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出一物的中药甄别上

同一药物每因药用部位、炮制方法和采收时节不同,而出现了多种药物,且功效运用也不尽相同,有的还出现了相反的功用。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掌握和运用中药时必须加以注意的问题。现择要甄别如下。

1.麻黄与麻黄根二者均可治汗。

麻黄长于发汗解表,主治风寒外束,腠理闭塞无汗之表证。又能宣肺平喘,可用于多种喘咳,因其性温,故以治风寒束肺之喘咳最为适宜。利水消肿,可用治风水水肿。

麻黄根长于固表止汗,主治体虚之自汗、盗汗,为止汗之专药。

鉴别要点:麻黄药用其草质茎(地上部分),麻黄根药用其根及根茎(地下部分)。李时珍云:“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本草纲目》)。麻黄发汗,用于表实无汗;麻黄根止汗,用于体虚汗出。

2.桂枝与肉桂二者均能温通经脉,适用于寒滞经脉诸证。

桂枝偏于能发汗解表,主治风寒表证,无论表实无汗,或表虚有汗皆宜。又可通阳化气,适用于阳气不化,水湿内停之痰饮证、蓄水证。

肉桂偏于补火助阳,治疗肾阳不足或脾肾阳虚之证。散寒止痛,无论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之痛证皆宜。本品既不补气,又不补血,还可用于气血亏虚的病证。因其能鼓舞气血生长,常与补气补血药同用,有如“催化剂”的作用,可提高或增强补气补血药的作用,如十全大补汤。

鉴别要点:桂枝药用其嫩枝,肉桂药用其干皮或粗枝皮。主要的区别:桂枝偏于走表,散表寒,用于表寒证;肉桂偏于走里,温里寒,用于里寒证。

3.生姜、干姜与炮姜三者均能温中散寒,用治中焦寒证。

生姜偏于散表寒,用于风寒感冒之轻证。其温中尤善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可用于多种呕吐,以治胃寒呕吐最宜。又可温肺止咳,用于肺寒咳嗽。

干姜偏于温里寒,尤为温中散寒之至药,大凡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证,或阳气不足之虚证咸宜。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每与附子同用。又能温肺化饮,用于寒饮咳喘。

炮姜偏走血分,长于温经止血,适用于脾胃虚寒,脾不统血之吐血、便血等多种出血证。

鉴别要点:生姜药用其新鲜根茎(嫩姜),干姜药用其干燥根茎(老姜),炮姜为干姜的炮制品,又名黑姜。主要的区别:生姜偏于走表,发散风寒,治疗风寒表证;干姜偏于走里,长于温中、回阳,用于中焦寒证及亡阳证;炮姜偏走血分,长于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性出血。

4.瓜蒌根、瓜蒌皮与瓜蒌仁三者药用部位不同。

瓜蒌根能清热生津,用于热病津伤之口渴及消渴证。清肺润燥,用于肺燥咳嗽。消肿排脓,用于热毒痈肿,未成脓者,可使之消散;已成脓者,可使之疮溃排脓,为外科常用之品。

瓜蒌皮能清热化痰,主治肺热咳嗽,痰稠难咯之证。能利气宽胸,通胸膈之痹塞,用于胸痹、结胸、胸膈痹塞或作痛等证,现多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瓜蒌仁因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而通便,主治肠燥便秘。若瓜蒌皮、瓜蒌仁同用,称“全瓜蒌”。

鉴别要点:瓜蒌根药用其干燥的块根,又名“天花粉”。瓜蒌皮药用其果壳。瓜蒌仁药用其种仁。主要的区别:瓜蒌根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瓜蒌皮清热化痰,利气宽胸。瓜蒌仁滑肠通便。

5.生地黄与熟地黄二者均能养阴生津,治疗阴虚津亏之证。

生地黄偏于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之口干、舌绛及吐血、衄血、尿血等出血证。津伤之口渴及消渴证。

