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药食同源
世界上本无中药,东西吃的多了就有了中药。最初人类为吃食而奔波,根本无暇关心身体和健康,后来无意中发现了某些食物特殊的功能,于是积累成了药。所以,药食同源。至今,依然有很多药食两用的品种,前文已经有所涉及,这里作个总结性讨论。
关于药食两用的中药品种,国家有明确规定,卫生部先后三次颁布了药食两用的目录,录于下:
第一批:
乌梢蛇、蝮蛇、酸枣仁、牡蛎、栀子、
甘草、代代花、罗汉果、肉桂、决明子、
莱菔子、陈皮、砂仁、乌梅、肉豆蔻、
白芷、菊花、藿香、沙棘、郁李仁、
青果、薤白、薄荷、丁香、高良姜、
白果、香橼、红花、紫苏、火麻仁、
橘红、茯苓香薷、八角茴香、刀豆、姜(干姜、生姜)、
枣(大枣、酸枣和黑枣)、山药、山楂、小茴香、
木瓜、龙眼(桂圆)、白扁豆、百合、花椒、
芡实、赤小豆、佛手、杏仁(甜、苦)、昆布、
桃仁、莲子、桑椹、莴苣、淡豆鼓、
黑芝麻、黑胡椒、蜂蜜、榧子、薏苡仁和枸杞子。
第二批:
麦芽、黄荆子、鲜白茅根、荷叶、
桑叶、鸡内金、马齿苋和鲜芦根。
第三批:
蒲公英、益智、淡竹叶、胖大海、金银花。
下面对药食两用的中药作些讨论。
乌梢蛇
乌梢蛇和蝮蛇,其实多数蛇类都是药食两用品种。蛇类,善于游走,故入药多能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常用蛇类有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和蕲蛇。据说蛇是女人的天敌,女人见了蛇都十分恐惧,事实上,不怕蛇的人还真不多,我野外多年,遇到大小毒蛇数不胜数,即使如此,看到毒蛇依然胆战心惊,小心翼翼。蛇分有毒蛇和无毒蛇,有毒蛇一般反应迟钝,头三角形,身材矮胖,即身体粗壮,尾巴骤短,有毒牙一对,尖长,如果被咬可见两个深深的牙印;无毒蛇一般身材姣好,反应灵敏,头圆形,尾巴细长,如被咬,只有浅浅牙印两行。被无毒蛇咬后无需多作处理,但被毒蛇咬伤后,需紧急处理,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
蕲蛇(五步蛇)
安徽是蕲蛇的主产地之一,主产安徽祁门,称五步蛇,当地又称祁蛇。祁蛇是祁门三宝之一,和祁门白术、祁门红茶并列的。祁蛇在当地地位极高,我去过几家殷实人家,进门梁上就悬挂着一条大祁蛇,据说可以辟邪,祁蛇酒也很常见,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有一年夏天我去祁门采药,路遇一捕蛇人,光着上半身在捕捉祁蛇,崇拜之情油然而生,捕蛇人镇静的对我说,祁蛇很笨(反应迟钝)。后来互留了联系方式,答应带我去牯牛降的原始密林采药的。后来,给他寄过一张贺卡,没有再联系过。蕲蛇是药用蛇类里最重要的一个,主要用治风湿顽疾和半身不遂等,是蛇类中祛风力量最猛的一个,善于通经活络,常制成药酒服用。蕲蛇价格较贵,活的蕲蛇大约元每斤,每条蛇价值千元左右,在强大的利益驱使下,蕲蛇受到了大量的捕杀,即使在祁门产地,蕲蛇也不多见了,已经是国家重点保护的蛇类之一。活的蕲蛇主要是销售到饭店供食用,食用蕲蛇要去头、尾和皮,常有人利用食用剩下的头尾皮,缝合到杂蛇上来冒充蕲蛇,因此,购买使用时一般要认准蛇的完整性,仔细辨别有无拼接痕迹。
竹叶青
蕲蛇在安徽已经比较少见,但安徽是个毒蛇大省,据说中国十大毒蛇有七种在安徽有分布。毒蛇一般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因为丘陵地区食物丰沛,蛇类的食物主要是鼠类和蛙类,因此,多数蛇类属于有益生物,山里人常告诉我,见蛇不打三分错,实际上是不对的,这个观点我是不能认同的。我请过几次向导,遇到毒蛇都是打死的,虽然我很害怕毒蛇,但还是觉得杀生是不对的,每次我遇到毒蛇,都是把它们赶走就算了。我在黄山看到最多的毒蛇是竹叶青,很柔弱而可爱的蛇类,它们常常盘在石头上休息或在低树梢上静候猎物的到来,因此,在野外采集时乱伸手和晃树是很危险的事情。一次,我晃树把一条硕大的竹叶青从树上晃下来,正好打在我头上,然后弹到脚下,竹叶青被突如其来的变故也吓的不轻,迅速逃跑了,我则原地没有动,一起爬山的同事说,你好镇静,我才叫出来,刚才被吓呆了,瞬间,所有关于毒蛇的理论都不复存在了。那天带着草帽,草帽上写着Euphorbia(大戟属的拉丁学名),从此,对大戟属更多的是感激。
