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20发散风寒药概述

18.发散风寒药概述这一章的药,最好叫祛风药。最重要的是表证,表证是由风邪引起,所以严格讲叫作祛风药更加准确,如果说我们把这一章药物称为祛风药,它通过祛风可以治疗表证,可以祛风治疗皮肤瘙痒,可以通过祛风治疗头风痛,可以通过祛风治疗风体上犯引起的头昏,或者这个见风流泪,或者风邪郁闭引起的咽喉不利,它就有多方面的应用。发散风寒的药,一般都能祛风止痒,象麻黄这一类的治疗瘙痒,治疗这个鼻塞不通,因为这个风邪引起的,不亚于什么荆芥,或者不亚于防风,不亚于什么苍耳子、辛夷,因为就是这个问题,把麻黄认为就是单纯的解表药,而忽略了它的祛风的作用,在临床主治的广泛性。

主治:都可以用于表证,恶寒、发热、脉浮,这个就是共性。能够发散风寒,能够治疗风寒表证,主要用于治疗表寒证的,这样的(药)就称为发散风寒,也可以叫作散寒解表,或者叫辛温解表,所以发散风寒、散寒解表、解表散寒、辛温解表是一个意思。

在这个发散风寒的药当中,有的温性比较弱,就说明它散寒的作用不强,它重点在祛风,重点不在散寒,那么这样的药物呢,习惯上就叫祛风解表。

药味基本上都是辛的。主要归经都是肺,归膀胱经。都是发散的,都是升浮的

毒性:一个细辛,一个苍耳子。

配伍应用:第一考虑它的寒热虚实,第二主要考虑它的主要症状。

使用注意:1因证使药。2.就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中病即止。药材方面,决定了使用注意。

解表药一般都芳香的,含芳香性的挥发油,不能够久煎。

发散风寒(药)。风寒表证:恶寒发热,恶寒比较重,头身疼痛比较明显,这个舌苔薄白、口不渴,或者有的兼有咳嗽气喘、脉浮紧等。还兼有止痛,比如羌活、防风,什么苍耳子、藁本这些,那么它除了表证的疼痛,它还可以用于头风痛。

麻黄,药名后面就有一本书,本草(名),就是这个药在本草书里的最早记载、最早出处。

凡是用法里面提到了的,这种炮制的意义就要要求。特征:发汗作用比较强,那么它主要用于表实无汗的这种风寒表证。尤其是它的第一功效。

最重点的重点就是掌握这个个性特征,掌握个性。

第19讲    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一)

麻黄,三大功效,八个字:发汗解表、平喘利尿。

发汗解表。发汗作用比较明显一点的药,主要是通过发汗来驱除风寒的邪气,称为发汗解表。

恶寒发热,而且恶寒比较重,头身疼痛,有的鼻塞,流涕,或者咳嗽,舌苔薄白,舌质比较淡,口不渴,脉浮紧,主要用于这样一个风寒表证。蒲辅周先生他就有一个走马如胜汤散:麻黄配伍甘草。用于风寒表实证,在发散风寒的药当中相对而言发汗作用最为明

麻黄是发汗解表的第一要药,麻黄和桂枝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相须为用。所以《本草正义》:麻黄与桂枝并行,乃为散寒之用。与其他的发散风寒药比较,它长于发汗,所以主要用于风寒表实证。

有平喘的作用,兼有咳喘的症状。如果是这种症状,表实无汗,又兼有咳喘,那么麻黄它既可以发散风寒,发汗解表,同时又可以通过它的平喘作用,缓解喘咳这个症状,这个就是它的最佳适应症。平喘。它的宣肺作用可能更突出一点,麻黄的平喘主要是用于咳喘证。咳喘证对有外感风寒的邪气外束的,影响了肺的宣发功能而导致了肺气上逆,不能清肃下降。麻黄的平喘作为一种功效,把它作为一个直接的作用。

麻黄除了平喘这个功效以外,本身也有止咳作用。《神农本草经》:麻黄止咳逆上气,麻黄不但能够平喘,就是缓解平滑肌的痉挛,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表现出很好的平喘的作用,其实也表现出良好的止咳作用。平喘止咳可能比写为宣肺平喘还更有实用价值。麻黄止咳平喘的最佳主治证,首选的,就是咳喘兼有风寒外感,或者兼有风寒邪气。

麻黄用于咳嗽气喘,那么咳喘呢往往是由于痰多而引起,麻黄本身没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所以如果是咳喘痰多的,一般的方里面往往要加上祛痰的药。