熟地黄偏于补血,为补血之要药,常用于血虚诸证及妇女月经不调、崩漏等,如四物汤。又能补精益髓,用于肾阴不足诸证,如六味地黄丸。

鉴别要点:生地黄药用其干燥的块根,又名“干地黄”。熟地黄药用其干燥的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主要的区别:生地黄养阴、凉血;熟地黄滋阴;补血。

6.大青叶、板蓝根与青黛三者均能清热解毒、凉血,为“气血两清”之品,用于热毒发斑及痄腮肿痛、热毒痈肿等。

大青叶偏于凉血消斑,对于温热病热入营血之发斑、神昏、壮热、烦躁等多用。

板蓝根偏于解毒利咽,对于大头瘟毒、头面红肿、咽喉不利等多用。

青黛偏于清泻肝火、定惊,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咯血及惊风抽搐。

鉴别要点:大青叶药用其叶片。板蓝根药用其根。青黛药用其叶中的色素,经加工制取干燥而成。

7.桑叶、桑枝、桑白皮与桑椹四者药用部位不同。

桑叶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平抑肝阳,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清肝明目,用于肝火上炎,目赤、涩痛、多泪。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

桑枝祛风通络,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尤宜于上肢痹痛。

桑白皮泻肺平喘,用于肺热咳喘。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桑椹滋阴补血,用于阴血亏虚之眩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生津润肠,用于津伤口渴或消渴,肠燥便秘。

鉴别要点:桑叶药用其叶,长于疏散风热,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多用。桑枝药用其嫩枝,偏于祛风通络,尤擅治上肢痹痛。桑白皮药用其根皮,长于泻肺平喘,肺热咳喘多用。桑椹药用其果穗,长于滋阴补血,阴血亏虚者多用。

8.枳实与枳壳二者均能理气,治疗气滞证。

枳实力强,善破胃肠之结气而消积导滞,凡胃肠积结气滞(食积、湿热、热结)之腹满胀痛、便秘、泻痢后重等均可运用。化痰除痞,用于痰阻气机之胸痹、结胸。

枳壳力缓,长于行气、宽中、除胀,对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者多用。

鉴别要点:枳实为其未成熟的果实。“破积有雷厉风行之势,泻痰有推墙倒壁之威”(《本草害利》),具有作用“快”和“猛”的特点。枳壳为其成熟的果实。功用与枳实同,但作用较缓和。

9.附子与乌头二者均能散寒止痛,用于寒凝疼痛之证。

附子为回阳救逆之要药,主治亡阳证。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散寒,下补肾阳以益火。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可应用。

乌头长于祛风湿,散寒止痛力著,尤善治寒痹痛、心腹冷痛、寒疝疼痛。对于跌打损伤疼痛,还能麻醉止痛。

鉴别要点:附子药用其子根,有毒。既能追复散失之亡阳,又能峻补不足之元阳,凡寒实、阳虚、亡阳之证咸宜。乌头药用其母根,有大毒。散寒力强,尤以止痛称著。

10.紫苏叶、紫苏梗与紫苏子三者药用部位不同。

紫苏外能发散风寒,内能行气宽中,对于外有风寒,内有气滞者较为适宜。因其行气宽中,可收止呕、安胎之效,可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胎气上逆,胎动不安。还能解鱼蟹毒,用于进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

紫苏子长于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壅气逆之咳嗽气喘。又能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鉴别要点:紫苏叶药用其叶,长于发散风寒。紫苏梗药用其茎,偏于行气宽中、安胎。紫苏子药用其成熟的果实,优于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和剂堂药业主要从事中药材、中药饮片及药食同源类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原材料来源于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生产设备先进,工艺技术成熟可靠,对质量关键点的严格控制,从而做到了产品的可追溯性及产品质量的可持续性,以卓越的产品品质,赢得消费者满意。

“和剂堂”取意于“和风细雨润万物,剂调苍生祛病疾”

欢迎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xt/1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