不过这还不是最危险的一次,8年,地震过后的一个礼拜,我到大别山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早上起得很早,就一个人到公园去散步,计划着散步回来吃早饭的,公园其实是个小山,很小的,叫做南岳山,早上锻炼的人很多,对于这种小山,我经常一个人爬,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正一步步逼近。我顺着没有人的小道慢慢失去了道路,小山反而越走越大,到了上午10点,已经完全失去了方向,我也无法再向前走了,几条蝮蛇正在小路边,挑衅的看着我,蝮蛇我常看到,几条一起出现还是第一次,估计是繁殖季节的原因吧。我和蝮蛇对峙着,已经是进退两难的境地。正在这个时候,手机响了,后来我想,如果我不幸受伤,报警电话肯定能打出去,可是警察叔叔能找到我吗?接听电话原来是领导打过来让我给四川地震捐款的。我面色苍白,无力的委托领导全权处理。接下来能做的就是和毒蛇继续对峙,并非是我有多坚强,大约是毒蛇最终觉得我并无恶意,于是退到洞里,我才得以通过。下午1点,我才回到县城,酒席已经开始,我在狼狈中享受着大餐,心还跳的厉害。
蝮蛇一般颜色较深,和土壤颜色相近,有时又称为土公蛇或土蝮蛇,毒性较大,但一般不会主动对人发起攻击,往往都是野外作业时无意触及才被蛇伤的。金钱白花蛇又称银环蛇是蛇类入药比较特殊的一种,这是一种眼镜蛇科的动物,传统上习惯于用刚孵化的幼蛇入药,盘起来如古代铜钱大小,故称为金钱白花蛇。蛇身上还有特异的白色花纹可以鉴别。银环蛇是一种毒蛇,毒性并非最强,但中毒致死率较高,原因是该蛇外形似无毒蛇,而且毒性不是很剧烈,被伤后往往引不起重视,拖延了治疗的时间。银环蛇有养殖的,市场上金钱白花蛇价格较高,常用其它蛇类的幼蛇假冒,常见的如赤练蛇,该蛇身上也有白色花纹,有时亦用成年银环蛇劈成小条假冒之。当然,成蛇现今也是可以入药的。一次在野外,我有幸遇到一条银环蛇,可惜是被车碾死了,肚子破了个口子,我如获至宝,野外买了瓶白酒保存起来,回来后制成了浸制标本保存,一直放在我办公桌上,开玩笑说可以驱邪的。后来学校建设中药博物馆,我就捐了出来。
乌梢蛇很常见,这是一种无毒蛇,反应相当灵敏,所以有打草惊蛇一说。我的经验是打草惊蛇在野外工作中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并非很可靠,因为惊的往往是无毒蛇,毒蛇一般反应迟钝,难以驱逐。山里人还有一个说法,驱蛇一定要用竹竿,据说竹子是蛇的舅舅,驱蛇效果好,这一讲法很难考究,但实际意义不大,竹子和普通木棍都是一样的。受《白蛇传》启发,还有人想到了用雄黄酒驱蛇的,一次,我的学生准备了雄黄酒,遇到了蛇,撒一点,结果蛇对雄黄酒毫无兴趣,宣告失败。一次我一个人去大别山采药,请了一个向导,向导很热情,说刚抓了条乌梢蛇,有空烧给你吃。我心中窃喜,结果到我走了,向导都没有再提吃蛇的事情,至今,对于蛇肉的味道还停留在想象阶段。
酸枣仁是个养心安神的好东西,还有益肝、敛汗的作用。酸枣是我们食用大枣的一个变种,大枣更多是作为食物用的,具有滋补解毒作用,所以中医方剂中常见“枣两枚,姜三片”,大枣是北方的特产,河南新郑大枣,蒙朋友送过,真的不错,我在山东读书,有时也买些山东的冬枣和金丝小枣,感觉也不错,看《平凡的世界》知道陕西有打枣节,想必枣子也不错。南方和北方最大的区别是水的多少,所以南方水果多汁液,北方水果少汁液。返回来接着说酸枣,酸枣在北方比较常见。一次,同学从山东老家摘了很多酸枣我吃,没有舍得吃,晒干了,至今放在我的实验室,如果打碎取种仁,就是酸枣仁了。一次去亳州,很孤单的去曹氏公园玩,看到三个大土包,据说是曹操的三个儿子,想当年是何等的风光,而今呢?我在土包前呆了很久,彼时已是晚秋,土堆上一点绿色也没有,土堆上长满了酸枣,不由感叹,千古风流人物,到头来,不就只有酸枣陪伴吗?
