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
紫苏是餐桌上的常见品,人们喜欢用紫苏烹制各种菜肴,如紫苏干烧鱼、紫苏鸭、紫苏炒田螺、紫苏百合炒羊肉,紫苏也常与生鱼片同食。干紫苏还可用来加工酱菜,现民间制酱时仍都加点紫苏用以去腥防腐。用坛子制泡菜时,放点紫苏叶,也可使泡菜别具香味。同时紫苏也是一味流传千年的名药,具有散寒解表,理气和胃,解鱼蟹毒的作用。
1.紫苏为什么具有以上作用呢?紫苏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之处,这蕴育了它有祛湿之功,因而紫苏之果实——苏子,能降气化痰(湿聚成痰)。
相传,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行医采药至江南水乡的一处小河边,无意间发现一只水獭囫囵吞吃了一条大鱼,在地上打滚。随后水獭沿着河滩攀爬,爬到一片紫色的草前就吃了起来,不久便没事了。
华佗心想,这些紫色的草叶或许就可以解鱼的毒。采完药后,华佗去附近的一家客栈住宿,巧遇一群年轻人正在比赛吃螃蟹,空的蟹壳堆了一大堆。半夜,吃螃蟹的几个年轻人大喊肚子痛。
情急之下,华佗想起白天所见到的水獭自治场景,那紫色的草既然能解鱼毒,可能也能解蟹毒。于是带人去采摘,立即煎汤给几个年轻人服下。过了一会儿,年轻人的肚子果然不痛了。
为了能够记住这味草药,华佗便给它取了个叫“紫舒”的名字,意指服用后能使腹中舒服。由于字音相近,又属草类,慢慢的被后人称作“紫苏”。
紫苏可谓全身是宝,苏叶、苏梗和苏子都可以入药。
紫苏叶应在白露前后,枝叶茂盛,花絮初生时采收,置通风处阴干后,将其叶和枝茎采下入药。自然界植物根茎皆具生发之本性,花叶果实则有下趋之本能。紫苏叶质轻可达肺,其味辛发散,性温驱寒,故能解表散寒。
紫苏梗枝茎质坚,中空外直,上下通达,其味辛而甘,禀天之春气而生,入秋得地之金味而采,故能理气和胃。
紫苏子为秋季所采的紫苏的成熟果实,辛温气香,子仁质润滑利直下,故能下气消痰、止咳平喘。
2.如何应用紫苏?(1)胃肠型风寒感冒。
若外感风寒轻症,兼有胃肠不适症状者,可用香附g,紫苏叶g,炙甘草30g,陈皮60g,研磨为细末,只服6g,入盐点服,这是临床常用的经典名方——香苏散。
(2)梅核气。
若脾胃气滞,喉中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者,可用苏梗配半夏、厚朴、茯苓等同煎服用,这就是临床常用的经典名方——半夏厚朴汤。
(3)咳喘痰多。
若咳喘气逆,痰多壅盛,大便不爽者,可用苏子,配杏仁、萝卜子同煮,加入少许川贝效果更佳;或用苏子与白芥子、莱菔子同煮,这就是临床常用的经典名方——三子养亲汤。
(4)气滞便秘
若便秘伴有胸膈胀满者,可用苏子、火麻仁、苦杏仁、瓜蒌仁与粳米熬粥,每日服用,即紫苏麻仁粥。
(5)风寒湿痹
若四肢关节疼痛,畏寒喜温者,可用苏子研磨、入粳米煮粥,加少许葱、椒、姜、豉食用。
(6)鱼蟹中毒
若见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金匮要略》:“紫苏子捣汁饮之”。或单用紫苏叶煎汤服用,或配伍生姜,白芷等药。
此外,用苏叶一两水煎,温洗阴囊,还可治疗阴囊湿疹。
3.食用注意事项。(1)忌与鲫鱼鲤鱼同食。将紫苏叶与鲫鱼、鲤鱼一起食用后容易生毒疮。
(2)脾胃虚寒的人会出现滑泄症状,患有气虚久咳、阴虚喘逆的朋友慎食紫苏。
(3)紫苏叶不能食用过多,因紫苏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人体内遇上钙和锌便生成草酸钙和草酸锌,在人体沉积过多会损伤人体的神经、消化系统和造血功能。
(4)紫苏含有挥发成分,所以不宜长时间煎煮。
(5)紫苏还有一定的升血糖作用,故糖尿病患者慎用。
4.现代药理研究。紫苏子中的α-亚油酸能显著降低血中较高的甘油三脂含量,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并且能抑制血小板和血清素的游离基,从而抑制血栓疾病的发生,具有抗血栓的效果。另外α-亚油酸在人体内主要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形式存在,它是大脑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成分之一。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常食紫苏子,对提高记忆和视觉具有良好的作用。
专家介绍张智龙博士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天津市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现为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临床善于治疗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肿瘤、白细胞减少症及放化疗后副反应、面瘫、高血压病、冠心病、癫痫及妇科、儿科等多种内科病证。
出诊时间地点:
周一上午:天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周一下午:天津市医院针灸科
周二下午:天津市医院13:30四楼儿科诊疗中心14:30门诊三楼肿瘤科
天津市医院预约电话
儿科诊疗中心:
针灸科、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