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诊治肛肠病经验

王建民教授为全国肛肠病名专家,安徽省名中医,江淮名医,并成立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精于内、外科,尤擅诊治肛肠痔瘘诸疾。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匪浅,现将王师治疗肛肠病经验作一总结,仅供参考。

摘要 安徽中医院肛肠中心王建民教授为主任医师、硕导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人,其在肛肠疾病诊治方面经验丰富。论文总结了王建民教授临床治疗“肛周疾病”、“下利之疾”、“老年便秘”以及“胃肠疾患”等四类肛肠常见疾患的临证经验。关键词 肛肠病;王建民;临证经验

肛周疾病:重视直肠指检明辨痔瘘诸疾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曰: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甚要,一发此心,则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皆不足虑,目中只见病苦,而一心施救,何顾其污秽乎!”直肠指诊是简便易行且实用价值较高的诊断检查方法,对直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是直肠癌初筛的有效方法之一[1]。据统计,80%左右的直肠癌是通过直肠指诊被发现的[2]。对于男性而言,直肠指检还能用于前列腺、精囊等部位的检查,有助于发现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等疾病,其阳性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3];女性可以通过直肠指检发现部分盆腔疾病,如盆腔脓肿等[4]。王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尤为重视直肠指检,凡其医者,其必躬行践履,并屡次告诫学生绝不可因嫌其污秽,忌讳男女之别而抵触肛门直肠指检。

下利之疾:擅以灌肠疗法辅内治增效

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直接作用于结、直肠黏膜,被局部肠内血管快速吸收,直达病所,疗效显著。《素问·灵兰秘典论》有云:“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也,其在病理状态下,可通过灌肠泄下可消积导滞、排泄瘀毒、引邪外出,以此起到治疗作用。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记载到:“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言之然也。溃疡性结肠炎为消化系统常见疑难病之一,临床多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可归于中医学“下利”范畴,当前尚未有能根治的方法,临床治疗多采用氨基水杨酸类、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疗效有限,且副作用显著。王建民教授认为湿热蕴肠是贯

穿在溃疡性结肠炎整个病程中的主要病机,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于左半结肠发病。王师参照经典并结合现代药理,自拟肠愈灌肠方,取其煎液保留灌肠,并配合中药内服,疗效明显。研究证实,肠愈灌肠方能降低血清促炎因子,促进抑炎因子表达[5-6]。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明确指出:“治诸痢者,莫若以辛苦寒药治之”,肠愈灌肠方由黄柏、苦参、白及、仙鹤草、锡类散等组成。黄柏、苦参大苦大寒之品,能入大肠经,功具清热燥湿之效,尤善治疗湿热泻痢之候,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也证实,黄柏不仅具有抗溃疡,抗菌、消炎等作用,还能够促进毛细血管的新生,可以迅速消除炎症、水肿等情况。白及、仙鹤草性味苦、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作用,两者合用能有效改善肠道充血症状,抑制炎症反应,缓解肠道水肿。锡类散主要组成药物有:青黛、牛黄、珍珠、冰片等具有清热燥湿、化腐生肌作用,能有效促进溃疡愈合[7-8]。王师常曰:“中药保留灌肠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根据患者症状临床进行适当的配伍选方,并根据病情适当加减药味,实现个体化针对性治疗”。内服与外治相结合,收效较单纯内治为佳,思维方药,诚可师焉。老年便秘:五脏分而治之补润通结合

《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云:“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王建民教授总结多年临床诊疗经验指出:便秘治疗应当重视脏腑辨证,无拘于肠腑传导失司之病机,亦不固于肾主二便之责,以五脏皆能致秘,分而治之。王师曰:“便秘在肾,火旺水寒,大肠固结不通;在肝,肝火肆意,引心火入中土,阳明火震,脾胃津枯,大便难行;在脾,壮实者多责之火,脾火而生,脾津干涸,大肠无以润,以致大肠燥结;虚乏年老者多造于虚,脾虚升降不应,大便行而无力;在心,心火旺,焚肺金,肺无以受,自分火与大肠,以致大肠不通;在肺,肺火旺,肺为娇脏,遇火即移热于大肠,再加上肺因生火,自烁肺津,肺与大肠互为唇齿,肺涸大肠亦竭”。就论治而言,老年便秘,总属虚证,不唯精血濡润不足,即力弱难行,故不宜妄攻徒下,戕伐正气。王建民教授自拟益气健脾通便方,予以白术、党参健脾益肺,炙黄芪益气升清,当归、肉苁蓉、生首乌大补精血、润肠通便,枳实、杏仁条畅气机,全方补、润、通结合,能补能通,养阴不滋腻,“寓通于补之中”,大补脾肺之气,兼顾五脏,疗效甚佳[9]。国家级名老中医徐学义亦明示治便秘需从脾肺入手,调其津液、气机,重用生白术健脾气[10]。

