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子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鉴别
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1.5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基部稍尖,有灰白色点状果梗痕。
果皮薄而脆,易压碎。
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类白色,有油性。压碎有香气,味微辛。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肺经。
功效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属泻下药下分类的润下药。
用法用量
用量3~10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肺虚咳喘,脾虚便溏者禁服。
相关药方
①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喘:紫苏子3克,杏仁30克(去皮、尖),老年人加白蜜6克。共为末,大人每服9克,小儿每服3克,白滚水送下。(《滇南本草》苏子散)
②治久嗽失音:紫苏子60克,杏仁三十枚,诃子三枚,百药煎60克。为末,热酒调下3克。(《赤水玄珠》)
③治气结心胀喘急:紫苏子末9克,草豆蔻6克,萝卜子末(炒)9克,橘红末3克。每服3克,姜汤调下。(《心医集》)
④治大便不通:紫苏子(去皮研)、橘皮(洗)各60克,知母30克。上为末,用生姜汁调成稀膏,于重汤上煮,不住乎搅。侯可。丸如梧桐子大。蜜汤下三十粒。(《全生指迷方》)
⑤治食蟹中毒:紫苏子捣汁饮之。(《金匮要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