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泉等高考改革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

作者:陈方泉叶志明叶红上海大学

高考改革方案不仅对我国人才选拔具有重要意义,也必将对我国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高考在文理不分科后将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从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形成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高考招生改革考验高校的招生智慧,也倒逼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办出高校特色,招到适合自己的理想生源。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全面启动。这次改革聚焦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监督管理体制,并确定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先试。改革方案不仅对我国人才选拔具有重要意义,也必将对我国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上海市高考改革方案为例,思考并分析高考改革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相互作用。

高考改革必将引起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本次高考改革对高校如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均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考方案中的取消文理分科等举措必将促使高校更加注重学科交叉、文理渗透,或者以通识教育为切入点来推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深入开展与推进本科专业的与时俱进、优胜劣汰,有利于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高考改革将引起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本次高考改革提出文理不分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是遵循人的成长与发展规律的。教育要培养的是拥有全面综合的知识和完善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人。高校要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以往那种过于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可能已经不再适用,立足于通识教育培养、跨学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会成为主流。

高考改革将引起高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站在大学的角度看,通识教育推行多年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高中文理分科、学生知识面太窄等问题。高考在文理不分科后将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从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形成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也更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的构建与实施。

高考改革有利于中学和大学的内容有效衔接。在原来的高中文理分科的机制下,学生对于自己进入大学的专业选择不一定按照兴趣来决策,其中不乏存在很强的功利性色彩。很多高中生的学习是“针对性”的学习,即高考考什么就学习什么,偏科比较厉害。有些科目的选取也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高中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可以使学生具有更多的选择,中学和大学的衔接会通畅得多,更加有利于人才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发展。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高考改革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校面临着承担培养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窄促的专业知识构建已经完全不符合时代要求,培养跨学科的人才在以往的培养体系下很难实现。以目前的工科类专业为例,培养过程侧重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怎样做事的问题,但为什么要做事、值不值得做此事、能不能做此事,则是人文学科、经济类、法学类学科要解决的。而未来从事工科类专业的人才,后者知识也必须成为其知识结构的重要方面。

为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新要求。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良好、文理交叉、知识全面、思维完善的人才。上海市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采取切实措施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在全面发展的环境下,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才能达到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如果一个人的职业与其事业能够相一致,他(她)将每天怀着极大的热忱、兴趣与激情去工作。如此这样,他(她)在工作中发挥出来的创新创造力将是无限的。

高考改革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全面改革。大学毕业生应该具备比较完整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例如,既需要理科类型的收敛型思维方式,也需要文科类型的扩散型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方式是构成一个完整的人所必需的,也是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以后,正确看待社会发展、引领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基本素质。如果思维方式存在缺陷,可能造成日后步入社会看待问题的片面和过激。诸多大师级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其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科交叉上,体现在综合素养上,尤其是正确的思想方法上。所以,新的高考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了引导与促进的作用。

高考改革必将引起高校招生改革

此次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强调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将更多的招生自主权给了学校,也进一步落实了高校办学自主权。但是也对高校如何行使选择权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高考招生改革考验高校的招生智慧,也倒逼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办出高校特色,招到适合自己的理想生源。

高校和学生选择的机会大大增加。以前高等学校除了自主招生外,考与招基本相同,也就是高考时考什么科目,高校招生时也就根据高考的科目进行招生。现在不同了,多元录取,打破一、二本分类录取等方式的改革,使得高考与高招有了比较明显的区分,高考的内容与高招的要求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这给考生以及高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特点,提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招生要求。从学生层面看,选择面的扩大使学生也增加了更多的自信心。

高考改革倒逼高校办学质量提升。年起,上海高考将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打通了以往不同的录取批次,让所有高校都在同一个平台上去竞争;取消了行政的政策保护,逼着所有学校都要重视本科教学质量、人才培养,重视如何招生。可以预见的是,高校的办学特色将极大地关联招生质量,甚至于高校各专业的就业质量都会对招生产生主动的影响。

高考改革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择人才。高考改革也为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和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搭建了更好的桥梁。上海市年高考“6选3”科目要求组合的多元,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在引导着他们结合自身情况和个性特长,做好生涯发展规划。从上海37所普通本科高校公布的高考选拔科目要求看,个专业(类)中个提出选考科目是物理,占37.9%;其次是化学,有个专业提出要求,占30.7%;再次是生命科学,有个专业提出要求,占20.3%。在以前的高考中,是不可能产生这样的比例关系的。当然,学校固然可以提招生要求,如若提得不科学不合理,就难以招到预期的优秀学生。

高考招生改革更加注重在推进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的引领作用。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考改革的长远目标与近期效果有效对接的一种平衡,更是为长远目标奠定基础性工作的有效铺垫。这里更加体现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学生知识学习以外的素质培养与全面发展的作用。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举措,给高中、给高校都提出了创新型的录取要求,体现着教育向







































早期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早期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sx/25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