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的紫苏,原来需要这么分白和紫

本草真源

白苏和紫苏真的没法分开?文末有彩蛋哟~

文字by萱草

图片by缘心、老王、小楊

紫苏,听起来就是一个让人愉快的中药。李时珍就解释说:“苏从酥,音酥,舒畅也。”舒畅条达,在小编心里就是小雅。

作为卫生部第一批公布的药食两用药物,紫苏在国内已经有多年栽培历史。我们对它很熟悉,熟悉到拿起它又吃又喝、又治病。

一、紫苏和生活衔接得很紧密

先说吃,看个韩剧,女主角总喜欢用紫苏配烤肉,煲汤时候也不忘记加两片紫苏叶子,又话说紫苏在欧洲有个名字叫Beefsteakplant(牛排草),再细数越南米线、日本刺身、腌渍乌梅等等。紫苏真是飞入寻常百姓家。

就连“路人甲”网友也说:“紫苏,我知道啊,泡菜坛子里加点紫苏,不生花。”

再说治病,藿香正气系列的药物我们不陌生,紫苏油就是一种原料;并且紫苏全身都是宝,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都能入药,功效各有所偏重,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健胃;紫苏梗处方多用老梗,能顺气安胎;紫苏子能下气开郁,祛痰定喘。

紫苏梗

紫苏子

小楊摄

二、紫苏入药存在的问题

我国紫苏资源丰富,分栽培和野生两种(当然大多数药物都这样),主要供药用、食用、和出口。

入药的多野生,在河南、湖南、江苏和浙江资源比较丰富;栽培的也药用,资源集中在河北安国、安徽亳州、重庆涪陵、广西玉林和广东茂名等地区。食用的多栽培,可做蔬菜,紫苏籽油。出口的多在沿海城市,有浙江湖州、江苏连云港和山东烟台,种源来源日本,也出口日本。

就是以上陷入各种用途的紫苏,还要分白苏、紫苏、回回苏。就拿入药来说,多用紫苏和白苏,而回回苏多食用。

传统鉴别里紫苏和白苏是不同的药物,然而在植物分类里,却说紫苏和白苏是同一个种。等等!这个逻辑是不是就表示:两个不同的药材,来源于同一种植物的同一药用部位?这显然不符合入药的逻辑。

到底怎样区别他们?有如下的花式说法:

1、古代经验鉴别版—看叶片颜色区分

《名医别录》中陶弘景将紫苏其定义成:“苏,叶下紫色气甚香”;白苏叫:“荏,状如苏,高大色白。”延续这种说法,紫苏和白苏的区别就是看叶片颜色,叶片背面紫色或者双面都紫的是紫苏,叶片背面正面都是绿色的就是白苏。直到现在,也延续这种传统的鉴别方式,入药的苏叶以“叶完整,色紫,味香者”为优。

叶片正反面都是紫色的紫苏

叶片背面紫色的紫苏

叶正反面都是绿色的白苏

以上3图,缘心摄

回回苏,叶具狭而深的锯齿

老王摄

2、植物分类版—两个其实是一种植物

虽然从魏晋《名医别录》起,药用紫苏和白苏就分为两种,植物学分类里却说紫苏是白苏的变种,两者是一个种的植物!

又因为紫苏和白苏之间的过渡形态非常多,很难简单划亚种,叶色也会随着栽培条件的不同而改变。意思就是说,绿色叶片的白苏,也可能由于环境改变,长成带紫色叶片的紫苏。所谓颜色“紫”、“白”只是形态差异,影响外在形态差异的必然是内在成分,因此,紫苏和白苏内在成分肯定也存在差异。

3、不断改进的植物分类版—化学型区别

既然这些苏的内在成分有差异。有学者就按照紫苏体内的挥发油的不同类型,将紫苏分为5个化学型,其中PK型主要是绿色叶(白苏),PA型为紫色叶或绿色叶(紫苏和白苏)。

具了解,PK型对家畜动物产生肺部毒性。这个和困扰小编的一个问题不谋而合。

实不相瞒,这个问题就是:白苏入药存在争议,有人说它有毒。认为白苏有毒的人在大白鼠上做白苏灌胃实验,实验结果表示确实有毒。而又有人说白苏无毒,他们也做了一套药理实验,确实证明了白苏确实无毒。

奇了怪!那到底怎样的同种药材做实验,结论却完全相反。原因可能就是用了不同化学型白苏,虽然都是绿色叶子,体内的化学物质却不太一样。有毒的用PK型白苏,而无毒的用PA型白苏,就这样导致了不同的实验结果。

白苏入药还有一个特点,梗不常用。这是为何?

比较紫苏和白苏之间的化学物质,发现紫苏属于紫苏醛型,香味较浓,而白苏属于紫苏酮型,香味较淡。苏醛型和紫苏酮两种物质主要的作用不一样,紫苏醛在抑菌、抗炎、抗氧化等方面的具有活性,类比解表散寒,行气降胃;紫苏酮能具有促进小肠推进的功效,类比调中。由于紫苏梗种有紫苏酮含量较多,而就是这个紫苏酮在一定剂量下会引起肺水肿。这似乎就解释了:历来白苏入药,不常用紫苏梗这个情况。

三、紫苏的闲情逸致—“熟水”

紫苏除了食用药用,宋朝的时候就用来做饮料,古人把这些饮料称为“熟水”或“暑汤”。比起现在的“冷饮”或“饮料”,“熟水”更重视健康搭配,材料的配伍也有一定的中医指导。

这种“熟水”曾在宫廷和文人雅士间风靡一时,“紫苏熟水”就是其中的一个爆款,配伍有自己的特色。

于是!小编研发了个游戏,朋友们在下面的8个药材中选择4个配伍成一款“紫苏熟水”,留言发表答案。有兴趣的伙伴们赶紧玩起来吧,会及时公布正确答案的~

良心推荐本文参考文献,可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魏长玲,郭宝林,张琛武,等.中国紫苏资源调查和紫苏叶挥发油化学型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41(10):-.

郭荷民,马小燕.白苏毒性的初步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科版),(3):95-97.

韩碧群,彭勇.“紫苏”和“白苏”的本草学研究[J].中药材,,35(5):-.

18期微课如下:

看这题目就知道很霸气~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文献

↓↓↓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病医院哪个好
治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df/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