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常用解表中药名之由来

夏天我们应注意这些事项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20313.html

中药名释义(一)

解表药

/04/21

自古以来,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给孩子取名都有引经据典的习惯。而中药取名引经据典也是很常有的选择。

数以万计的中药名,蕴藏着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信息。常言道,闻其名如见其人。有些中药我们可以从名字上揣摩出它的功能主治,有些中药名则直接归经,有些则直接与产地相关联等等。

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或发表药。

我们今天就先来看常用的一些解表中药名是如何而来的吧。

麻黄

01

本品“其味麻,其色黄”(《本草纲目》),因色黄味麻而得名。

02

桂枝

“桂枝,即桂树之枝”(《本草便读》),“唯以嫩枝破卷成圆者用之”(《本草经集注》),因药用桂树之嫩枝而得名。

紫苏

03

紫,以其叶背色紫而名;“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本草纲目》)。主要根据颜色和功用而得名。根据其药用部位不同,又有“紫苏叶”、“紫苏梗”和“紫苏子”之名。

04

香薷

“薷,本作柔”(《本草纲目》)。因其气香,其叶柔而得名。

防风

05

“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本草纲目》),“能防御外风,故名。”(《本草害利》)。因功用而得名。

白芷

06

芷,初生之根干。本品药用其根,色白气香,故名。

07

细辛

“细辛其根极细,其味极辛,故名”(《本草便读》),因其形、味而得名。

羌活

08

“羌,古地名,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辞海》)。本品“以羌中来者为良,故有羌活……诸名”(《本草纲目》),因产地而得名。

09

辛夷

“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形、味而得名。《本草衍义》云:“以其花未开时,其花苞有毛,光长如笔,故取象曰木笔”,又名“木笔花”。又因“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春”(《本草拾遗》),又名“迎春花”。

葱白

10

“葱白,即葱之近根处白茎也”(《本草便读》)。因颜色而得名。

藁本

11

藁本“根上苗下似禾藁,故名藁本。本,根也”(《新修本草》)。因形状和药用部位而得名。

12

牛蒡子

本品药用其果实,在古本草中多以“恶实”为正名。《本草纲目》云:“其实状恶而多刺钩,故名”。恶实即牛蒡子也。又因其“外壳如栗球,小而多刺,鼠过之则缀惹不可脱,故谓之‘鼠粘子’”(《图经本草》)。“其根叶皆可食,人呼之牛菜,术人隐之,呼为大力也”(《本草纲目》),故又名“大力子”。

桑叶

13

本品因药用桑树的叶片而得名。因“桑叶以夏秋再生者为上,霜后采之”(《图经本草》),故又名“冬桑叶”、“霜桑叶”。

14

蝉蜕

本品为“蝉所蜕壳也”(《图经本草》)。故又名“蝉壳”、“蝉衣”、“蝉退”、“虫退”等。

柴胡

15

本品药用其根,在古本草中多以“茈胡”为正名。《本草纲目》解释说:“茈字有柴、紫二音。茈姜、茈草音紫,茈胡之茈音柴。柴胡生山中,嫩者可茹,老则采而为柴,……而根名柴胡也”。

16

升麻

本品“其叶似麻,其性主升,故名”(《本草纲目》)。根据形状及升浮之性而得名。

会员单位

深圳市和顺堂医药有限公司

精品中医药

就在您身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xt/50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