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李先生是某公司的管理人员,平时工作压力较大,经常加班,每天上班8至10小时。上班基本都是坐在办公室里,下班后常说,“累死了!”,动都不想动,更不说什么运动了。近半年来,李先生经常觉得上腹胀,隐隐作痛,嗳气,进餐后腹胀加重,逐渐地,胃口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在医院做了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吃药后仍然反反复复。
后来,李先生听朋友介绍来门诊治疗,那天快下班了,他最后一个来,我有空就给他科普一下,因为这样的病例见多了,单凭吃药解决不了问题。
正常胃肠道内存在~毫升气体,当胃肠道存在过量的气体时,即称为腹胀。腹胀只是一个临床症状,要查清楚腹胀的原因。
腹胀可以分为功能性的和病理性的。功能性腹胀主要由于工作繁忙、暴饮暴食、进食油腻食物、饮酒、缺乏运动等等。
病理性腹胀是由于腹部器官病变引起,如胃炎、胃溃疡、肠炎、便秘、胃肠道肿瘤等。功能性腹胀可以通过适当减少食量,清淡、规律饮食、戒酒、适当运动就能减轻症状。如果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引起的胃胀、早饱,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如促进胃肠动力的药(吗丁啉、莫沙必利)。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果有烧心、反酸、上腹饥饿痛等症状为主者,可以选用抗酸药,如临床常用的雷尼替丁、奥美拉唑、雷贝拉唑。
如果胃黏膜糜烂、出血或症状明显可以选用铝碳酸镁、硫糖铝等。
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腹胀有明显的优势。中药里有一类药物叫理气药。什么是理气药呢?我读大学时的教科书是这样定义的:“凡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叫行气药”。腹胀、早饱、喛气、便秘,这些都是中医气滞的范围,都可以用理气药治疗,理气有那些啊?新会的陈皮知道吧?还有砂仁,知道吧?都是理气药,还有常用的中药厚朴、枳实、枳壳、木香、槟榔、乌药、佛手都是常用的胃肠理气药。用了这些药,就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腹胀。当然,实际临床用药会更具体些,例如,有湿热要用蒲公英、黄连、黄芩,气虚要加上党参、白术,这些都是临床中医师根据病人情况灵活应用。
中药有个治疗胃炎腹胀的中成药,叫胃苏颗粒。这个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董建华教授的经验方。
有什么药呢?有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制),都是一大堆理气药加上帮助消化的鸡内金。临床应用,有一定效果。不过些药性偏温,有口干、咽痛、舌红、苔黄等上火症状不能单独应用。
还有一个中成药,叫四磨汤口服液。成份有木香、积壳、乌药、槟榔。也是4个理气药组成,对腹胀也有作用。
很多人看病只知道吃药,其实生活方式、饮食、作息、运动对胃肠病有重要作用。李先生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反反复复治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方式没有改变,只是单纯地吃药治疗,吃了药稍好点,停了药还是腹胀。因此,除了用莫沙必利和中药治疗外,我还嘱咐李先生注意工作减压,适当运动,清淡饮食,少量多餐,戒酒。经过治疗、调理,李先生的胃炎逐渐好转。
所以,很多时候,尤其是慢性病,医生只是负责治疗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靠自己。靠自已什么呢?生活、饮食、作息、适当运动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别认为这些没什么,有些时候和医生治疗的作用一样重要。为什么?因为中医治病要治人,人好了,才没有病。病好了,人没好,病会复发,人好了,才是真正的好。这是中医整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