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节气。冬至节也称为冬节、交冬。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北方的饺子,南方的汤圆是冬至的“节令饭”。
中医认为,冬主收藏。冬季是人体吸取营养,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故极为重视冬至养生。冬至养生,须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保暖御风寒
WINTER
冬至,人体生发的阳气还是微弱的小火苗,极易因为受到风寒而熄灭。寒气多伤阳气,导致疾病发生,并迟迟难愈。因此,保暖御寒是冬至养生第一要务!
冬季保暖尤其要注意保“三暖”:头暖、背暖、脚暖。
头暖
寒冬时节,如果不重视头部保暖,让头部经常暴露在寒冷气候中,“寒性收引”,会使头部血管收缩,全身肌肉紧张,易引发头痛、神经痛、感冒、鼻炎、肠胃不适等问题。
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发掉,气温越低,从头部散发的阳气越多。建议外出时,最好戴一顶合适的帽子,以防风寒侵袭。
背暖
中医认为,背为阳,总督人体一身的阳气。风寒从背部经络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失衡,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可诱发多种疾病。
人体背部与经络内脏相连,若受到风寒袭击后,很容易引起胃脘疼痛、肺炎咳喘、腰酸背疼、颈椎、腰椎病复发,甚至诱发心脏病、心肌梗死等重症。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宜加穿一件贴身的保暖背心以保证背部温暖。另外,中午尽量晒晒太阳,对暖背也很有益处。
足暖
现代医学认为,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冷。寒从脚起,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能力弱,而且许多穴位与人的内脏相对应,脚部受凉就会引起许多脏腑不适。故寒冬季节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鞋袜温暖干燥,并多做脚部锻炼和暖足。
可以试试以下暖足方法:
一、做踮脚运动。双脚并拢站直,踮起脚后跟,脚掌、脚趾着地,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步幅甩臂行走,每天20分钟左右。注意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晚上、雨天可在室内进行)。
二、睡前用苏梗桂枝生姜汤泡脚。紫苏梗、桂枝各30克,生姜10克,加入适量水,煮开5分钟。待温度合适后,泡脚、泡手25分钟~30分钟,有散寒除湿、温通经络的作用。擦干后,用双手手掌对准双脚脚心涌泉穴等穴位进行按、揉、拍、打,约5分钟。
潜藏养阳
冬要养阳,阳气有以下三个作用:
①温养作用
阳气对生命健康的重要作用,首先表现在温养作用。阳气可以温煦人体,温养人体。跟自然界中,春夏日照充足,动植物活力强,生长迅速;到秋冬天寒地冻,万物萧条的道理是一样的。
②气化推动作用
人体的新陈代谢是靠阳气的气化作用来维持的,吃进去的东西、吸进去的气等在气化作用下变成可吸收的物质进入人体,充养人体,同时分化出无用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③卫外固密作用
就热而言,卫外和固密的作用就像恒温器一样,维持人体内部稳定。能保护外部热量或寒气不能侵入体内,也能保障体内热量不往外发散。真正阳气充足旺盛且卫外固密功能好的人冬不怕冷,夏不怕热。
潜藏养阴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阴是指体内的体液,包括血液、唾液、泪水、内分泌及油酯分泌等;阳则指身体的机能。阴虚体质,就是因体内阴液亏少、易生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中医认为,阴虚体质多因久病伤身、内事频繁、过多食用温热香燥之物等造成的。
其主要表现如下:
1.阴虚体质的典型表现就是易“上火”,即身体缺水,以致眼干、鼻干、口干、皮肤粗糙、头发干枯等;
2.因为“上火”,所以会表现出性情极躁,心烦益怒,情绪易波动等现象;
3.容易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小便次多量少、心跳偏快、夜间盗汗、手足心发热、耳鸣白发等。
滋阴食品有牡蛎肉、鲛鱼、马奶、羊奶、酸奶、蚬肉、淡菜、蛙肉、蹄筋、豆腐浆、菠菜、青菜、黄芽菜、银耳、蘑菇、金针菇、草菇、平菇、西米、糯米、黑木耳等。
药食同补温脾肾
???
冬至之后最易吸收外来营养发挥其滋补功效,因而是人们开始进行补养的最好时段。许多食物本身就是药物,冬季最好选用药食同补的食物来温补脾肾,强壮身体。药食补养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食补宜温热
一、要选用温补之品。饮食上可选择适量羊肉、鸡肉、牛肉、狗肉、鱼类、猪肝、羊肝等肉类,炖煮或炒熟趁热食用。
选择核桃、芝麻、燕麦、豆制品、糯米、枸杞、大枣、桂圆、芝麻等磨粉或煮熟趁热食用;宜选择韭菜、木耳、大头菜、莴苣、薯类等,亦当煮熟(炒熟)食用。
二、不宜冷食伤阳。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
②药补重脾肾
冬天可多食黑色食品。黑色入肾,与冬相应,肾藏精气,精气为生命之源动力,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每日适当吃点黑色食品,可以补足精气,提高免疫力,保持旺盛的精力。
上述各种肉类及干果、蔬菜大多既有补益脾胃,又有补益肝肾作用,冬季可适当选择食用。
黑米粥、黑豆膏、黑芝麻糊、黑枣黑木耳羹、乌骨鸡汤等食物大多能补益气血,温补脾肾。
当阳运动
《黄帝内经》提倡:“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由于冬至之后,昼短夜长,作息时间也需随季节变化调整。中老年人要尽量早睡晚起,晚上最好9点半左右开始休息,次日太阳出来后再起床。
冬季最佳锻炼时间宜选择在上午9时~11时,下午3时~5时,于天气晴朗、太阳高照时进行。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等有氧运动,每天运动40分钟~1小时为宜。注意多晒太阳,补充身体的阳气。
坚持锻炼可活动筋骨,运行气血,提高体质,增强抵抗力和免疫能力,可不生病或少生病。
数九第一天,什么是“十个一”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