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ZECONSULTING
SHANGHAI
蜜思视界
SHANGHAI
蜜谈M-Talk
“蜜思视界”推出全新对话专栏“蜜谈”
从当下问题切入艺术话题,邀请艺术家
与艺术相关工作者,成为本专栏
“驻场艺述家”,分享创作与思考
以及独具个性的“怪话”与“好物”。
本期话题:美食与艺术
驻场艺述家:曾妮,艺术家
蜜谈对话人:芥末,作者
曾妮,艺术家
生于重庆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艺术系访问学者
先后在巴黎、奥斯陆、旧金山、洛杉矶、纽约、温哥华、吉隆坡、首尔、东京、台北、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城市参加国际性艺术展览及活动。
作品被专业画册及杂志广泛收录,接受过不少中外媒体的采访,有诸多艺术专业机构和个人的收藏记录。
主要收藏: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中心
美国旧金山杨建候艺术基金会
美国纽约雅博艺术空间
北京汉方美术馆
北京匡时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博物院
重庆华人当代美术馆
重庆19视觉美术馆
上海SO艺术机构
成都域上和美艺术馆
《乘风破浪的姐姐》,是新出的爆款综艺,一群30+知名女明星像练习生一样,展示才艺,尝试组成女团。
她们当中,有33岁的歌手黄龄,48岁的演员宁静,还有52岁的伊能静。
当节目组让宁静自我介绍时,她张扬而自信地说:
“那我这几十年白干了,都不知道我是谁。”
图片来自芒果TV节目视频
如果说,年龄是女人的敏感话题,那么生孩子更是一个致命问题。
不久前,62岁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突然上了热搜。原来是她发布的内容底下出现个热评:“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
嗯?这位朋友,请问我们来自同一个时代吗?
玩笑归玩笑,女性的成功总是要让世人评判的,尤其会绑定结婚生子,尽管你大可以满不在乎。
上图来自杨丽萍微博,下图来自网络
对于本期“蜜谈艺述家”曾妮来说,女人要不要结婚、有没有儿女等问题皆不成立,但她仍然是一位标准的“乘风破浪的姐姐”。
我们知道,曾妮是画过毛焰的女艺术家,也是曾经的“耍妹”,妥妥的“斜杠青年”,如今更是拥有了幸福的三口之家。
早在开年第一场“蜜约”中,她便已欣然赴蜜思视界之约。
↑点击上图查看文章,图片由曾妮提供
过去数月的疫情中,曾妮开始学习做美食,与家人一起体验每日相处的温馨,藉此抵挡病毒带来的严酷环境。
曾妮说:
“做好饭就会更好地做艺术。”
“谁说结婚了就不能像单身一样自由呢?!”
曾妮在家中,图片由曾妮提供
新增一条斜杠:美食摆拍家
芥末:上次提起要聊“美食与艺术”,你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还真不知道自己会做饭”。隔了不少日子,现在的厨艺应该很不错了吧,让我们开始聊这个话题。
曾妮:其实到今天,我仍然不太敢相信我可以接受有关“美食与艺术”的采访,因为半年前的我可是甚少做饭的人。我从小被父亲要求写日记,因为他说写日记太重要了,有一种生命的脚印感。在疫情禁足宅家这段日子,做美食拍美食便成了我的流水账日记。日积月累,自然而然,我这个“斜杠青年”,就又添了一条斜杠:美食摆拍家。
日常食物摆拍,曾妮拍摄,芥末制作
芥末:美食摆拍的确是个火遍各大社交软件的主题,艺术家爱把食物或生活小物件,跟艺术作品放在一起,你也有这样的尝试吗?
曾妮:有。我的摆拍理念是:除了构成与色彩要符合审美的普遍规律性之外,我还喜欢把各地收集的陶艺作品、漂亮布料、精工刺绣,或者鲜花、干花搭配在一起。
艺术家的美食摆拍,曾妮拍摄
芥末:此外还有什么特别的食物,会精心摆拍呢?
