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专论川芎紫苏梗效用奇观第308

药效奇观

川芎、紫苏梗效用奇观

张树生

谨将《百药效用奇观》一书献给海内外热爱中医的朋友们!

中国中医科学院

张树生

川芎善治半身不遂

川芎,性味辛、温。功能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上行头目,善疗头目疼痛;下行血海,长于调经;中开郁结,可疗癥瘕结聚,腹中?痛等。《药性论》载本品治“半身不遂”,为多本草书所不逮,特明言其理和应用。

半身不遂多见于中风。《金匮要略》有中络、中经、中脏、中腑之分。中经、中络,一般神志无明显改变,但见口眼歪斜、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证,中脏、中腑较中络、中经急重,且有明显的神志改变,或神昏,或有便溺阻隔,甦醒后则知半身不遂。本病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而临床又有偏实、偏虚之分,有因经络阻滞,血瘀生风而致半身不遂者,川芎,质虽坚实,而性最疏通,味辛性温,行气活血通瘀,尤善上升头顶,行脑络之瘀,血行风自灭也。有因脑部充血而致半身不遂,“芎?能引脏腑之经气上达脑部,自能排挤重浊之气下降,而脑部之充血亦即可因之下降”(《医学衷中参西录》),半身不遂可除。风依于木,木郁则化风。川芎又走肝经,行气开郁,助肝司疏泄之职,则风自平,半身不遂可解。亦有因痰湿上扰所致者,川芎亦善燥湿祛痰,半身不遂可愈。有血虚瘀滞而致半身不遂者,川芎补而行瘀,用之更宜。

使用川芎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方剂很多,如:《备急千金要方》大续命汤治肝疬风,卒然喑哑,通治五脏偏枯贼风;肾沥汤治肾寒虚,为疠风所伤,语音蹇吃不转,偏枯胻脚偏跛蹇,缓弱不能动,口喎,言音浑浊,都使用了川芎。《圣惠方》羚羊角散方治贼风,身体缓弱,手足不遂,言语涩蹇;独活散方治中风偏枯不遂,口眼不正,语涩,四肢拘急。《普济方》独活饮治产后中风偏枯,半身不收,麻痹不仁。《神巧万全方》竹沥汤方疗卒暴风,口面僻邪,半身不遂。《朱氏集验方》之紫金丸治诸瘫痪,手足不随。《卫生宝鉴》之大秦艽汤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是知为血弱不能养于筋,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语言。《医林改错》之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等,各方均使有川芎,可知川芎治中风疗半身不遂之重要。

应用证例:

1.“川芎一号硷治疗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一文经验介绍,中医院内科使用川芎一号硷治疗28例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有效率为89.3%。本组28例中,肢体偏瘫运动功能障碍治疗后25例(89.3%)有效,能下地步行自理生活的占64.3%,有效的病例一般均在静脉点滴川芎一号硷后第2-4天在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方面表现出来。(《中医药研究参考》.8)

2.医院内科治疗28例脑血栓形成,全部病人均有神经系统定位症状,表现为病灶对侧面神经与舌下神经核上性瘫痪和上下肢呈上神经性瘫痪及半身感觉障碍。治疗的基本方剂:丹参5钱至1两,川芎3钱至5钱,赤芍5钱,红花3钱至5钱,降香5钱。随证加味:气虚无力加黄芪1至2两,人参3钱;食欲不振加党参5钱,三仙3钱;血压升高加杜仲一两,寄生5钱;头痛眩晕加菊花5钱,枸杞5钱;肢体麻木加地龙3钱。每日一剂,早晚二次,煎服内服。

另外配用山莨菪碱(即-2),每次10毫克,每日2次肌肉注射。

28例中无1例死亡,24例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的24例日期(从接受本疗法开始)分别为:20日内7例,21-30日12例,31-40日5例,平均治愈日期为25.5日。

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丹参、川芎、赤芍、红花、降香五味中药组成的基本方剂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活血行气及活血通络之作用。动物实验证实此五味中药有扩张冠状动脉和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推测该五味中药亦有扩张脑动脉和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

紫苏梗通血脉治吐血下血

紫苏梗,味辛、甘,性微温。功能理气舒郁、止痛、安胎。适用于中焦气滞所致的胸膈气闷,腹胀不舒,呕吐嗳气,胎动不安等症。此外,尚能通血脉治疗吐血、下血,此多未细言,今用治斯症者亦少,特详述于后。