胃肠疾患:调气和血平寒热用药以轻灵

民以食为天,今之人嗜食膏粱厚味,畅饮,或是饕餮,无忌寒热,大快朵颐,胃肠无所休,患病者十之八九。《素问·调经论》曰:“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王建民教授认为肠胃疾患病因不离情志不畅、饮食劳倦、内伤湿热等,其临床虽有千万候,但皆根于气血寒热虚实之乱,故常表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寒中有热,热中有寒,寒热互结,虚实相杂、气血失和等证。故王师治疗胃肠疾患尤为重视调理脾胃,顾护“后天之本”,善调全身气血寒热虚实,其用药特点明显:升降相得、刚柔相配,苦辛合用、寒热并调,通补兼施、用药轻灵,疗效显著。

1 升降相得刚柔并济脾胃居中,以膜相连,斡旋一身气机,敷布血液至全身;脾升胃降生理动态平衡失调,则诸病由生。故王老在药物配伍过程中常用柴胡配枳壳、葛根配紫苏梗等药对,升中有降,降中有升;苍术配玄参、半夏配麦冬、砂仁配地黄等药对,刚燥与柔润互相配用,相反相成,既燥脾湿又能滋养胃阴,以达柔而不腻,刚而不燥之效。2 苦辛合用寒热并调王建民教授常言:“胃肠疾患鲜有纯寒纯热者,多表现为寒热错杂,故临床配伍应同时兼顾寒热,此虽看似杂乱,但若配伍、选药得法,较之纯寒纯热更胜一筹。”故王师多使用姜、连配半夏、芪术附桂配菊花、夏枯草等药对,辛开苦降,寒热并用,疗效显著。3 通补兼施用药轻灵《诸病源候论》所云“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若虚实不等,水谷不消,故令腹内虚胀,或泄不能饮食”。王教授常讲“胃肠疾患之要于脾在胃,脾胃同治,通补兼施,中脘自爽”。调治脾胃失常诸证,应当权衡两者孰重孰轻,而选择消补之主从,力求“清不损胃,行不破气,养不滋腻”。王师治疗临床治疗胃肠疾病善用白术-砂仁药对。白术补脾燥湿,为治脾虚之要药。砂仁味辛,性温,长于温中行气。苍术之芳香行气之效,可防白术“闭胃气”之虑,避免砂仁耗气。二药合用,通补兼施,补而不滞,则中焦得白术之补气守中则可健,脾胃纳运。曹羽等研究发现砂仁能促进体内MLT、SP的分泌释放进而改善胃肠道功能[11]。王建民教授多次告诫笔者:“百药皆为补偏救弊,中病即止,不可妄用,水能载亦能覆舟,方药亦是如此,能治病亦能致病”。王师辨证论治,用药严谨,执简驭繁,擅用单方、小方内服。《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其制方鲜有超过九味者,且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往往以寥尤善。在治疗脾胃疾病时,在辨证的基础上,其方常用砂仁、甘草等,并多次强调:“肠胃疾患用药宜轻不宜重,勿使厚味碍脾伤胃”。故王师寥数味药,却实现“四两拨千斤”之疗效。

结语

王师业岐黄数十年,悬壶三十余载,医技精湛,博采众长,学验俱富,治学严谨,每用一法,无不据之医理。每用一药,无不求之实效。上述经验和思想是笔者在跟随王教授门诊、病房侍诊,以及在王建民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部分,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由于笔者认识水平有限,仅略兴其点滴一二,远远不能反映王师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不足之处,还望同道指正。

参考文献

[1]胡伯虎.大肠肛门病治疗学[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9.

[2]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张一然,潘盼,连振鹏,等.直肠指检与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相关指标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13(36):21-25.

[4]徐盛,王清香.直肠指诊的临床应用与诊断意义[J].中国卫生产业,,10(26):-.

[5]张润,王建民.肠愈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直肠型[J].中医药临床杂志,,29(3):-.

[6]陈东,王建民,李明,等.肠愈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炎症相关因子及DOR、β-arrestin1、Bcl-2表达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9(1):90-94.

[7]李丹丹,江培,杨书美,等.黄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3):-.

[8]张钟媛.苦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6):-.

[9]王建民,王培森,唐冉.益气健脾通便方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Cajal间质细胞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37(1):58-62.

[10]程瑞,颜勤,徐学义.徐学义增液行舟辨证治疗老年便秘[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30(3):12-13.

[11]曹羽,龚航军,韩刚,等.砂仁促进胃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8(1):19-22,62.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lj/6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