曾妮:倒不是有什么特别的食物,而是一种摆拍类型让我煞费苦心:就是给上中学的女儿准备便当。在那样有限的“品”字格不锈钢便当盒中变换花样,其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存了很多花布,来自不同国家的,以前根本没派上用场,这次它们终于有了发挥作用的空间,我感到身心愉悦。
爱心便当与西式刺绣,曾妮拍摄,芥末制作
芥末:爱心便当也这么讲究摆盘吗?绣品的收集感觉也充满了旅行的味道。
曾妮:爱心便当成了每晚必做的功课,和朋友圈每天最后的一条更新。每天都有新的体验和进展,这种愉悦甚至可以感染朋友。昨天我鼓捣出收藏了许久的云南手绣百鸟朝凤图,搭配淘宝上买的机绣圆形装饰片,方圆之间的节奏感很适合摆拍做背景。前段时间用的柠檬图案餐布,是去年暑假在意大利百年老店里面淘的,不论来自东方还是西方,她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美感。
美食摆盘很像艺术创作,只不过它限制了形状和材料。有时候是在方形或圆形里,有时候是在三角形或品字格中。很多时候为了“画面”的疏密有致、节奏韵律,必须开动脑筋巧用食材。比如有次摆盘,我就突发奇想,把“每日坚果”里面的南瓜籽用在了白米饭上做点缀。总之,用美学上的概念来设计摆盘,随时会有新的创意。
爱心便当与中式刺绣,曾妮拍摄,芥末制作
芥末:疏密构成?果然艺术家做美食也离不开艺术的眼光!
曾妮:疏密构成真的很重要。你看下面这张食物摆拍,非常单纯,就是同一个色系的干果或水果的组合,上面很密集,下面就疏松多了,这样的对比让眼睛很舒服。
阳光下大地的果实,质拙而庄严的美,曾妮拍摄
芥末:织物、绣品、方圆、疏密,的确形成种种不同的妙趣。像这件“淑女与独角兽”的织品,若看花朵,是诉诸嗅觉,看竖琴则是听觉,与其上摆放的妃子笑造成东西方相映的意趣。原来,荔枝不仅受杨贵妃的热爱,也很可能吸引古希腊女神雅典娜呢(雅典娜的坐骑正是独角兽)。这种从摆盘而来的想象,倒是有趣得紧。
曾妮:哈哈,看来东西方女神都抵挡不了美食的诱惑。记得这张织品来自比利时。
“淑女与独角兽”织品与荔枝,曾妮拍摄
芥末:我特别喜欢独角兽,传说这圣兽只爱美少女。村上春树也喜欢独角兽,那本《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里面就有。追溯这个画面的源头,应是法国中世纪挂毯《淑女与独角兽》,共有六个巨幅画面,是法国的国宝级文物,画面中的淑女人称“中世纪的蒙娜丽莎”。
疫情生活,宅家美食情缘
芥末:你的生活一直很精彩,经常有许多艺术家朋友来拜访,疫情开始后这种生活戛然而止,如何来应对这种变化呢?
曾妮:疫情初期,不少朋友发信息来表达了对我的格外关心和特别担心,认为我是一个宅不住的人,禁足对我来说太难了。现在回想起来,于我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转变。说到底还真的感谢每天做美食和拍美食这样反复劳作的行为,像一种修炼,让我逐渐变得从容淡定,进而享受一种安静自足。
下午茶与鲜花是良配,曾妮拍摄
芥末:作为艺术家,同时也是社交达人,婚姻带来了生活的转变,对此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曾妮:说起来非常有趣,疫情打破了大多数人的正常生活方式,却补偿给了我正常而幸福的家庭生活。目前,大家基本回归正常,我却又开始了夫妻“异地相恋”,拥有“伪单身”般自由的惬意生活!同时还得到更多朋友以及好邻居们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对我们母女的帮助。
桌布、餐垫、鲜花与花器
让每一餐都有仪式感,曾妮拍摄
芥末:疫情后初次接触做饭这件事,一开始手忙脚乱吗?有什么拿手菜?