苏梗,色紫入血,味辛善于行散,能理气活血,温通血脉。气顺脉通,血自归经,故吐血下血自止。《侣山堂类辨》载:紫苏枝茎能通血脉,故易思蓝先生常用苏茎通十二经之关窍,治咽膈饱闷,通大小便,止下利赤白。予亦常用香苏细茎,不切断,治反胃隔食,吐血下血,多奏奇功。盖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肝主血而心主脉,血脉疏通,则食饮自化。《经》云: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下血,通其络脉,使血有所归,则吐下自止。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以补之。苏梗味甘益脾,脾受益则统血,吐血下血则止。

临证用方举隅:

1.治吐血

以紫苏不限多少,放大锅内水煎令干后,去滓熬膏,以赤豆炒熟,杵为末,调煎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三十丸,至五十丸,常服瘥。(《普济方》)

2.鸡苏散(《出圣济总录》)治鼻衄不止。

鸡苏二两防风(去叉)一两

上为散,每服二钱,温水调下,更以鸡苏叶,于新水内揉软,纳鼻窍即止。(《普济方》)

3.茅苏汤治吐血、衄血。

茅花三钱紫苏茎叶二钱

上散,新汲水一碗,煎七分,乘热调生蒲黄二钱,旋复。仍以大蒜两颗,煨熟捶扁傅两脚心,小顷,自觉胸中有蒜气,其血立止,若下部出血,可以煨蒜傅两掌心。(《直指方》)

4.治吐血并衄血不止,紫苏散方。

紫苏二两桂心一两生干地黄二两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一两牛膝一两(去苗)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圣惠方》)

5.豆苏汤治上焦有热,咯血、瘀血,烦闷燥渴。

黑豆三合紫苏茎叶二条乌梅四个

上,水大碗同煎,临熟,入姜汁三大匙,食后旋服。(《直指方》)

6.寄生汤治妇人经血暴伤及带下,经久不止。

桑寄生鸡苏淡竹茹各一两芍药地榆各一两半白龙骨二两

上?咀,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普济方》)

此外,《圣济总录》槟榔汤方治积聚结实,腹满刺痛,泄利不止,《普济方》桑甘饮治产后下血不止,均使用了紫苏。可见其有通血脉治吐衄、下血等出血症的功用。

验案举例:

易思兰治一妇患崩,昼夜十余次,每次去血升许,用止血药愈甚,卧床月余赢瘦食少,面青爪黑,气促痰喘。诊之,心脉平和,肝脉弦大时一结,肺脉沉而大且有力,脾胃脉沉涩,两尺沉而无力,曰:此气郁也。询之果因午餐小婢杵意,发怒构疾,随以四神散与之。苏梗五分,甘草三分,抚芎三分,白芷五分,加当归二分,白术三分,神曲三分,香附一钱,乌药一钱,服药半盂,未及一时顿觉神爽。易曰:未也。明日子时分,指甲变桃红色,方可救,至期甲色过红,复诊之左三部如前,肺脉微起,脾胃虽沉缓而不涩,二尺仍旧,谓其家曰,午时血当大崩,毋得惊惶,以骇病者,至期果然下紫黑血块数枚,自此遂止……或问曰:崩,血症也。诸医用血药不效,公用气药而愈何也?易曰:崩虽在血,其源在气。气有一息不运则血有一息不行,欲治其血,先调其气。或曰:固然矣,然常见有调气而血不愈者,有不调气而治血亦愈者,何也?易曰:此所因不同也。有因血而病气者,有因气而病血者,能以脉症辨之而气血之先后定矣。……此病原因怒气伤肝,肝火郁结血不归经而妄行,乃因气而病血也。惟其因气,而所以治气为先也……以行气为主活血辅之,此活血先调气之法也。(《续名医类案》摘录)

按:紫苏梗非但气药,而且亦入血分,理气活血,温通血脉,疏肝以藏血,益脾以统血,善治吐血、衄血、下血等出血症。

原载:《百药效用奇观》(中医古籍出版社)

校核

彭杰

回复“1”查阅

创刊词、征稿启事

长按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得了白癜风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lutongt.com/zglj/2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