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交,宝宝这三个地方一定要暖好

白癜风研讨会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782296.html
秋冬之交,气温大幅下降。小儿抵抗力差,容易感受风寒邪气,出现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等症状,腹部受寒还易出现腹痛、呕吐清涎、腹泻等问题。此时,小儿的日常保健要注意“三暖”。01暖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经过背部,是人体防范病邪的“藩篱”,适当保持背部温暖可以减少感冒、咳嗽等疾病的发生。家长可以给小儿穿一件背心或马甲,以使后背保暖,但也不要穿得过多,背部过度出汗,反而易导致小儿受寒生病。此外,小儿活动后切忌汗出当风。小儿肺常不足,抵御外邪的能力较差,采用热敏灸温灸背部特定穴位(如肺俞穴、身柱穴等),可祛风散寒,增强肺卫功能,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另外,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因此,养护肺脏还要少吃或不吃生冷、寒凉的食品。02暖腹小儿脾常不足,腹部是脾胃之所,外寒(冷空气、冷饮等)侵袭腹部,小儿容易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因此要注意腹部保暖,顾护脾胃。睡觉时家长可给小儿穿个肚兜或在其腹部盖个小夹被。脾虚的小儿平常应少吃或不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瓜果等。采用热敏灸温灸小儿腹部特定穴位(如神阙穴、中脘穴等),有健脾和胃、温中散寒的功效,能增强小儿脾胃运化功能,提高抵抗力,还能起到培土生金、减少外感的作用。03暖脚“寒从足下生。”脚部是人体阴阳经交会之处,皮下脂肪薄,保温性能差。脚部受凉也易引起感冒。小儿只有做好脚部保暖,身体才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平时家长要避免小儿在室内赤脚行走,应给小儿穿一双薄袜子。尽量保证小儿的鞋袜干燥,如果湿了要及时更换。晚上家长还可以让小儿进行中药足浴。中药足浴方紫苏叶10克,紫苏梗15克,藿香10克,艾叶10克。做法:以上药材加适量清水煮沸5~10分钟,将药汤放至适宜的温度进行足浴,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10~15分钟)。功效:祛风、散寒、解表。注意:1.对上述药物过敏者忌用。2.局部皮肤有溃疡、破损者忌用。3.上述药量为3岁以上小儿的药量。祛邪散寒试试食疗方除了保证“三暖”,家长还可以选用以下食疗方,为小儿进行调理。紫苏生姜饮生姜3片,陈皮1瓣,紫苏叶5~10克(干品),红糖少许。做法:先将生姜和陈皮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15分钟,后下紫苏叶煮沸,加少许红糖调味,隔渣代茶饮用。功效:散寒祛风。本品适用于受凉或进食凉物致腹痛、呕吐、鼻塞、流清涕的患儿。杏苏陈皮茶紫苏叶10克(干品),南杏仁(甜杏仁)10克,北杏仁(苦杏仁)5克(去皮、尖),陈皮5克,蜜枣1枚。做法:先将南杏仁、北杏仁、陈皮和蜜枣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15~20分钟,后下紫苏叶煮沸,隔渣代茶饮用。功效:宣肺散寒、化痰止咳。本品适用于感受风寒致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稀或白的患儿。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食疗方所用药量为3岁以上小儿的药量,1~3岁小儿药量酌减,1岁以内小儿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df/122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