曾妮:第一次做香煎银鳕鱼,我看度娘的菜谱按图索骥,虽然手忙脚乱,做做停停,但却很成功。另一道菜是咸鱼茄子煲,先要处理咸鱼,尽量让它不咸,茄子先用油煎一下,最后换到砂锅里面让它们继续发生“化学变化”。另外也经常做火锅,不论红汤还是白汤,咱们都奢侈地使用高汤。
美食与鲜花,曾妮拍摄
芥末:火锅真的可以有!疫情中大家最想吃的就是火锅了,没有之一。
曾妮:火锅的另一层含义:每个人的DIY,也有时间的延续性。好比一个艺术品,它有时间的维度。我画了只釉上彩的盘子,超大,把所有蔬菜放在上面,瓜果全都横切面圆形,特好看大气。
火锅配菜,刀工讲究的是一个“圆”字,曾妮拍摄
芥末:火锅其实很方便的,为了不想沾太多火锅味到身上,我平时会用冷锅的吃法。
曾妮:对对,就像四川的冒菜,有点变种火锅的味道,下次我可以尝试做一次。
我现在还突然有了一种责任感,要把咱曾家姑姑们的拿手传统菜式延续下去。比如:四川万县传统的藕丸子,用藕在竹簸箕上刮,然后在外面裹上糯米蒸,太好吃啦!
芥末:听着就很不错!我也有相似经历,比如经常做湖南的擂辣椒皮蛋。
简单蔬食与家人同享,融爱于点滴间,曾妮拍摄
“把生活拉进艺术”的创作实践
芥末:关于餐具和用餐环境,还有什么好玩的创意呢?
曾妮:我找到一位艺术家送我的法国香水盒透明塑料盖子,用丙烯在盖子外层作画,画好了拿来“冒充”便当盒盖子。当时是受到何工老师(影响曾妮最大的双何之一,另一位何老师是何多苓)一幅画的启发。有一次,他用有机透明玻璃调丙烯颜料,玻璃的正面灰了脏了,但反面很好看,还是鲜艳的色彩。
有机透明玻璃上的丙烯画,何工作品
赠予曾妮,曾妮拍摄
芥末:这完全是抽象画,却不是刻意画成的,有种“不定性”,不期然的美。
曾妮:我有一次读到杜尚,暗自窃喜,因为有他的存在,我给自己“好耍”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偷懒理由。杜尚到后来也基本放弃了架上绘画,他反思艺术和非艺术的界线,让艺术概念的内涵变得更为广阔。
曾妮,《格物-寻找桃花源》?曾妮
芥末:在近期的蜜谈中,艺术家受到影响的名单中,总少不了杜尚,当然也有波洛克、安迪·沃霍尔。大师总是在某个时刻启发我们,滋养我们。在你的创作中,还受过哪些艺术家的影响?
曾妮:年,我观看了贫穷艺术大师雅尼斯·库奈里斯(JannisKounellis)在北京的个展,非常喜欢并受他影响,在年开始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做装置,比如火腿、茶叶木盒、旧的袜子和衣物布料、发光的灯线等,意即“把生活拉进艺术”的创作实践。
曾妮,《格物-后人类的植物标本》(局部)?曾妮
曾妮:在库奈里斯的装置中,这种“无蔽状态”(Unconcealedness),使物作为物本身的存在状态向人们敞开,即物不再作为“被订购者”随时处于被人使用的状态之中,而刷出了它们自己的存在感。
这种通过日常物品的运用来进行观念表达的创作方法,除了可以追溯到杜尚那句“艺术即是生活”以及他的现成品艺术以外,我们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端于意大利的贫穷艺术。库奈里斯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
曾妮,《格物-后人类的植物标本》?曾妮
芥末:大型装置收藏不易,曾老师的墙上装置倒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呀,而且可以看到室内应用的很多可能性。
曾妮:准确!
←向左滑动查看全图
曾妮,装置展览现场?曾妮
芥末:装置在过去许多展览中,经常起到点缀的作用,但我个人是很偏爱装置的,纯装置展会很过瘾。装置的表达力,和平面也不太一样,它是另一种语言。我的感觉:现场的那个位置,有了那件装置,就仿佛圆满了。(下方首图)
??上下滑动观看图片??
