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永宁石杰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与食管廓清功能、食管黏膜屏障有关,部分患者仅出现非特异性表现,由于患者会出现典型的心前区烧灼感、胸痛、吞咽困难、反酸、反流症状。由于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特别是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而言,严重影响到其晚年生活质量,因此开展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共对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开展临床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将该院收治的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1月~年3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在61~78岁之间,平均年龄(69.48±1.32)岁,疾病类型:非糜烂性反流病30例,反流性食管炎32例,Barrett食管38例。观察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在63~79岁之间,平均年龄(70.41±1.28)岁,疾病类型:非糜烂性反流病33例,反流性食管炎35例,Barrett食管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规格:5mg×24,国药准字H)口服,一次1片,一日三次,饭前服用。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沈阳圣元药业有限公司,规格型号:20mg×28s,国药准字H)20mg/次,2次/d,口服给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胃苏颗粒(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规格:5g×9袋,国药准字Z)用适量开水冲服,搅拌至全溶。若放置时间长有少量沉淀,摇匀即可。一次1袋,一日3次。15天为一个疗程。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通过内镜观察发现黏膜破损情况也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内镜黏膜的破损程度降低大于2个等级;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消失甚至加重,内镜黏膜的破损程度降低小于2个等级。
结果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0%(54/60)明显高于对照组64.41%(38/5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目前临床上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主要以促胃肠动力、抑酸、抗酸为主,但是常规的西药治疗治疗时间长,出现病情反复的可能性较高,对于病程长、病情复杂的患者而言临床疗效一般。临床上越来越重视中药的应用,本次研究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胃苏颗粒,该药具有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的功效。
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属于“胃脘痛”、“吐酸”等范畴,胃苏颗粒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制)。其中紫苏梗顺气和胃,香附疏肝解郁,陈皮燥湿化痰,三种药物共同发挥出和胃理气、舒肝止痛的功效。佛手、香橼疏肝解郁、枳壳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主要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等。槟榔主治积滞泻痢,里急后重等,协同鸡内金共同发挥出健胃消食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0%(54/60)明显高于对照组64.41%(38/5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对于胃食管反流病老年患者在西医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胃苏颗粒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来源:《首都食品与医药》杂志
·下半月03·总期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