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好中医,你附近或看过的好中医
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热文排行
罗文群(医院妇科南昌)郭建生(空军杭州疗养院中医科杭州)
原载于《江西中医学院学报》年第13卷第3期
伍炳彩教授从医30余年,精研中医名家之学说,勤于临床,学验俱丰。在临床处方用药时,善用药对,伍老认为2药配伍,有互相协助增强药力者,有互相制约消其副作用而展其长者,有2味合用另生其它作用者,有为沟通之作用者等。笔者随师侍诊,获益非浅、兹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杜仲配桑寄生
杜仲,味甘,性温,入肝、肾经,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益精气、安胎;桑寄生,味苦性平,入肝、肾经,功能祛血中风湿、舒筋络、补肝肾,“肝主筋”“肾主骨”,一补一通,相须为用,共奏祛风湿、补肝肾之功。临床上用于肝肾不足兼风湿痹着引起的腰膝酸痛及妇人冲任不固引起的腰酸腰痛等症,每每取得满意的疗效。
2姜黄配海桐皮
姜黄,味辛、苦,性温,入肝、脾经,性善走窜,功能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海桐皮,味苦、辛,性平,入肝经,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血行风自灭”“湿随风散”,俾风湿俱去,经络得通,则痹痛止。2药相伍,一为血药,一为风药,故祛风除湿、活血通经止痛作用倍增。伍老常用此药对治疗风湿为患、络道经气闭阻、气血循行不畅的腰腿关节疼痛、周身肌肉酸痛,甚则肢体挛急不遂等症。
3香附配紫苏梗
此药对取义于《和剂局方》的香苏散。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入肝、三焦经,功能疏肝理气、行气止痛、调经止痛。李时珍云:“……香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紫苏梗,味辛、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功能舒肝解郁、行气消胀、理气安胎、和血止痛。香附入血分,行血中之气;紫苏梗走气分,可行气宽中,2药伍用,一血一气,气血双调,则理气解郁,行气止痛,消胀除满的力量更强。临床常用于治疗脘腹胀满不舒、嗳气、妊娠恶阻等症。如兼有外感风寒,伍老临床体会:紫苏梗宜改用紫苏叶。
4橘皮配竹茹
此药对取义于《金匮要略》的橘皮竹茹汤。橘皮,味辛、苦,性温,入脾、肺经,功能理气健脾燥湿、调中快膈、导滞化痰,为脾、肺2经气分之药。竹茹,味甘,性微寒,入肺、胃、胆经,功能清化热痰,清胃热,止呕吐下气消痰。两者伍用,一温一寒,温清相济,和胃降逆。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机不调、寒热相杂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及妊娠恶阻等症。
5旋覆花配茜草炭
此药对取义于《金匮要略》的旋覆花汤。旋覆花,味苦、辛、咸,性微温,入肺、胃经,功能下气行水消痰、降逆止呕,善通肝络而行气,活血通络。茜草,味苦,性寒,入肝经,炒炭可化瘀止血通络。两者伍用,旋覆花善通肝络而行气,茜草活血化瘀,则气行血行,阳通瘀化。故临床常用于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手按揉或捶打其胸胁得舒者。
6白僵蚕配浙贝母
白僵蚕,味咸、辛,性平,入肝、肺经,功能息风止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化痰软坚。浙贝母,味苦,性寒,入肺、心经,功能化痰止咳、清热散结。两者伍用,取其能解毒散结,化痰软坚。常用于治疗咽喉红肿、瘰疬、瘿瘤、乳腺小叶增生等症。
7土茯苓配忍冬藤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忍冬藤,味甘,性寒,入肺、胃、大肠经,功能清热解毒、疏通络道气机。2药伍用,取土茯苓善治湿热毒邪和除湿通络之功,忍冬藤清热解毒,理气行滞,通络止痛。常用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病属湿热毒邪蕴结不解者。
8焦栀仁配白茅根
焦栀仁,味苦,性寒,入心、肺、胃、三焦经,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本品炒焦用,取其能入血分,功专凉血止血。白茅根,味甘,性寒,入肺、胃经,功能清肺胃之热、生津止渴、凉血止血。两者伍用,则清热、凉血、止血作用更著。临床常用于各种血热妄行的吐血、咯血、衄血、紫癫、尿血等症。
9蔓荆子配豨莶草
蔓荆子,味辛、苦,性平,入膀胱、肝、肾经。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除湿止痛,通利九窍。豨莶草,味辛、苦,性微寒,入肝、心、肾经,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诸子皆降,蔓荆子独升,本品气升而散,轻浮上行,直奔头面。祛风除湿豨签草,为祛风湿之要药,其长于走窜,开泄之力较强。2药相伍,取其祛风除湿之功效及升散上升、走窜开泄之特性。常用于治疗湿邪上蒙清窍之头昏如裹及湿邪痹阻经脉之全身骨节沉重疼痛。
10金樱子配芡实
此药对取义于《洪氏集验方》的水陆二仙丹。金樱子,味酸、涩,性平,入肾、膀胱、大肠经,功能固精、缩尿、涩肠止泻。芡实,味甘、涩,性平,入脾、肾经,功能补脾祛湿,益肾固精。金樱子,气味俱降,酸涩收敛,功专涩精气、止小便遗泄。芡实生于水中,既可健脾利湿,又擅益肾固精止带。2药伍用,相得益彰,尤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缩小便,止带下。常用于治疗脾肾两虚之慢性泄泻、肾气不固之男子遗精及女子赤、白带下,小儿夜溺等症。
寻找好中医,你附近或看过的好中医
热文排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医院就医★
电视剧里的“中医梗”靠谱吗?《延禧攻略》的中医知识不一定是真的★★★
古代汤剂所用之水了解一下★★
作为一个医生,遇到争执怎么办?