牡蛎前文已经讨论过,很多海产品都属于药食两用的品种。
栀子
栀子,很有名的观赏花卉,歌中唱:栀子花开,如此的可爱。栀子药用的是果实,栀子的果实是红褐色的,水泡了以后水会染成黄色,受此启发,栀子有什么功效呢?猜猜看。栀子味苦,是清热泻火药,前面说到黄色,所以栀子有退热除黄,治疗湿热黄疸的作用。栀子苦寒,过量易伤及脾胃,脾虚者不宜服用。
甘草片
甘草是中药中地位十分高的一个品种,又称国老,地位相当于国务院总理,事物也十分繁杂,所以甘草有调和诸药的作用。甘草是一个滋补药材,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和调和药性的作用。古人云:十方九草。可见甘草应用之广泛,但是中药配伍禁忌中提到“藻戟遂芫俱战草”,意思是海藻、甘遂、大戟和芫花不宜和甘草同用。甘草是一个甜味的药材,甜有滋补和解毒的作用,甘草适合对于多数中药的解毒,因此,处方中常常使用甘草来消除中药的毒副作用。甘草是个使用很广泛的中药,其中甜味成分称甘草甜素,是种皂苷类成分,提取出来价格十分昂贵,是高档的天然甜味素和添加剂,常用于食品和高档香烟中使用。据说,甘草甜素还是治疗艾滋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代代花前文有所提及,代代是橘子的一种,代代花有香味,是理气药,这里不多讨论。实际上,很多入药的花都可以食用,如茉莉花、紫藤花。一次去亳州,主人招待吃的是茉莉花炒鸡蛋,清香之气难以言表;一次在丫山,主人招待吃野味,吃完告诉我是紫藤花,味道也相当可口。
罗汉果
罗汉果是广西的一种葫芦科植物的果实,具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常被泡茶饮用。一次我到皖南采药,路过铜陵中药饮片厂,想到有同学在那实习,就临时决定去看看同学。同学在车间干活,我去了车间,原来大家都在高温下,手拿竹茹(竹子的内皮,和常见的清洁球类似),在一个个擦拭着什么,细看时,原来是在一个个擦罗汉果,原来夏天高温高湿,罗汉果都长霉了,所以我们的同学就干起这种活了。和大家说了几句,心里有些不快,不过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同学对我的到来也很感动,我嘱咐他们高温下保重身体。几天后,同学给我消息:大家都辞职不干了。有些哭笑不得,是我的探望让他们辞职的吗?
长霉的中药是不能再作为药物使用的,即使表面的霉斑被擦拭干净,依然有很多毒素存在,影响中药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肉桂前面讨论过,是个温里药,可以作为香料使用;决明子也讨论过,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萝卜
莱菔子是萝卜的种子。
民谚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萝卜是个很好的药食两用品种。据说清代慈禧太后一次得病,烦躁不安,厌食失眠,宫廷御医束手无策,只好皇榜召集民间医生。有医生揭了皇榜,一剂而愈。御医大惊,遂问处方,答曰,莱菔子。原来,慈禧时常服用人参滋补,前面提及过人参,是补气第一要药,但是食用多了,就会有一系列的副作用,我们称为人参综合征。人参补气,萝卜破气,所以用莱菔子治好了慈禧的疾病就是这个道理。御医拜服。
陈皮、砂仁是理气药,主要用作香料;乌梅常制成小零食吃;肉豆蔻可以作为香料,断面也有类似槟榔的纹理,肉豆蔻含有肉豆蔻醚,有致癌作用,所以现在用的较少;白芷是解表药,作为香料使用;菊花是清热药,有清肝明目的作用;藿香具有解暑作用,可以泡茶饮用;沙棘是胡颓子科植物的果实,胡颓子科植物含有较多的维生素类,被称为第三代水果,沙棘已经做成饮料使用了,我吃过一次,不过口感不好,如果能解决胡颓子科的口感问题,必将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水果。
胡颓子
顺道介绍一下胡颓子科,本科均为木本植物,本科植物的叶、花和果实上带有众多的腺点,因此,很容易识别。本科胡颓子的叶可以入药,用治咳嗽气喘,咳血,痈疽,外伤出血等。沙棘是本科开发较好的一个品种,本科果实众多,但个体较小而且口感欠佳,这些都制约了其作为水果的应用;据此,我想到了野外常见的一些野生水果,似乎个体较小成为一个通病,例如猕猴桃,安徽常见的野生猕猴桃为中华猕猴桃,在野外常见成百上千的果实,但个体都不大。农业生产中,可以引入野生物种产量大的优点,同时有意识加以改造筛选,这样,味美而营养丰富的野生水果就能真正走向市场了。黄山风景区,常有人兜售野生猕猴桃,我问过价格,一网兜约1斤的猕猴桃,只要2元钱就能买到;我在超市买过进口猕猴桃,3元一个!从胡颓子科,我们看到了野生水果的出路,但路怎么走,恐怕还是艰辛的过程。
郁李仁是蔷薇科郁李的种仁,和杏仁、桃仁是一类,不再赘述了。
青果是木犀科木橄榄属植物的果实,又称“橄榄”,但和象征和平的橄榄并非一物,是亚热带水果,主产福建福州。青果入药有清热,利咽,生津,解毒等功效,可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烦渴、鱼蟹中毒等疾病。青果又称谏果,因初吃时味涩,久嚼后,香甜可口,余味无穷。比喻忠谏之言,虽逆耳,但利民,于人健康有益。橄揽还被称为“福果”。这是海外华侨起名的。此既说明了福州历史上青果产量多,也表达了侨胞对乡土(福州)的眷恋之情。这一枚被称为“天堂之果”的青果,带来了天堂般和谐而美好的生活意愿,青果树的珍贵是因为难得,只有得到神的眷顾,才可获得如此珍贵的礼物,只有努力、用心地打造品质,才能创造出一枚如神的礼物般珍贵的青果。
