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神农食百草
今有药学生识百草
药院团学开通“中草药专栏”
每周四与你扒一扒百草那些事儿
紫苏
紫苏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
因颜色为紫色
苏与舒畅气机同义
故名。
辛,温。归肺、脾、胃经。
1、解表散寒紫苏的解表作用较为平和,用于风寒感冒所致发热,咳嗽,气喘等病。当偶感风寒时,以紫苏叶煮水加红糖饮用,会减轻感冒的病症。
2、行气宽中用于中焦气机郁滞之胸闷不舒,恶心呕吐等证,亦用治七情郁结,痰凝气滞之梅核气,如半夏厚朴汤中配伍有本品。
3、解蟹鱼毒用于治疗因鱼蟹变质,食后出现吐泻、腹痛,可单用本品煎服,或与生姜、陈皮、藿香等配伍应用。餐饮中食用生鱼片配鲜紫苏叶,即取用
其祛腥解毒作用。
3~10g。紫苏叶发汗力较强,紫苏梗长于行气宽中安胎。
表虚有汗及温热病者慎用。
安徽名医龚士澄善用紫苏治疗咳喘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紫苏子降气汤,以紫苏子降气平喘为主药治疗痰涎壅盛、咳喘短气、胸膈满闷、咽喉不利之证。据临证观察,斯证多因外感风寒所诱发所以喜用紫苏叶,不用紫苏子,取其散寒、宽中行气,用桂枝不用肉桂取其走肌表而无须温肾纳气。对于“风寒咳嗽痰涎喘”疗效益佳。乃变原方之降为散矣。来自:龚士澄,龚晓林.临证方药运用心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白芷
白芷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因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所以又名香白芷。
辛,温。归胃、大肠、肺经。
1、发散风寒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或伴有鼻塞,流涕之证,常与羌活、细辛等药配伍,如九味羌活汤。本品温散,发散风寒之力较为温和。
2、祛风止痛白芷长于止痛,善治各种头痛、腹痛,还可广泛应用于全身其他各部位的疼痛病症。如软组织损伤(表皮未损伤者),可用白芷粉醋调成糊状,加冰片搅匀后外敷。
3、宣通鼻窍主演用于治疗鼻渊(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和通乳。《医院配方》中即含有白芷。
4、活血排脓用于痈肿疮疡。如配伍牡丹皮、败酱草、红藤、大黄等治疗肠痈(急性阑尾炎)。也用于乳痈(急性乳腺炎)初起。
5、燥湿止带白芷芳香燥烈,有较强的祛湿作用,用于治疗湿浊所致的泄泻、带下及湿盛久泻。
白芷还治蛇伤。宋·洪迈《夷坚志》上有一则笔记,记载用香白芷一味,以麦门冬煎汤调服,可治蛇伤中毒。
煎服,3~10g。外用适量。
阴虚血热者忌服。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煎剂还有抗炎、解痉、抗癌等作用。
陈玉峰运用白芷经验
吉林名医陈玉峰认为白芷能通阳明经络,能引药入乳房,是治疗缺乳的有效药物。常白芷与当归、川穹、穿山甲、漏芦、冬虫夏草、黄芪、路路通、通草配伍治疗乳却证;属肝郁者可在上方加柴胡、青皮。来自:郭成林.陈玉峰教授用药经验举隅[J].吉林中医药,(1):4.
苍耳子
苍耳子
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带总苞的成熟干燥果实。
其实如妇人耳珰
故名苍耳子。
辛、苦、温。有毒。归肺经。
1、发散风寒用于外感风寒,症见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者。其发散风寒力弱,一般风寒感冒病症不多用,但因于长通鼻窍,兼能止痛。若感冒兼有鼻病者为宜。
2、宣通鼻窍苍耳子在《本经》中称“枲(xǐ)耳食”对于多种鼻病均可选用,善通鼻窍以除鼻塞,性温燥,止浊涕,缓解前额及鼻内胀痛,为治鼻塞不通、鼻渊要药,但作用较弱。治疗慢性鼻炎,也可以将苍耳子轻轻捶破,加适量麻油文火煮开以后,去苍耳,待冷后,倾入小瓶中备用,用时以棉签蘸药液涂鼻腔,每日2~3次,坚持使用。
3、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等。亦用于风疹瘙痒。
3~10g。或入丸散剂。炒后碾去刺用,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并可降低毒性。
血虚头痛者不宜用。不可过量。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降血糖、镇咳、减慢心率、抑菌、抗真菌等作用。
辽宁开原名医洪作范善以自拟苍耳散治疗脑血管痉挛
苍耳子50g(去皮取仁),细辛5g,再加冰片3g,朱砂1g,共研细面,胶囊装入,每次服5粒,每日2~3次,服后具有散风、止痛的作用。《本草备要》言苍耳子“散风通络止痛”,《神农本草经》言细辛“祛风止痛”,有散风通脑止痛之殊效,酌加冰片少许,意在通窍醒脑,朱砂藉以镇心安神。来自:王凤岐.中华名医特技集成[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今天的三味解表药就介绍到这里,我们下周四见咯~(什么?你还不知道什么叫解表药,还不快去百度一下)
编辑|赵倩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