喷了那么多,你真的懂疫苗吗?
去看病时,你需要多少医学知识?
头痛的原因这么多,你会诊断吗?
季羡林:“三不主义”养生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麻黄
吃什么钙片?我这个方法一分钱不花,膝盖问题全恢复I国医大师郭诚杰★★★★★★★
八月龙眼虽美味,但要吃对才健康!千万别乱吃!★★
这篇把补脾的知识全讲明白了,一定要收藏!★★
秘而不宣的脉诊,能预知疾病的脉象!★★
中医30种治病的“要药”★★
肩周炎,看老中医的绝杀技!★★
任继学辨证论治不明原因腰腿痛
白塞氏病(2)
不仅仅是和事佬!聊聊被低估的甘草★★
白塞氏病(1)
起床后口干、口苦、有异味?是身体的这3个地方需要“灭火”★★★
茴香:厨房里的补肾高手和胃病克星★★
国医大师王烈:首创“哮咳”三期分治
我的老师,我的中医之路
《黄帝内经》在线阅读
苦丁茶,是药不是茶★★★★★★
中医穴位基本常识,不看你就亏大了!★★★★
感受暑邪怎么办?教你挑选中成药
肝受损,身体3处会“变黑”,2处会“变臭”,要提高警惕!★★★★
为中医崛起而学医★★
慢性胆囊炎伴胆结石
《黄帝内经·灵枢》痈疽
《黄帝内经·灵枢》痈疽
正确认识“无毒”中药★★★★
读故事学中医!郝万山经方36首治病故事(一九到二七)★★
《金匮要略》“我克”及“克我”之治
为什么中医会被当成骗子?一位中医师的深度剖析!★★
低头看肚脐,如果有这些特征,说明你的身体很健康!★★
胆结石
《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
《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
面诊、眼诊、鼻诊、耳诊、唇诊、舌诊、齿诊图...都收集齐了!★★★★★★
人人都应掌握的八把中医救命钥匙★★★
补五脏的中草药大全,值得收藏!★★★
出汗这件小事★
小儿推拿穴位常用图集★
古语云“名医不治喘,治喘不露脸”——经方泰斗胡希恕治哮喘经验总结★
产后泄泻(慢性肠炎)
《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
每天举手加三宝,调脾胃,气色红润人不老!★★★★★★
《神农本草经》全册图文解析★★★★
祝谌予:中暑病的几种简易防治法
慢性结肠炎
年7月文章汇总
《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
辟谣
喝粥、吃面条,到底是养胃还是伤胃?真相可能吓你一跳~★★★★★★
母亲对自己没有十二分把握的病轻易不给治,不把病耽误在自己手里★★
中医在海外受追捧,这些“洋中医”让无数国人汗颜!★★
想成为名中医,有哪些必备条件?★★
半夏毒性知多少?★
五位国家级老中医的长寿秘方,不到5块钱,家家都需要!★★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
热文推荐
年7月文章汇总
年6月文章汇总
年5月文章汇总
年4月文章汇总
年3月文章汇总
年2月文章汇总
年1月文章汇总
年12月文章汇总
年11月文章汇总
年10月文章汇总
年9月文章汇总
年8月文章汇总
年7月文章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