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去武宁茶俗

1打开天气预报,一排黄色小太阳,闪得眼睛疼。

看来今年夏天的雨前一阵子已经预支完了,接下来的三伏天将十分难熬。

古人说,过得七月半,便是铁罗汉。清朝的李渔更是危言耸听:“盖一岁难过之关,惟有三伏,精神之耗,疾病之生,死亡之至,皆由于此。”一年最难过的关头是三伏,精神损耗,疾病滋生。他还说如果一年四季里没有了夏天,死亡的人数就会锐减。

不过这厮一点不靠谱,因为他一生中最为推崇的度夏方式是去山上住着,谢绝会客应酬,不梳头不穿衣裸体躺在松树荷叶间,妻子客人都找他不见。这比时下流行的“葛优躺”“京城瘫”可谓颓废至死了。谁敢模仿一个?

2

如我芸芸众生,渡三伏只好推荐一个动作:多喝水。

很多人是不爱喝水的,无滋味。喜欢喝茶喝饮料,现代人度假有三宝,空调、西瓜、冰饮料。现代饮料种类特别多,甜咸酸爽无一不备,冰一下再喝,简直口齿胸腹都生凉。可惜医生们并不赞同喝太多饮料,因为化学添加剂太多,不够原生态。

3如果我们穿越回化学添加剂不太丰富的古代,看看古人们消暑度夏都喝什么饮料。

《武林旧事》中记载,大约一千年前的南宋人民,夏季流行喝“凉水”即饮料,说起来也是各种丰盛,有甘豆汤,椰子酒,豆儿水,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茶水,沉香水,荔枝膏水,苦水,金橘团,雪泡缩皮饮(宋刻缩脾),梅花酒,香薷饮,五苓大顺散,紫苏饮。

是不是念着都挺过瘾的?

其中雪泡缩脾饮还是一款冰饮,就是今天的冰棒雪糕之类。这些饮料有甜有酸有苦,大家来猜猜最受欢迎的是哪一款?

据论证,卖得最好的是香薷饮。其次是紫苏饮。这两款卖得好不是因为口感,是因为养生。

香薷饮包含三味草药:香薷、厚朴、白扁豆,煎水熬汤,有行水散湿、发汗解暑、温胃调中之功效。《红楼梦》里林黛玉身娇体弱,去道观游玩回来中暑了,就是喝的香薷饮来调解。

紫苏饮也是同样的疗效。别看紫苏在武宁县见遍地都是,煎鱼炒螺丝都会放上一把,去腥体味,别有芳香。但是用来做茶饮,就不曾听闻了。千年风俗大变迁,不过哪家店要是出售紫苏饮,我一定要去尝个鲜。

4不过也别对着千年前的饮料清单懵逼

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百年。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不过在武宁,夏天喝的茶论养生论奇葩还真不比这两样差。经常有外地人疑惑,你们武宁人喝的茶怎么这么奇怪呢。其实还真不是我们太奇怪,是因为你们见得少。

最基础茶饮——菊花茶

武宁的菊花茶和外地不一样,不流行杭白菊、贡菊那样的干花,一冲泡,一朵菊花浮于水上。好看是好看,武宁人嫌它没味道。

武宁人最钟意的菊花茶,首先菊花以茶菊最佳。茶菊是本地话,其实就是白菊,花瓣越小越好,武宁人崇尚小瓣菊花,越小越香。

其次,要把菊花去花蒂,花瓣揉散,洗净晾干,然后用盐腌渍。一到深秋,武宁大街小巷都满溢菊花香味,一只盘箕,几人围坐,都在揉菊花。

盐渍是最基本的做法了,还有和炒熟的黄豆、芝麻一起腌渍,放入姜末、桔子皮的,各有所爱,不胜枚举。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做法,每个人都有自己家独特的味道,很多人出外求学工作,都不忘在包里揣上一瓶菊花。

菊花茶适合夏天,摊凉,喝一口清凉馨香,眼睛都亮了。当然菊花茶本来就有明目的药效。而且盐渍过的菊花茶简直就是百搭饮料,下面我要列举的各种茶饮,基本都会搭配菊花茶一起饮用,提香增味,不尽其妙。

我曾经喝过最有滋味的菊花茶,是在石门楼镇的大山里。大热天爬了半天的山,又渴又累,不见人迹。山上的人大多都搬走了,突然下岭转坡,发现一户人家大门敞开,狗撵鸡叫,还有人住。走进去讨碗水喝,主人非常热情,让座斟茶。

土巴屋,黄泥地,走进去就很凉快,后门打开,清风徐来。山里人茶杯不多,看见这么多客,拿出一摞饭碗。乌黑的陶茶罐,没有把手,大肚子小口,口上用一块圆圆的木头盖着,盖上留嘴,从嘴里伸出来长长的竹柄。主人打开木盖,拿起竹柄,用小竹筒打茶。