曾妮,装置展览现场?曾妮
曾妮:当中的其实是域上和美艺术馆的意大利办公用品:柜台。我用自己的画册内页包裹了柜台,仿佛还原了儿时所见的长江边巨石。
芥末:哈哈,这倒是很意外,现成品看不出来是现成品了,倒像是宇宙中的一大块陨石,吸引了许多小陨石围绕在它身边。
曾妮:除了绘画,我还喜欢用现成品做装置艺术,我想这也许正是我最近做美食以及摆拍美食的契机。
女儿的花式赞美是我最大的动力
芥末:没想到艺术和美食的关系这么紧密。也对,这都是出于艺术家的眼光吧。做美食的过程中,还有哪些特别的感受?
曾妮:以前我是受宠的女儿,都是妈妈为我做饭,现在终于轮到我给女儿做饭啦!这不仅仅是做饭这么简单的事情,这还有关不一样的代际传承。妈妈那代人具有无畏的牺牲自我的精神,而我既为女儿做饭,同时也要成就自己,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此刻把这些做饭的心得和大家分享。而女儿也必须参与劳作,共同感受劳动的困难与快乐。
我们这一代人做家务也早已不像前辈那般艰辛,很多具有科技含量、大大解放人劳动力的家电层出不穷,赏心悦目,做饭自然变得更加有趣而轻松。
曾妮,《夜行》(局部)
纸本水彩?曾妮
芥末:高科技的炊具我也好有兴趣!还有现在的快手菜,简单一两步就可以做好。
曾妮:对,这些都让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比如手抓饼,很方便,用电饼铛几分钟就搞定。女儿的便当盒既漂亮,饭菜还可以直接用电加热,甚至可以从生蒸熟,很像过家家的玩具变成了现实。
曾妮,《海底丛林》(局部)
纸本水彩?曾妮
芥末:我也超有同感。当年学习做菜时,我的小侄子喜欢我做的菜,只因为配色好看,其实味道远不如我老妈做的,当时成就感特别高。
曾妮:说到我心坎上啦,没有我女儿那种夸张的鼓励与表扬,我也不可能坚持并乐在其中。
芥末:哈哈,愿闻其详!
曾妮画作与艺术衍生品?曾妮
曾妮:女儿说:“我吃的是人类的食物吗?明明是神仙美食。妈妈你是不是灰姑娘的仙女教母呀?”
她还画了我做饭的样子,又说:“妈妈你做饭的样子真美,只是我的能力太有限了,画不出你的美。”
芥末:女儿的花式赞美太暖心了吧!那朋友间的美食分享又是如何呢?
曾妮:四月的一个下午很让人难忘,我们母女邀请了三位艺术家好邻居来院子里下午茶。那天我特意穿上了苗族收藏级的十字手绣衣服,戴上了老绣帽子(疫情期的禁足沉闷需要一些艳丽的色彩来激活一下),我们母女做了三种类型的手抓饼,水果+酸奶、卤猪蹄和鸡翅、安吉白茶、餐桌上还摆放了各式鲜花。那个下午一扫所有人的恐惧心理,知道生活依然可以是美的。
??上下滑动观看图片??
曾妮艺术衍生品?曾妮
芥末:我也做过手抓饼披萨,还有东北烤冷面披萨。
曾妮:这些食品简单又美味。以前总是喜欢以艺术家自居,瞧不起做饭这码事,更不想耽误时间做家务,但现在我想说的是:做好饭就会更好地做艺术。做饭和创作本来就有相通之处,何况它还让你体验到了奉献和付出的美好!
端午节:“百年赵粽子”+艺术家DIY
芥末:端午节快到了,会和家人一起包粽子吗?