薤白
薤白,植物名又叫小根蒜,入药具有理气作用,植物和葱很像,个体很小,春天采食,具有特异的清香,常切碎做成油炸葱饼。我对油炸葱饼有特殊的感情,小时候家里穷,很难吃到面粉,但是每次和父亲外出采药时,母亲都会做些油炸葱饼我们带着中午吃,小时候喜欢到山上采药,其实并非最初的兴趣,更多的是油炸葱饼的诱惑。小时候的采药才是真的采药,每次目的性很强,采集种类也很单一,多是采集蒲公英、桔梗、半夏、地丁、枸杞子等,其实能够认识的药材种类也不算很多,估计小学那阵子能认识的药用植物不会超过种。我工作以后常常要求学生每天认识一种植物,三年下来也能认识0多种,他们极少能达到我的要求,现在想想也不能怪他们,我从那么小学习植物,到现在又能认识多少呢?每天认识一种植物并不难,难在坚持。
薄荷
薄荷和前面提到的藿香相似,嫩可食,薄荷是解表药,前文已经介绍。8年五一我带队去大别山采标本,老乡在家门口栽培了一些藿香,同学不认识问我,我让他们自己去和老乡请教,自己在旁边听老乡怎么讲,结果老乡告诉同学,这叫薄荷。原来味道香的就可以做薄荷了。
丁香,前面的花类中提过,是著名的香料,因为丁香实在太香了,所以作为香料使用的要少些,否则就物极必反了。
高良姜、姜(干姜、生姜)、小茴香、花椒、黑胡椒都是可以作为香料的药物,都属于温热之药,多具有温胃散寒的功效。
八角
八角茴香也是一个香料,是木兰科莽草属植物的果实。莽草属是木兰科中十分特殊的一个类群,和木兰科其他植物差别较大,通常为灌木或藤本植物,花和果实都十分漂亮,在大别山有栽培作为观赏的。因为和同科其他类群差别较大,现代植物分类学又常把莽草属独立出来,称八角科。八角科的果实都很有特点,是个聚合蓇葖果,常有6-10个分果,其中,八角茴香是著名的香料,为和小茴香相区别,又称大茴香或简称大茴、八角、大料,是烹饪荤菜十分重要的香料。莽草属植物的果实类似,但是有些种类具有相当的毒性,因此,误用的话会造成中毒,其中,莽草又称断肠草,据说当年神农尝百草,就死于断肠草,因此,莽草毒性极大。莽草的果实分果较多,常10个以上,果实先端尖,有时有弯钩,可以区别。
白果
白果是银杏的种仁,是中国的特产。白果是著名是食用干果,主产江苏泰兴,我去考察过,村子里有很多大型的银杏古树,被视若神灵的保护起来。银杏叶形漂亮,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经济价值,因此在各地都有栽培,年以上树龄的银杏不在少见,常为各地保护古木的对象。我在山东泰安的泰山脚下,黄山,芜湖四褐山丫山、滁州皇甫山等地,都发现过百年以上的银杏古树,在浙江的天目山,还有号称世界上最古老的银杏树,据说有00多年的历史了,已经是一片银杏林了,据说都是一大家子。银杏种仁入药称白果,为化痰止咳平喘药,具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的功效,我大学时曾经帮朋友开过一个处方,治疗尿频的,主药就是白果,后来告诉我效果不错,希望我把处方再给她,但是我不记得了,于是作罢。银杏的叶是扇形叶,是植物中最为特殊的叶形之一,因此,极易识别。银杏叶秋天变成金黄色,十分美丽,不少城市都把银杏当成行道树,到了秋天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别具风情。银杏叶自然落后,扫起晒干就可以作为银杏叶入药了,这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多的天然药物之一,排在全球天然药物的前十位。银杏叶含有黄酮类成分,具有心血管方面活性,因此使用十分广泛,中国是银杏叶的原产地,但是我们的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只能以原材料或粗提物出口,经济附加值不高。
香橼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的果实,和橘子是一类的东西,香橼入药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化痰止咳的作用。佛手也是芸香科植物的果实,和香橼同属理气药,前文已经有所提及,这里不再重复,佛手同时也是个美丽的观赏植物。橘红是橘的外果皮,和橘皮相似,不多做介绍。
红花
红花在花类中药中已经做过详细的介绍;
野生紫苏
紫苏是唇形科植物,具有特殊的香气,和薄荷类似,紫苏全草入药称紫苏,叶称紫苏叶,梗称紫苏梗,果实入药称苏子。紫苏属解表药,具有发散风寒等功用,前文有过介绍,紫苏的幼苗气味清香而淡,可以作为蔬菜食用;
香薷
香薷和紫苏类似,同属发散风寒药,主产江西,道地药材称江香薷。
火麻仁
火麻仁是大麻的果实。大麻是个有名的植物,因为含有致瘾性的大麻素而成为闻名遐迩的毒品。中国北方野生和栽培的大麻都很多,大麻素含量很低,植物纤维性强,是麻的主要来源之一,果实则可炒食,味香油多。火麻仁是润肠通便药,入药具有缓泻作用,常用于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病人。
