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中药不同用法的功效一

同种中药不同用法的功效(一)

麻黄,药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为发汗解表之要药。煎服2-9克。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蜜炙用。麻黄绒作用缓和,适用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用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麻黄根,甘、微涩,平。归肺经。固表止汗。煎服3-9克,外用适量。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为发散风寒药中最平和之品。煎服:4.5-9克,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紫苏叶,辛,温。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煎服,5-9克,不宜久煎。

紫苏梗,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宽胸利膈,顺气安胎。煎服,5-9克。

紫苏子,辛,温。归肺、大肠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煎服,5-10克;煮粥食或入丸散。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风散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煎服,3-6克;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宽中。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煎服,6-12克。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煎服,3-6克。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桑叶,甘、苦,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煎服,5-9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炙桑叶。

桑白皮,甘,寒。归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清肝降压,止血。煎服,5-15克。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桑枝,微苦,平。归肝经。祛风湿,利关节。煎服,9-15克。外用,适量。

桑葚,甘、酸,寒。归肝、肾经。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煎服,9-15克。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平肝抑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煎服,5-9克。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野菊花,苦、辛,微寒。归肝、心经。清热解毒。煎服,10-15克。外用适量。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为治少阳证之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煎服,3-9克。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升麻,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为清热解毒之良药。善引脾胃清阳之气上升,其升提之力较柴胡为强。煎服,3-9克。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煎服,9-15克。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葛花,甘,平。解酒毒,性脾和胃。煎服3-15克。

浮萍,辛,寒。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煎服,3-9克。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石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生石膏煎服,15-60克,宜先煎。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寒水石,辛、咸,寒。归心、胃、肾经。煎服,10-15克。外用适量。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煎服,干品15-30克;鲜品加倍,或捣汁用。芦根为芦苇的根茎,苇茎为芦苇的嫩茎。功效相近。芦根长于生津止渴,苇茎长于清透肺热,略有侧重。药市中无苇茎供应,可用芦根代之。

竹叶,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煎服,6-15克;鲜品加倍15-30克。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泻火,除烦,利尿。煎服6-9克。

鸭跖草,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清热泻火,解毒,利尿消肿。煎服,15-30克。鲜品加倍60-90克。

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煎服,5-10克。生栀子走气分而泻火,焦栀子入血分而凉血止血。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夏枯草,辛、苦,寒。归肝、胆经。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煎服,9-15克。或熬膏服。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xt/4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