曾妮:这次和家人一起尝试了一下,在传统的四川粽子里,加入了DIY的食材。
←向左滑动查看全图
四川非遗传承“百年赵粽子”
和DIY食材,曾妮拍摄
芥末:听说“赵粽子”是四川很有名的传统粽子,还是非遗传承呢!今年我也尝了尝,是很不错,有种小时候妈妈的味道,甚至还更好吃些。很好奇你加了哪些DIY食材。
曾妮:我更倾向于做甜粽子,加了养生果酱:阿胶怀姜膏、冰糖柠檬酱、草莓酱和橘子鸭梨膏。以及:板栗碎、玫瑰干、桂圆干、黑枸杞、小汤圆。
粽子食材与粽叶等,来自
四川非遗传承“百年赵粽子”
DIY食材来自曾妮
曾妮拍摄,芥末制作
芥末:旁边的是紫苏叶吗?我喜欢它的颜色。盘子也很美。还加了什么好料?
曾妮:对,就是紫苏叶。还加了猴头菇、厄瓜多尔盐冻虾。
粽子食材与粽叶等,来自
四川非遗传承“百年赵粽子”
DIY食材来自曾妮
曾妮拍摄,芥末制作
默契的生活像共同完成一幅作品
芥末:虽然聊了这么多美食与家人,但其实我们都知道,艺术家也好,撰稿人也好,作息多少都不太正常。在有了家庭之后,这方面是否很难去兼顾?
曾妮:因为家人的包容,我的作息时间表基本自成一体,尤其在疫情期间他们完全不打扰我。
平淡中的美与真,曾妮拍摄
芥末:疫情初期大家都出不了门,导致家人相处比平时更紧密了,从8小时之余,变成了24小时不分离。会有烦心事吗?其中温暖的部分又是如何呢?
曾妮:刚才我已经讲到我家庭的特殊性就是聚少离多,所以疫情让老公没办法出差,难得陪伴我们母女,我们珍惜都来不及,哪里会有矛盾。孩子爹曾是高考状元,辅导女儿高中的英语和数学课程依然不在话下。我每天几乎睡到自然醒才上楼,他们从来不叫醒我。我和孩子爹像是在共同完成一幅作品,默契地变成他上白班、我上夜班。
夕阳开启晚餐时分,曾妮拍摄
芥末:疫情中家人的互相支撑,非常治愈。在家宅久了,后来就不太想出去。
曾妮:对,朋友以为我宅不住,后来反而是我主动不愿意出门。家人的关爱让我满足。
艺术家的美食摆拍,曾妮拍摄
芥末:接下来有什么创作计划吗?你的父亲是书法家,女儿也开始学艺术了,有没有和他们相关的计划?
曾妮:接下来我要开始创作完整度高的大幅油画作品,毕竟我还年轻,有体力有精力。也想带着研究生和女儿一起做展览。今年还希望能实现三代艺术家的作品联展:父亲、我以及女儿。
曾妮与父亲合作的电视柜?曾妮
芥末:生活可以有艺术,艺术也需要有生活。真好。也非常期待“艺三代”的发展。
曾妮:如果没有一个热爱艺术的女儿,我可能已经不想奋斗了。为了陪伴女儿,并肩作战,我还是继续努力吧!
芥末:听到这里,最深的感触是:有个女儿真好啊!非常感谢曾老师,这期“蜜谈”对话收获很多,共鸣也很多。谢谢!
曾妮,《格物-后人类的植物标本》(局部)?曾妮
艺术,浸润了生活;生活,又反哺了艺术。
艺术家在疫情中的宅家美食生活,处处渗透了浓浓亲情与艺术创造力,也成为写给家人的一首漫长情诗。美食,在疫情中不仅是生存,还是家的气息,生活的本质。美食,在平时,也体现每个人的审美和对自然的热衷。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疫情中心灵受到煎熬的普通人。
怪话分享
不要来感谢我
感谢优秀的你自己
__好物分享
蓝色椅子上的绣品;红色帽子与红叶;瓶与花在画作前(左上图起顺时针)
家中点滴皆透露艺趣,曾妮拍摄
MazeConsulting,专注意见领袖营销、艺术营销、体育营销,致力于为世界知名奢侈品牌提供整合营销传播解决方案。商务-
文/芥末
图/蜜思视界、曾妮
特别鸣谢:四川非遗传承“百年赵粽子”
蜜思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