茯苓在菌类药材介绍过,具有利湿渗水作用,常制成茯苓糕点食用。
刀豆在皖南山区常有栽培,就在这个暑假才第一次看到过活的植物,原来,刀豆果实长而大,似刀而得名,刀豆种子可食用,也可入药,入药具有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呕吐,益肾补元气的作用。此外,刀豆的果壳和根也可入药,果壳具有通经活血,止泻作用,用于腰痛,久痢,闭经。根具散瘀止痛作用,用于跌打损伤,腰痛。
白扁豆、赤小豆、淡豆豉亦均来自豆科植物。豆科是一个食用大科,生活中多数豆类均为豆科植物,除了土豆。土豆,是个俗名,学名马铃薯,是茄科植物,原产南美洲,我初学植物学时,理所当然的认为土豆就是豆科植物,有些教科书上也这么写的。错误的认识一直持续到工作以后,一次在野外仔细观察了开花的土豆,竟然发现“豆科”植物开出茄科的花来,十分诧异,回去仔细查了书才发现自己一错就是好多年了。其实,有些东西不是不熟悉,越是熟悉的东西错起来闹的笑话越大,学习中药,要抱着谨慎的态度,要随时纠正可能的错误,千万不要想当然去对待任何一种中药,即使是最普通的药材。豆科可供入药的药材很多,前文介绍过鸡血藤、苦参和山豆根、甘草等豆科药材,白扁豆常栽培食果,种子入药具有健脾、化湿和消暑的作用,常出现在肿瘤病人的处方中;赤豆和绿豆都是药用价值很高的豆类,常熬粥服用,赤豆又可制成豆沙,是很多食品的原料,记得大学时有个女同学特别喜欢吃豆沙包子,因此得名豆沙,数年过去,豆沙记得很清楚,真名却没有了印象,赤豆具有除热毒,散恶血,消胀满,利小便和通乳的作用。绿豆则是清热解暑的好品种,我们的同学野外采药实习时,我们都会准备一大锅绿豆粥,爬山归来,喝上一碗绿豆粥,既解暑又除乏。淡豆豉是以大豆为原料的加工品,在各种食用酱中时常出现,淡豆豉具有发散风热,解表除烦的作用。大豆是重要的食用豆类,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大豆中富含蛋白质类,是豆腐的原料,豆制品种类繁多,都源自大豆。
山药
山药是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其它三种在前文均已介绍。山药在河南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品种质量优良,又称铁杆山药,市场价格较高。山药在市场上常见,可以炖汤或清炒,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山药是补气药,具有补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作用,山药是六味地黄丸的构成之一,有着广泛的应用。山药源于野生薯蓣科植物野山药,野山药现今野外依然很多,但根茎较小,不堪药用。薯蓣科植物众多,外形十分相似,野外识别有一定的难度,薯蓣科植物盾叶薯蓣、穿山龙等含有薯蓣皂苷,这是很特殊的一类皂苷,其苷元薯蓣皂苷元是合成激素的重要原料。薯蓣科多数都有滋补作用,但少数品种如黄药子吃到嘴里会麻口,有毒不能食用,而且有一定的肝毒性易造成中毒。薯蓣科植物的叶腋下都会生长一些小珠芽,具有无性繁殖的作用,入药称零余子。亦可食用或药用。
山楂和木瓜在蔷薇科专题中讨论;龙眼(桂圆)是高级水果,来自无患子科植物,无患子科这个名字非常有意思,意思是不愁没有儿子,后代极多,本科植物的果实多是成串的,桂圆的果肉入药,称龙眼肉,是个补血药,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作用。
百合为百合科多种植物的鳞茎,入药具有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百合种类众多,多数花大而美丽,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常见品种有百合、山丹、卷丹等。
百合科是药用大科,本科除了百合之外,可供食用的还有韭菜、大蒜、薤白、葱、黄精、玉竹等,这些也都是可以入药的,百合科比较名贵的品种还有延龄草、贝母、知母等。
韭菜是传统的食用品种,韭菜子入药,具温热之性,能治阳痿、遗精、白带白淫,遗尿,小便频数、腰膝酸软、冷痛等。
大蒜是个古老的品种,它原产地在西亚和中亚,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把大蒜带回国安家落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大蒜是非常著名的药用植物,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相当多,位列世界前十位。大蒜含有大蒜素,这是一种具有特异气味的含硫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大蒜自古就被当作天然杀菌剂,有“天然抗生素”之称。它没有任何副作用,是人体循环及神经系统的天然强健剂。数千年来,中国、埃及、印度等国将大蒜既作为食物也作为传统药物应用。在美国,大蒜素制剂己排在保健药物中的首位,它的保健功能可谓妇孺皆知。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大蒜的气味具刺激性和因人而异的口味及饮食习惯,许多人日常摄入的大蒜素微乎其微。另外据研究,大蒜还有抗癌、排毒、降血糖和防治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葱子入药和韭菜子相似,薤白入药具有理气作用。