利尿,麻黄的利尿作用并不强,主要治疗水肿兼有表邪,或者说兼有表证,风水。

麻黄利用它的发散风寒的作用,它还可以用于风寒郁闭引起的疮肿,皮肤瘙痒,鼻塞不通,或者流涕不止,过敏性的皮肤病,用于一些鼻渊,鼻炎,鼻窦炎,尤其是过敏性的鼻炎,现在用得非常广泛。

一般这个麻黄生用,发汗与它含的挥发油关系最为密切,生用挥发油没有受到破坏,没有减少。另外呢,麻黄如果用蜂蜜来炒,就叫炙麻黄或者叫蜜炙麻黄。这样在炒的时候它里面的芳香油可能有一定的损耗,相对来说,它发汗解表的作用就减弱了,它的平喘止咳的作用就相对增强了,而且蜂蜜本身有一定的平喘止咳作用。肺热咳喘,用的是炙麻黄。

使用注意,对于发汗解表药来说,汗多的不能用,辛温的药一般热证要慎用。

不良反应一个是它能够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另外它能兴奋中枢,对于失眠的患者它可以加重失眠。桂枝。功效(是)发汗解表,发汗作用较麻黄温和一点,在临床上风寒表实证和表虚证都可以使用。

麻黄主要在开泄腠理,透发毛窍,就把汗孔打开,桂枝,它可以畅旺营血,使营血能够畅旺于肌表,就是为汗液提供物质基础。

桂枝配伍白芍称为调和营卫。陶宏景就认为发汗就是解肌,麻黄为疗伤寒为解肌第一要药。

温助阳气,所以在一些助阳解表的方里面,适当的加上桂枝也有好处。第20讲    发散风寒药:桂枝(二)、紫苏、生姜

温通经脉,温经散寒,温经散寒或温经通脉,它本身没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主要是驱逐了血脉当中的寒邪,有助于增强活血化瘀药的活血化瘀效果,桂枝本身也不是祛风湿药,但是它和祛风湿药同用,也是认为它能够增强祛风湿的效果,这个温经通脉又叫温经散寒.

温助阳气,仅仅是一个温助,不是温养、不是温补。不典型的温补阳气,温养阳气,称为温助阳气。

和肉桂只有强弱之分,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就是我们把它称为温助阳气的理由。

它温助阳气,可以用于各种阳虚证。不宜久煎。

能够动血,长于入血分,就容易动血,血热妄行的那就加重出血的一些症状。血分有热的,桂枝尤其不能使用.

紫苏。是一个常用的发散风寒的药,它也有一定的发汗解表的作用,的作用是比较温和的,发汗解表或者发散风寒的力量都不强,所以在临床上一般是用于轻证。兼有行气的作用,行气消胀的作用。

紫苏也和紫苏子一样,有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作用比较缓和、比较微弱。它也是可以联系起来作为它发散风寒的一个特点,所以外感风寒兼有痰咳痰喘,就是咳喘有痰,一方面用它来发散风寒,解除表证;另一方面用它的祛痰止咳平喘的这个功效来治疗兼有的咳喘痰多。

脘腹满闷、恶心呕吐,紫苏都能够使用。

妊娠的早期往往形成了恶心呕吐,这种叫妊娠恶阻,紫苏也是能用的。

解鱼蟹毒

紫苏叶既能发散风寒,而且也有比较好的行气宽中的效果,紫苏梗作用就更加平和,一般在治疗风寒表证的方当中,基本上不用紫苏梗。它有比较缓和的行气宽中作用,所以往往是用于气滞胸闷,或者孕妇出现了恶心呕吐或者气机不畅,因为它作用非常的温和,比较平和。但是就行气这个功效来说,紫苏叶还是强于紫苏梗的,只是紫苏梗只有行气宽中的功效。

生姜,基本功效发散风寒。外感风寒又有胃寒呕吐,它也可以调理中焦,

温中止呕:既能温中,又有止呕的作用,用于脾胃有寒或者脾胃虚寒的病证。寒邪比较重的,就用干姜。中焦有寒,既能温中,又能行气的:砂仁、白豆蔻。

“呕家圣药”,肺寒咳嗽,不管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或者是里寒证,寒邪犯肺,生姜都可以使用。

生姜汁,可以急救昏厥。煨姜,那么它温中止呕会好一些。

生姜皮,就是生姜表面的根茎外面的表皮。那个表皮就作为一个利水消肿的专药,还偏于寒凉。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
白殿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xt/17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