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后春生紫苏,增香润色顺气安胎紫

春天紫苏的嫩苗(摄于长沙)

紫苏为唇形科植物紫苏,其全身都是宝。“紫苏叶”为紫苏的叶,“紫苏梗”为紫苏的茎,“苏子”为紫苏的成熟果实。紫苏叶始载于《名医别录》,“紫”言其色,“苏”有“酥”“舒”之意。

NO.1前人经验

1

魏晋·陶弘景·《名医别录》记载:“(苏)味辛,温。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

2

明·兰茂·《滇南本草》记载:“紫苏叶,味辛、香,性温。入脾、肺二经。发汗,解伤风头疼,定吼喘,下气,宽膨,消胀、消痰。附苏子散: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扯锯,服药不效,用之良效。老人久咳嗽吼喘者并效。三钱,小儿服一钱,白滚水送下。”

3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鱼蟹毒,治蛇犬伤。”

4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辛温色紫,入肺而祛寒发表,调气和血,安胎定喘。气虚者禁用。苏子:消痰理嗽郁定喘,炒研用。肠滑者忌。苏梗∶顺气安胎,功力稍缓,虚人最宜。”

5

清·黄宫绣·《本草求真》记载:“紫苏(专入肺,兼入心脾)。背面俱紫,辛温香窜,五月端午采用。凡风寒偶伤,气闭不利,心膨气胀,并暑湿泄泻,热闭血衄(nǜ)崩淋,喉腥口臭,俱可用此调治。取其辛能入气,紫能入血,香能透外,温可暖中。使其一身舒畅,故命其名曰苏。

单面叶紫的紫苏(摄于长沙))

NO.2功效主治

紫苏叶,辛,温,归肺、脾、胃经。主要功效有:发散风寒、行气宽中、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理气安胎、止血。

1

发散风寒:本品发汗解表之力较为缓和,适于风寒表证。

2

行气宽中:适于中焦气机郁滞,胸腹胀满。

3

化痰止咳:化痰止咳之功较弱。

4

解鱼蟹毒:能和中解毒,治鱼蟹中毒之腹痛吐泻。

5

理气安胎:适于胎气上逆,胸闷呕吐。

6

止血:适于金创出血、衄血、便血。

用法:5~10g煎服,不宜久煎。可作调味品。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营养丰富,含丰富的类胡萝卜素、挥发油,有解热作用,可促进胃肠蠕动。还有止血、抗氧化、防衰老、抗过敏、降血脂、降血糖作用。

开花时期的紫苏(摄于长沙)

紫苏梗功效主治

紫苏梗,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主要功效有:理气安胎、宽胸利膈、止血。

1

理气安胎:适于胎动不安。

2

宽胸利膈:适于胸腹胀满。

3

止血:适于吐血、衄血、便血。

用法:6~9g煎服。

结籽时期的紫苏(摄于长沙)

苏子功效主治

苏子,苦、辛,温,归肺、大肠经。主要功效有:止咳平喘、降气化痰、润肠通便、降血脂。

1

止咳平喘:本品善降肺气,适于气逆咳喘。

2

降气化痰:本品辛温不燥,适于痰涎壅盛,胸膈满闷。

3

润肠通便:适于肠燥便秘。

4

降血脂:适于高血脂症。

用法:5~10g煎服。可提取保健食用油。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主含挥发油、脂肪油,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还可提高记忆和视觉功能。

NO.3参考资料

区永欣,邓铁涛,欧明,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张树生.百药效用奇观[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蒲海燕,李影球,李梅.紫苏的功能性成分及其产品开发[J].中国食品添加剂,,(02):-.

音频:沙湖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谢谢聆听,谢谢阅读,谢谢







































复方百部酊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sx/1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