黄精
黄精和玉竹也是传统的滋补药材,都具滋肾润肺,补脾益气的作用,食用黄精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传说地藏王菩萨服食黄精成佛,直到现在,黄精依然是九华山素食之一,享有盛誉。九华山黄精号称九华黄精,我去九华山仔细观察过九华黄精,该地野生黄精种类主要是多花黄精,这也是最常见的黄精之一,并无所谓九华黄精的存在。至于九华山销售的黄精,主要是外地采购的,均为黄精属植物,我在野外中见过采集黄精的药农,就告诉我黄精是卖到九华山吃的。当然,同样的黄精,到了九华山,价格要翻十倍以上。一次我在九华山采了些“九华黄精”回来,那时刚出小芽,难以识别,就栽培起来,后来开花了,发现居然是百合科植物鹿药,十分惭愧。鹿药根茎和黄精十分相似,也可入药,具补气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的作用。延龄草将专题介绍。
浙贝
浙贝
川贝
贝母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这里作简单的讨论。贝母属植物种类繁多,且多具漂亮的花,贝母属地下是一个小鳞茎,通常以鳞茎入药。贝母通常根据产地,分为川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安徽贝母等。市场上贝母种类十分复杂,常见的除川贝和浙贝外,还有伊犁贝母、新疆贝母、平贝母、俄罗斯贝母等。随着贝母使用的增多和价格的日益高涨,贝母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突出的问题是品种的混乱,贝母属以及百合科部分其他植物鳞茎都常掺入商品中,这给贝母的正常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干扰。川贝和浙贝是经典的药用贝母,川贝原植物有四种,主产川北、青藏高原,我去过川贝的主产地之一,四川的阿坝,也爬了多米的高山,可惜野生的川贝一棵也没有发现,当时找到一片黄精属的卷叶黄精,不认识,以为是川贝的,还兴奋了很久,直到回成都时才发现自己错了。川贝母的原植物为川贝母、甘肃贝母、暗紫贝母和梭砂贝母。这四种植物的鳞茎入药均称为川贝,其中梭砂贝母鳞茎入药称炉贝,因其药材大而且表皮可见斑纹,故又称马牙贝或虎皮贝,这是川贝母中品质最差、价格最低的一种;另外三种贝母的鳞茎根据大小又分为青贝和松贝。松贝是川贝中品质最好的一种,具鳞叶两片,大小相差甚大,称“怀中抱月”,其基部平,可以平放桌上,故称“观音坐莲”,“松”是地点,原指四川松番地区,我曾去过该地,由于森林的砍伐,水土流失严重,造就不出产贝母了。青贝和松贝大小相仿,但两片鳞叶大小相近。青贝和松贝都是混合物,个人觉得品质并无区别。只要是针对饿川贝母就行了。统货贝母常用人工挑选的方法,分出大小等级,费时费力,但价格相差甚远,松贝的市价已接近元每公斤了。值得注意的是,贝母属某些鳞茎也有和川贝母类似的外形,甚至有有怀中抱月和观音坐莲的特征,故观察选购贝母一定要十分留意。浙贝母我栽培过,花十分漂亮。浙贝母多系栽培,是浙八味之一,主产浙江及江苏。人们常对浙贝母鳞茎进行切割繁殖,得到的贝母酷似川贝,因此常冒充川贝,要注意鉴别。1年,我们野外采药实习时曾到过安徽广德,这里是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地方,有野生贝母分布的,但那时已经很少。当地还出产一种石头,做假山用的。一次路过一村民家门口,发现石头上长了一棵浙贝母,大喜,正准备采集时,老乡出来了,原来是老乡栽培的,老乡告诉我们,要是把石头买走,就把浙贝送你们,当然不能成交。后来,我带同学去广德,爬上一座三省交界的小山,山顶吃饭时,同学跑过来告诉我,一个花好漂亮,跑过去一看,大叫起来,原来是野生的浙贝母,在野外第一次看到的。贝母属花期较早,一般10月以后野外是看不到贝母属的东西的,一次和同事去大别山,荒地边发现两棵完全枯萎的植物,唯一可辨认的就是两个大大的蒴果,看起来很熟悉,我断言,这是百合的果实。我对百合的果实有相当的印象,有一年的寒假我和朋友一起去野外,不记得为什么我们忽然打赌,赌咒的东西是百合,朋友断定我找不到百合,因为百合早就枯萎了,结果我硬是凭借一个腐朽的百合果实找到了百合。百合的果实很有个性,似一个旧社会上海滩常见的麦克风。接着讲上面的故事,我断言是百合后就开始采挖,挖出来一个傻眼了,根本不是百合,百合的鳞茎我也很熟悉,仔细看看居然是贝母属的鳞茎,另外一棵仔细的挖了下来。这两棵植物现在还活在我的植物园里,后来鉴定是安徽贝母。安徽贝母是贝母属最特殊的一种,贝母属多数植物的叶先端反卷,而安徽贝母例外。市场上并不常见安徽贝母,安徽贝母和湖北贝母分布很接近,出路也相似,大的冒充浙贝母,小的冒充川贝了。湖北贝母在湖北和安徽交界的大别山区有分布,也有栽培,花是紫色的,是相当漂亮的一种。一年的十一,我带队去大别山最高峰,白马尖采集标本。在挖土的时候,无意中也发现了几个贝母属的鳞茎,后来栽培找不到了,至今也无法判断是什么种,经常为此遗憾,可惜一直也没有机会春天去那里了。可以想象,春天,一定有一朵娇艳欲滴的百合花在等我。贝母是止咳化痰药,川贝母具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和散结消肿的作用,浙贝母具清热化痰,开郁散结的作用。
