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冬至开始
我们正式进入“数九”天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
但都生动形象地记录着
冬至到来年春分的物候变化
一年有四个季节、九个传统节日、二十四个节气,其中有一个日子担任了“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的节日,它就是——冬至。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这一天,人们祈盼阖家团圆,吃饺子吃汤圆,热气腾腾,给忙碌的日子一个“现世安稳”的仪式感。
有家,有灯,有饭香,有等候的人,就是“冬至快乐”!
当然,从中医上来讲,这一天阴极而一阳生,作为一年阴阳循环的开端,也是非常重要的养生时机。天气自然万物闭藏,正是我们调养身体、扶正固本、培育元气的好时节。冬至养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保暖御风寒
所谓冬至一阳生,是指此时人体生发的阳气还是微弱的小火苗,极易因感受风寒而熄灭。寒甚伤阳多导致疾病发生并迟迟难愈。因此,保暖御寒乃冬至养生第一要务!要注意随时添衣物,避风寒,避冷水,避生冷饮食等。尤其要注意保“三暖”:即头暖、背暖和足暖。头暖
头为诸阳之汇,而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发掉,气温越低,从头部散发的阳气越多。
寒冬时节,如果不重视头部保暖,让头部经常暴露在寒冷气候中,“寒性收引”,会使头部血管收缩,全身肌肉紧张,易引发头痛、神经痛、感冒、鼻炎、肠胃不适等问题。
建议中老年人和小孩外出时,最好戴一顶合适的帽子,以防风寒侵袭。
背暖
中医认为,背为阳,总督人体一身的阳气。风寒从背部经络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失衡,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可诱发多种疾病。人体背部与经络内脏相连,若受到风寒袭击后,很容易引起胃脘疼痛、肺炎咳喘、腰酸背疼、颈椎、腰椎病复发,甚至诱发心脏病、心肌梗死等重症。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宜加穿一件贴身的保暖背心以保证背部温暖。另外,中午尽量晒晒太阳,对暖背也很有益处。足暖
俗语说,寒从脚起。现代医学认为,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冷。此外,由于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能力弱,而且许多穴位与人的内脏相对应,脚部受凉就会引起许多脏腑不适。故寒冬季节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鞋袜温暖干燥,并多做脚部锻炼和暖足。
可以试试以下暖足方法:
一是做踮脚运动。双脚并拢站直,踮起脚后跟,脚掌、脚趾着地,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步幅甩臂行走,每天20分钟左右。注意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晚上、雨天可在室内进行)。
二是睡前用苏梗桂枝生姜汤泡脚。紫苏梗、桂枝各30克,生姜10克,加入适量水,煮开5分钟。待温度合适后,泡脚、泡手25分钟~30分钟,有散寒除湿、温通经络的作用。擦干后,用双手手掌对准双脚脚心涌泉穴等穴位进行按、揉、拍、打,约5分钟。
养心阳藏肾精
冬至期间,气候寒冷,应注意养心阳藏肾精。冬至养肾宜顺应时令,遵循“冬藏”养生之道,做到多“储蓄”、少“透支”。另外,还应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食物,或结合药膳进行调补,以助发阳气、利于封藏。在饮食上,可以适当进食羊肉、牛肉、鸽子肉、猪肚等温性的肉类,有补阳益肾的功效。为了更好地吸收进补的食物,在补肾补阳的同时还需要健脾,多食用健脾又固肾的食材,如山药、板栗、莲子等。温阳固肾:按摩+艾灸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以后,气血运行不畅、肾阳虚的朋友耳朵比较容易生冻疮。这个时候经常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最常用的三种按摩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廓,提拉、按摩至耳朵微微发热即可。此外,通过艾灸的方式,选取神阙穴(肚脐眼位置)、气海穴(脐下1.5寸)、关元穴(脐下3寸)、足三里(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等穴位进行艾灸,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对身体非常有好处。当阳运动添活力
《黄帝内经》提倡:“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由于冬至之后,昼短夜长,作息时间也需随季节变化调整。中老年人要尽量早睡晚起,晚上最好9点半左右开始休息,次日太阳出来后再起床。所谓天睡我睡,天醒我醒。冬季时段,适当早睡、晚起,不熬夜,顺应生命节律很有必要。
寒冬腊月,提倡冬藏。人们大多蜗居室内,外出活动减少,有的甚至停止锻炼,这是不可取的。尽管天气寒冷,还是应当保持规律的起居习惯,适度锻炼。最好等待太阳光出来后再进行锻炼。
坚持锻炼可活动筋骨,运行气血,提高体质,增强抵抗力和免疫能力,可不生病或少生病。
冬季最佳锻炼时间宜选择在上午9时~11时,下午3时~5时,于天气晴朗、太阳高照时进行。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等有氧运动,每天运动40分钟~1小时为宜。注意多晒太阳,补充身体的阳气。
链接
三款冬季养生药膳
枸杞海参鸽蛋汤
第一步,海参、枸杞、鸽蛋、葱姜、料酒和盐。
第二步,将海参直接切条,葱姜直接切莫,鸽蛋直接煮熟了去壳备用。
第三步,备好锅将葱姜爆香了,加上水,将海参下锅烧煮。加盐和料酒调味。
第四步,将鸽蛋下锅烧煮,将枸杞下锅炖煮十分钟左右即可。
花生红小豆鲫鱼汤
第一步,准备好花生、红小豆、鲫鱼、盐、料酒和葱姜。
第二步,将鲫鱼直接处理后洗好,葱姜放入肚中,加盐腌制一会。将花生和红小豆直接浸泡在水中。
第三步,备好碗加鲫鱼料酒和盐以及水直接隔水炖煮了。等待烧开后将花生红豆下锅用文火炖熟即可。
黄花熘猪腰
第一步,备好猪腰、葱姜蒜、糖、料酒、干黄花、青椒、酱油、盐、糖和淀粉。
第二步,将猪腰直接处理后洗好切片,青椒切片,黄花切段备用。
第三步,备好碗加水淀粉酱油、糖和盐以及料酒勾芡成酱汁,将葱姜蒜直接切末备用。
第四步,备好锅加水直接将黄花菜下锅烧煮,捞出沥干,将猪肝下锅烫煮后捞出,加淀粉和料酒搅拌备用。
第五步,烧锅加油将葱姜蒜爆香了,将腰花直接下锅翻炒,加酱汁翻炒,将黄花菜下锅烧煮,加青椒翻炒后即可。
编辑:梁莉责任编辑:吕娟璧监制:吴宗医院宣传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