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路过楼前的花坛,突然看到紫油油的一片特殊的风景,让我想起了这味理气宽中的良药——紫苏。
记得有一年夏天到海边去旅行,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饮食不当,犯起了胃病:上吐下泻,胃脘攻撑胀痛,倒饱吞酸,不思饮食,大便水样,整个人都不好了。跑了好几家药店却发现,当地的用药和北京差别很大:药店里没有草药饮片,平常在北京常用的中成药都没有,看了几种当地的中成药也觉得都不对证,勉强买了一种貌似还算对证的药,吃了以后效果也不好。恰好住家的主人在花盆里种了几小棵紫苏,便向主人讨了几片紫苏叶,开水煮了连汤喝了。只一会儿,就觉得胃里舒服了很多。后来又配合着热乎的大米粥连吃了两顿,感觉整个人又活了过来,不适的症状基本消失了。
进入夏季,天气越来越热,人们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胃脘胀闷不适,尤其是久处空调房、平素饮食贪凉、平素脾胃薄弱、素来饮食肥甘滋腻的朋友,夏季胃脘不适、食欲不振似乎很常见。此时若用些紫苏,常可以有效缓解肠胃的症状。
紫苏是何方神圣,能有如此效果呢?
紫苏是一种草本植物,既可以当做日常的食材,也可以作为食物的调味品,还是中医的一味良药。其味辛性温,主入脾、肺经,走表能发散风寒,走脾能理气宽中,对外感风寒,内兼湿滞之症尤为适宜。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等。
紫苏可谓全身是宝。
苏叶是紫苏的叶,最擅长解表散寒、行气和胃。风寒感冒见鼻塞、清涕、头痛、咳嗽、呕恶等症或是妊娠呕吐及食用虾蟹等引起胃肠不适时,就可以选择使用苏叶。通常入药的苏叶多于9月左右采摘,但是夏季选用鲜嫩的苏叶来佐餐食用也有着很好的效果。鲜品比干品芳香走窜的力量更强,不但可以行气和胃,还可以避夏季的暑浊。
苏梗是紫苏的茎,最善理气宽中,还可以止中焦气滞之痛,安胎。可用于缓解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呕恶等。若是夏季胃肠不适,尤其是受寒受暑导致的肠胃不适,就可以选择紫苏的嫩枝与苏叶同用。
相对而言,紫苏叶更善于走表,疏解表邪;而紫苏梗更善于走里,梳理中焦气机。
苏子是紫苏的成熟果实,其降气化痰、润肠通便的效佳。可以用于治疗咳嗽痰喘,肠燥便秘。但成熟的果实只能于秋季采摘,夏季也不得鲜品,这里不做赘述。
夏季适当的食用一点紫苏,可以健脾胃、化暑浊。尤其在现如今,层出不穷的“消暑”“冷饮”及到处可见的“空调房”,导致了人们在炎热的夏季反倒很容易“受寒”,再加上夏季的“暑热”之气的影响,使得夏季肠胃不适的人大大增加。这也使得紫苏成了夏季舒肠和胃的宝贝。
不过紫苏的使用也有一定的禁忌,因其属于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久煮,不然会削弱其功用;而其性辛温走散,多用或久服有耗气之弊,因此气虚者要慎用。
下面就简单的介绍几种夏季紫苏舒肠胃的药膳,仅供参考,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或是平素易于气短疲乏的朋友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1.苏藿生姜茶
生姜15克,鲜紫苏叶20克,藿香3克。
生姜切片或切碎末,紫苏叶切碎,加水毫升,与藿香同煮。开锅2-3分钟接。趁热代茶频饮。
此方可以散寒祛浊、行气宽中,可用于缓解暑热季节形寒饮冷导致的鼻塞、胃脘胀满、胃痛、恶心、泛吐痰涎、腹泻、头痛等症状。
2.紫苏粥
鲜紫苏叶、紫苏梗(嫩枝)各15克,粳米克。
紫苏叶、紫苏嫩枝同洗净,切碎备用。粳米加水适量煮制成粥,待粥成后加入切好的苏叶苏梗,略煮2-3分钟后即可食用。
功能健胃去暑,用于暑热季节形寒饮冷或是素体阳虚致使暑湿内蕴所导致的胃脘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腹泻、疲乏等症状。
徐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