知母
知母栽培较多,我没有采集过野生的知母,知母是中药白虎汤的主要成分之一,常和石膏一起应用,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作用。知母根茎横走,采集很方便,但根茎表面毛很多,不容易去除,去毛的知母称知母肉,没有去毛则称毛知母。古谚:知母好刨,就怕拔毛。就是这个道理。百合科植物很多,药用的还有黎芦、绵枣儿、山慈菇、国产血竭、郁金香等。
芡实是睡莲科植物,本科植物多为水生植物,代表植物为荷花、睡莲。芡实种仁入药,有收敛固精等功效,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酸等。芡实又称芡实米,粉性很足,磨粉称芡粉,常用于勾兑入汤等。
莲
莲子为同科植物莲(荷花)的种子,具有清心醒脾,补脾止泻,养心安神明目、补中养神,健脾补胃,止泻固精,益肾涩精止带等作用。莲是中国国画中常见的植物,古人云出淤泥而不染,莲是高洁的象征。小时候读古诗,有这么一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是一首南朝乐府中的诗,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其中“莲子”谐音“怜子”,意思是爱你。“低头弄莲子”意思是爱你之情如水般清纯忠贞,绵远攸长。乍看之下这是一首写采莲的情景,原来,作者是借双关来表采莲人相思之情啊。荷叶是莲的叶,我家是北方,不常看到,到了南方看到许多荷,异常的兴奋,常去采荷叶。荷叶入药常用作减肥药,具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的功效。
昆布是藻类植物,和海带是一类植物,这类藻类含有较多的碘,能治疗碘缺乏症。藻类多为海洋植物,常富含各种微量有益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但要注意近年海洋污染严重,海产品的安全问题又成了人们要面对的难题之一。
桑椹前文介绍过,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的作用。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疾病。
莴苣是常见食用植物,有两个栽培类型,一种叶发达,一种茎发达,分别食叶和茎。莴苣茎叶中含有莴苣素,味苦,能增强胃液,刺激消化,增进食欲,并具有镇痛和催眠的作用。
黑芝麻可炒食,或榨油称麻油,都是常用的药物或药用辅料。黑芝麻入药,具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的作用。常用于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等。麻油具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常用作中药炮制的辅料。
蜂蜜是蜜蜂采食花粉所酿制的高营养液体食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入药有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燥,解毒的作用,同时也是重要的制药原料,用于中药丸剂、煎膏剂等的制备,也常用于中药的炮制。蜂蜜是蜜蜂采食蜂蜜所酿造,因此,蜂蜜的品质和蜜源植物关系很密切。较好的蜜源植物有椴树、洋槐等,根据蜜源植物的不同,商品中有各种单花蜜,如荔枝蜜、刺槐蜜、紫云英蜜、油菜蜜、枣花蜜、野桂花蜜、龙眼蜜、椴树蜜、黄连蜜等,野生放养的或野生蜜蜂酿造的蜂蜜称百花蜜。一般认为,百花蜜的营养成分较高,但要注意有些蜜源植物是有毒的,比如乌头、闹羊花,这些蜜也是有毒的,极易造成中毒,应注意鉴别。通常意义上,蜂蜜都是甜的,而像乌头密这种有毒的蜂蜜往往有刺激性,麻口或者味苦,可以区别。蜂蜜因为营养价值高,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造假者也应运而生,而今,想购买食用真正的蜂蜜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在实验课上教大家如何鉴别蜂蜜的真伪,同学常把自己买的蜂蜜带来作鉴别,结果多数都不是真品,蜂蜜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其中的花粉粒,也可以通过化学的方法鉴定其中糖的种类,蜂蜜的糖主要为葡萄糖和果糖,而造假者用的多为蔗糖,容易区别。为了让假蜂蜜能够更逼真,造假者往往挖空心思添加各种有毒物质,甚至化肥和敌敌畏都作为添加剂。国家已经出台了蜂蜜的国家标准(GB—5),但是蜂蜜的安全问题,还是很严峻的。
榧子