白色带麻点的粗糙陶碗,透明茶水晕着很浅很浅的黄,飘着几瓣菊花。一入口,香满喉,一入肚,香满袖,沁凉。连喝两碗,疲累尽去,坐着听人闲聊,不想下山了。

一碗最简单的菊花茶,什么都不加,有着世间最难捉摸的味道。

最正气茶饮——藿草茶

六月一到,太阳刺眼,蝉声高噪,武宁的茶市场里就会出现一把一把扎着卖的干草。武宁人叫它藿草,其实是中药藿香。

鼎鼎大名的治中暑必用药藿香正气口服液,主药就是藿香。这功效,不用我说大家就明白了。

把藿草连根拔出洗干净晒干,然后泡茶喝,是武宁比较普遍的做法。也许有人担心口感不好,毕竟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口感和它的疗效一样出名。其实口服液是超浓缩中药制剂,所以口感会有点刺激。

而藿草茶恰恰相反,不甜不辣不酸不苦,只有气味清香,武宁人喜欢和盐渍菊花一起泡,微咸的味道更好,还可补充盐分。冲泡出来是清澄的微黄色,如果变浑了,就说明变质了。

藿草茶理气中和有一手,尤其适合夏季肠胃胀气,预防暑热感冒。

最养生茶饮——芎茶

武宁旧志上记载,“北乡以芎和茶”,“茗之性寒,芎性散,”“二物并用,老者寿考康宁,少者强壮自若,未尝见有毫发之损,或地气相宜,抑亦脏腑相习。”可见芎茶养生功效,而且老少皆宜。(清乾隆二十年县志卷十)

芎,也是中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尤其能治头风头痛。一般叫川芎,因为四川产的芎最为出名。

在武宁山背的北屏山,出产一种芎,比川芎个头要小,山里人叫武芎。在清末民国初年,武芎是对外输出最多的药材,年产量在十万斤以上。而且奇怪的是,这种芎在北屏山以外的地方种植,只长茎叶不结根。

山背的北屏山也是一座神奇的山,山上出产的辣椒,成就了山背名菜——辣椒粉炖猪油渣。这道菜非北屏山产的高山红辣椒不可,别的辣椒出来这种味道。北屏山种植的武芎也很奇特,和川芎比起来,药味不重,芳香浓烈,山背人喜欢用来做药膳,炖汤、煮蛋,祛风驱寒,补血补肝。而用来泡茶,更是一绝。

把武芎切片或是研末,冬天用炉罐熬煮,夏天用沸水冲泡,芳香四溢,闻之安神。我外公就最喜欢泡芎茶,一两片芎,五六枚茶叶,一撮菊花,滚水一泡,芎特有的味道随着白气翻腾。外公常说还没喝到嘴里,就觉得头痛缓解了。

最芳香茶饮——莳萝茶

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莳萝,这是个比较有古意的名字,俗称土茴香。其实是一种洋货,番邦来品,在印度、埃及是极为流行的香料调味品。

莳萝茶也是武宁县志当中记载比较久远的一味茶饮,可以说是夏季的标配。

县志记载是在武宁东北乡镇的人喜欢莳萝茶,不过我是在杨洲乡一位高中同学的家里喝到的。

在她家门前院子的花圃里,就种着一小片莳萝,叶子细长如羽毛,果实小小的,开裂以后的种子用来泡茶,也可以用来做菜。

莳萝茶的口感和藿草、芎茶不同,一种异香,颇有回味,一种异域风情。尤其推荐在小孩子肠胃寒凉,吃坏冰凉食物,消化异常。不过孕妇禁用。

最重口茶饮——花椒茶

花椒泡茶,辣不辣?这是大多数人听到花椒茶的第一反应。

不辣,很香,好喝。这是我在东林乡高畲雷家村喝到花椒茶的第一反应。

花椒,大名鼎鼎的川菜要素,麻辣香,是它的特点。其实它也是一位中药,除湿散寒,杀虫杀毒。

花椒和菊花一起,开水冲泡,建议放凉以后再喝。入口香,没有辣味,有微小的麻,醒神开味,大暑天喝来精神一振,喝了还想喝,畅快淋漓。

花椒还可以泡酒,宋代有诗说:椒酒难医百病身。那个时候人们喜欢用椒酒来治病保健,如果连椒酒都治不好,那就是大病了。

食欲不振,小儿蛔虫,女子痛经,都很适合花椒茶。不过,孕妇禁用。

最奇葩茶饮——茶果茶

茶叶泡茶,人尽皆知。茶树也开花,也结果,人们都不在意。

在甫田一带,山里人喜欢用茶果泡茶。不需茶叶菊花,茶果用开水冲泡,放凉以后喝,既无茶叶的苦涩,又有茶的芬芳甘甜,茶味不浓,最为解渴。

建议不爱喝浓茶苦茶的人尝试,一定正中下怀。

5

看了这么多武宁茶饮,还记得香薷饮、紫苏饮是些什么东西吗?其实我列举的都是武宁夏日茶饮,冬天的茶饮更为丰富,不过大热天就不提了,等到霜降雪飘,土冻冰寒,我们再叙!

张雷

喝杯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sx/6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