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三片黄姜解百毒rdquo

发散风寒药

前两天给大家介绍了麻黄和桂枝:

它们属于同一节的药物比较,其共同功效是发汗解表,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常相须为用。

麻黄

桂枝

区别在于麻黄发汗之力比较强,主入气分,还可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咳喘证和风水水肿;

桂枝发汗之力比较弱,除了治疗风寒表实证外,也可治疗风寒表虚证,兼入血分,还可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可治疗寒凝血淤诸痛者和心脾肾阳虚证。

发散风寒药中的其他药物我们将分组进行介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既能发散风寒,又能治疗脾胃病证的一组中药,分别是紫苏叶、生姜和香薷。

紫苏叶

首先介绍一下紫苏叶,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叶,紫指的是颜色,因为叶片是紫色的,尤其是背面紫色很明显。

李时珍认为苏能够舒畅气机故名“紫苏”。紫苏叶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解鱼蟹毒之功。

解表散寒可治疗风寒表证,由于作用比较温和,它的解表力量不强,所以在临床上一般适用于轻证,比如轻微的感冒,用紫苏煎汤,或者配伍生姜红糖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因为又可以行气和胃,故对外感风寒表证而带有脾肺气滞证尤为适宜,比如说现代医学所说的胃肠型感冒,不单有全身的症状,而且同时伴有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比如说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胀或者食欲不振等等,紫苏比较适合。

行气和胃可治疗脾胃气滞之腹胀及呕吐等,导致呕吐的原因很多,若是胃寒呕吐,可配伍生姜使用;若是胃热呕吐,可配伍芦根使用;若是痰湿呕吐,可配伍半夏使用。

本品还能行气安胎,治疗气滞导致的胎动不安。

解鱼蟹毒,对食鱼蟹而出现腹痛、吐泻者具有和中解毒之功,但是一般出现食物中毒,医院进行综合治疗。在烹饪鱼类的时候,把它作为一个调味品还是非常不错的,据说日本人吃生鱼片也用紫苏叶鲜品。

紫苏叶煎服五到十克,不宜久煎。治疗鱼蟹中毒可用至三十到六十克。

紫苏梗是以茎来入药,偏于行气作用,宜于气质较轻及胎动不安者,若是解表应当选择紫苏叶。

紫苏梗

生姜

下面先给大家讲一段传说故事。

一次神农氏在山上采药,误食了一种有毒的植物,肚子疼的像刀割一样,晕倒在一棵树下,等他慢慢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倒的地方有一丛坚硬的青草,散发着浓浓的香气,闻一闻头不晕了,胸也不闷了,于是神农氏顺手拔了一颗,把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又香又辣又清凉。

过了一会儿肚子里面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因为神农姓姜,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能够使自己起死回生,作用神奇。

我们不追究故事的真实性,但是生姜自古以来就是厨房中的调味佳品,属于药食两用的中药。因为是鲜品入药,故一般处方中有生姜,自己按照要求在家里切上几片放入即可。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生姜的功效以及临床应用:

1、生姜具有解表散寒之功,可治疗风寒表证。因为作用比较和缓,常用于感冒轻证,作为辅助药物来使用,最常配伍的中药是紫苏叶。

2、温中止呕可治疗呕吐,生姜被称为“呕家之圣药”可治疗多种呕吐尤其擅长治疗胃寒呕吐。

3、温肺止咳可治疗肺寒咳嗽,无论有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

4、解鱼蟹毒可与紫苏叶配伍用于鱼蟹中毒。值得一提的是,生姜不单可以解鱼蟹毒,还可以解食物、药物的毒。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我们在讲七情相杀配伍的时候讲过,生姜可以杀半夏之毒,故生姜又有“解百毒”的美称。

近年来生姜频繁出现在一些养生节目中,比如生姜可治疗脱发,方法非常简单,将生姜切片擦头皮可促进头发的生长。一碗姜汤既可以祛除寒邪也可治疗空调病等等,从这些报道中我们发现生姜的养生价值很高,但是也不能盲目鼓吹生姜的功效,应当科学地评价生姜。

香薷

再来学习下香薷:香薷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本品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对风寒外感而兼湿阻中焦之证尤为适宜。

我们来看一位患者,患者自恃体格壮实,夏季冲冷水澡后感受风寒之邪,平素体内湿邪困脾,故出现阴暑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苔腻或恶心呕吐,腹泻,故前人称香薷为“夏月之麻黄”但是阳暑证当忌用。

利水消肿可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可单味浓煎或配伍白术使用。

讲到这里,相信很多人的脑海中浮现了一位既能够发汗解表又能够利水消肿的中药,那就是麻黄。

下面我们就将香薷与麻黄做一个比较:

两者均可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不同点是香薷还可化湿和中,麻黄还可宣肺平喘。麻黄较香薷发汗之功较强,主要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香薷治疗阴暑证。

今天我们讲了三味解表作用和缓、但是又可以治疗脾胃病证的中药,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每味药的特点,在临床上能够区别使用。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lj/4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