民间皆供药用。
紫苏
紫苏(原变种,包括紫苏和白苏)Perillafruteseensvar.frutescens(L.)Britton。
本植物变异极大,我国古书上称叶全绿的为白苏,称叶两面紫色或面青背紫的为紫苏,但据近代分类学者E.D.Merrill的意见,认为二者同属一种植物,其变异不过因栽培而起。又白苏与紫苏除叶的颜色不同外,其他可作为区别之点的,即白苏的花通常白色,紫苏花常为粉红至紫红色,白苏被毛通常稍密(有时也有例外),果萼稍大,香气亦稍逊于紫苏,但差别微细,故将二者合并。
1、紫苏
叶两面紫色或面青背紫的为紫苏
2、白苏
叶全绿的为白苏
回回苏
回回苏P.frutescens(L.)Brittonvar.crispa(Thunb.)Hand.-Mazz.,又称为皱叶紫苏、鸡冠紫苏。回回苏与紫苏的区别:叶具狭而深的锯齿,颜色紫色或绿色;果萼小。
野生紫苏
野生紫苏P.frutescens(L.)Brittonvar.acuta(Thunb.)Kudo.野生紫苏与紫苏不同在于果萼小;叶较小,叶卵形(紫苏叶片宽卵形至圆形),两面被疏柔毛;小坚果较小。
耳齿紫苏P.frutescens(L.)Brittonvar.auriculato-dentataC.T.WuetHusanexH.W.L.与野生紫苏极相近似,与之不同处在于叶基圆形或几心形,具耳状齿缺。(在此不做区分)
下图为野生紫苏
五彩苏
五彩苏Coleusscutellarioides为唇形科鞘蕊花属植物,作为观赏栽培,不作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