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烨博士后本草演义之—紫苏
药名:紫苏叶或紫苏梗
性味:辛,温,无毒
归经:肺、脾经
功能:发表,散寒,理气,和营。
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咳嗽,头痛无汗,气
喘,胸腹胀满,呕恶腹泻,咽中梗阻,妊娠恶阻,胎
动不安。
此外,紫苏能解鱼蟹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
而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可单用本品煎汤服,
或配伍生姜、陈皮、藿香等药。
紫苏叶,有芳香清甘之味,常用鲜紫苏叶和嫩姜
捣烂加盐拌白切猪肉,白切鸭肉食用;或用鲜紫苏叶
加大蒜头,食盐捣烂为凉拌菜食用。有行气健胃,帮
助消化,发汗祛寒之作用。民间常用鲜苏叶煎炒田
螺,一方面取其芳香辟腥,使之可口,另一方面亦是
取其解毒的作用。
紫苏在中国常用中药,在我国少数地区也有用
它作蔬菜或入茶。
紫苏叶也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
能。
种子也称苏子,有镇咳平喘、祛痰的功能。
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
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
效。
采集和产地:在9月上旬(白露前后)枝叶茂盛花序刚
长出时采收,置通风处阴干,然后将叶子采下。主产
于江苏、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
西、浙江、四川等地。
附:紫苏的小故事
相传,华佗在江南某地的河边上采药,无意中发现一只水獭在地上打起滚来。华佗心想,可能是吃多了,倒要看看它是否有自救法?这时水獭沿着河滩爬,待爬到一片紫色的草前就吃了起来,后又躺了一会儿,竟然没事了。
华佗把这些草采了回去,亲自尝尝,苦苦思索后,豁然有所悟,认为此草既然能解凉性螃蟹之毒,定属温性。此后每当螃蟹上市时,有些人因多食蟹而发生腹痛,求医于华佗时,他就用采集回来的紫色草煎汤给患者喝,效果十分灵验。从此,华佗就把这种紫草称为“紫舒”,即紫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