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风寒药之一

发散风寒药

1.定义:

味辛性温,具有发散风寒作用的药物,称发散风寒药。(又称辛温解表药)

2.适应证:

风寒表证。

即可用于以下症状

恶寒发热,无汗或者汗出不畅,

头身痛,口不渴,

舌苔薄白,脉浮。

辛温解表“第一梯队”

麻黄桂枝

一、麻黄(草麻黄)发表第一药

发汗力强

功效主治

发汗解表(辛温)——风寒表实证(无汗)

配伍:于桂枝相须为用,如麻黄汤。

宣肺平喘——多种胸闷咳喘实证

风寒咳喘实证+杏仁

风寒外束,水饮内停+桂枝等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白果等

表邪未解,肺热喘咳+石膏

3.利水消肿——风水浮肿(肺主通调水道)

·风水:水肿病的一种。

·多由风邪侵袭,肺失宣降,通调失司,水气不行而潴留体内所致,水肿以头面为著。

此外,温散寒邪——阴疽、痰核。

使用注意

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慎用。

二、桂枝(嫩枝)

发汗力弱

功效主治

1.发汗解肌

——风寒表实证(无汗)+麻黄

——风寒表虚证(有汗)+芍药

2.温通经脉——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

3.助阳化气——痰饮水肿

4.平冲降气——心悸奔豚

使用注意

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诸证君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麻黄与桂枝的对比

相同点:

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证。又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力弱,治风寒表实、表虚证。又温通经脉,温通阳气。

发散风寒兼治脾胃“三剑客”

紫苏生姜香薷

一、紫苏叶

功效主治

1.解表散寒——风寒表证

2.行气和胃——脾胃气滞证

个性:风寒表证兼见脾胃气滞(胃脘部胀闷不舒)首选。

行气安胎--妊娠呕吐,胎动不安。

解鱼蟹毒--食鱼蟹中毒

紫苏叶:(质轻性浮)发散风寒

紫苏梗:走里行气,偏于行气宽中,止痛,安胎

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二、生姜

呕家圣药

温肺止咳

功效主治

1.解表散寒——风寒表证

2.温中止呕——多种呕吐

胃寒+半夏

胃热—配伍清胃

3.温肺止咳——肺寒咳嗽

4.解毒——药物、食物中毒

生姜皮:和脾利水消肿

生姜汁:偏于化痰止呕,应急

煨生姜:偏于暖胃和中

三、香薷(夏月麻黄)

功效主治

1.发汗解表,化湿和中——暑湿感冒(阴暑证)

阴暑证:暑天风寒感冒、外感风寒表证及呕吐腹泻。

2.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用于发表,不宜久煎;利水消肿,须浓煎。

使用注意

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阳暑证忌用。

麻黄与香薷的对比

相同点

发散风寒,利水消肿,表虚有汗忌用。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强,为辛温发汗峻品,善治风寒表实证,又宣肺平喘。

香薷:发汗力弱,长于解暑化湿和中,为“夏月麻黄”,善治阴暑证。

紫苏叶、生姜及香薷异同点

相同点

发散风寒,兼治脾胃

不同点

紫苏:行气宽中,治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生姜:安胎,胎动不安;解鱼蟹毒;温中止呕,尤宜于治疗胃寒饮停呕吐。

香薷:温肺止咳,治疗肺寒咳嗽;解毒;化湿和中,治疗阴暑证;利水消肿,治疗水肿脚气。

(以上为第一次制作,有什么不足或需要改进的请留言告诉我,谢谢)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什么叫白癜风
白癜风遗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df/14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