榧子和核桃是皖南的地方特产,在临近的浙江山区也有分布,都是有名的干果,市场价格很高。榧子入药有杀虫,消积,润燥等作用,用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燥咳,便秘等。榧子来自红豆杉科植物,红豆杉科植物是裸子植物中的明星,因为有些红豆杉科植物含有紫杉醇这种抗癌药而闻名。因为紫杉醇的抗癌作用,大量的红豆杉遭到了灭顶之灾,现今在野外很少能看到大树龄的红豆杉了。作为观赏的红豆杉也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起来,实际上紫杉醇在红豆杉中的含量相当低,房间种一株红豆杉就能防治癌症,可靠性有几分呢?核桃是胡桃科植物,皖南常见华东野核桃。胡桃含油量较高,因此,有润肠通便作用,胡桃的磷脂含量较高,是补脑的优秀品种,因此,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薏苡仁、麦芽、鲜白茅根、鲜芦根和淡竹叶均为禾本科植物,将在禾本科专题中讨论。
枸杞
枸杞子是茄科植物枸杞的果实。在生物碱专题中,已经讨论过茄科植物,枸杞子也有生物碱,但这种生物碱是甜的,和茄科常见的莨菪碱差别较大。枸杞是甜的,是一个具有滋补作用的药材,具补肝肾、明目的功效。枸杞子是个应用历史很久的药材,民间有“少打老”的传说。相传在北宋年间,某日有位朝庭使者奉命离京赴四川等地办事。在途中见一位姣柔婀娜、满头青丝,年约十六、七岁的姑娘,手执竹竿、口里嘀咕唠叨着正在追打一个白发苍苍、弓腰驼背八、九十岁的老翁。老翁前躲后藏很是可怜,使者见状便下马挡住那姑娘责问:“此老者是你何人,你应尊敬老人,为何如此对待他?”那姑娘答:“这人是我的曾孙儿”使者惊道:“那你为何要打他呢?”答曰:“家有良药他不肯服食,年纪轻轻就这样老态龙钟的,头发也白了,牙齿也掉光了,就因为这个,我才要教训他”。使者好奇的问道:“你今年多少岁了?”姑娘应声说:“我今年已有岁了!”使者听后更加惊异,忙问:“你用什么方法得到高寿的呢?”姑娘说:“我没有什么神秘方法,只是常年服用了一种叫枸杞子的药,据说可以使人与天地齐寿。”使者听罢,急忙记录下来,流传至今。枸杞子主要在宁夏等地栽培,前文提及过“宁夏红”,就是枸杞酿造的酒。枸杞大规模栽培也带来一些问题,自然界,很少有纯物种大面积分布,物种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作用,当人工栽培时,打破了自然界的这种平衡,所以病虫害也就随着到来了,栽培枸杞病虫害十分厉害,需要经常打农药,一个业内人士说,现在的枸杞简直是农药泡出来的!这样的枸杞还有多少滋补作用?还能长生不老吗?
黄荆子是黄荆的果实。黄荆是马鞭草科的木本,是中国很有名的一种植物,其枝条常用于编织筐子、篮子,枝条称为荆条,古人“负荆请罪”就是指的黄荆。植物中有黄荆和牡荆,是种和变种的关系,很相似,果实都称黄荆子。黄荆子具祛风,除痰,行气,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感冒、咳嗽、哮喘、风痹、疟疾、胃痛、疝气、痔漏等。黄荆子的保健功效显著,自古至今,欧洲国家众医生及民间一直将其视为治疗和缓解妇女经前综合症群及更年期症状的首选药物,并开发了疗效卓著的黄荆粉剂、片剂、胶囊和精油等一系列的妇女保健产品,在越来越崇尚无副作用自然疗法的欧美发达国家,更是受到了广大女性朋友的热烈追捧。在我国,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以来,医书上一直将其视为治疗湿痰、哮喘、耳聋、抗癌防肿瘤以及妇女白带等症状的良药。古往今来,黄荆子一直为“婴儿防惊、学生清脑、中年安神、老年防中风”之传统枕材。民间更是将黄荆子当作日常保健圣品,不但将黄荆子采摘收藏起来,农忙劳作时用来煮水当凉茶饮用保健,平时上火头疼感冒也取来当茶冲泡饮食,以缓解症状。女人家坐月子时,每次洗头洗澡更是必用黄荆子或黄荆叶煮水来洗,以预防产后头风痛。采收较多的人家,更是常常把黄荆子当保健茶冲泡招待互相串门闲谈的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民风淳朴的山村百姓,有时也会将黄荆子作为礼物给远在城市里居住的亲朋好友捎上三斤五斤的,大家一起享用。常饮牡荆子茶能起到调节和平衡人体机能的保健功效。
金银花
桑叶、鸡内金、益智、金银花已经讨论过;马齿苋又称马菜,常食用。马齿苋味酸,食用时一般用开水微煮去汁后服用,也可晒干后作为干菜食用。马齿苋科植物肉质多汁,民间传说后羿射日,天上原来有十个太阳,被后羿射下了九个,最后一个太阳躲在马齿苋下面才躲过一劫,因此,马齿苋是太阳晒不死的。马齿苋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马齿苋的肉质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花较小,人工培育出了大花品种,称为大花马齿苋,或者又称太阳花,常用于园林绿化使用。
蒲公英是清热解毒药,春天幼嫩时可以采食,略苦,防治春天流行性疾病有一定作用;胖大海是梧桐科植物的种子,常泡茶饮用,治疗咽炎等。
以上是国家卫生部给出的药食两用的品种,作了一些讨论。药食两用品种是发展中药一个很中药的方向,值得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