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西医middot科普春分至,

春分雨脚落声微,

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

可知早有绿腰肥。

今日是中国传统节气之春分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它反映了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

对我们生产生活以及保养生命健康的方式

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你了解春分这个节气吗?

让我们跟随传统医学科的科普文章

和它来一次美丽的邂逅吧

1春分的由来

春分是春天的第4个节气。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太阳黄经0°,阳光直射赤道,白昼、夜晚长短平分,又正当春三月之半,故称“春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分昼夜,二分春季,三分寒暑,所谓“春分”也。

《时训解》:“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说的是春分三候,春分日暖,黑羽白腹的燕子从南方飞来,一双双在屋檐下屋梁上衔泥筑巢,千花百卉在明媚的春光里竞相争艳,雷鸣隐隐,闪电渐频,仲春时节满目绿野,细雨绵绵,苔藓爬上石街,春风阵阵,柳絮空中纷飞。这就是春分之景。

春分在古时不单单是个节气,还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北方有送“春牛图”的习俗,江南有祭祀百鸟的习俗。古时因为生产力低下,各项农事除了人力外十分依赖牛。春牛图一般画着一头耕牛和一个牵着牛的“芒神”,寓意着人们风调雨顺的期望和丰收的美好愿望。待到春分之日,人们会互相赠送春牛图,提醒人们是时候修好农具、换好种,抓紧时间开始春耕生产。江南祭祀百鸟,一则感谢它们提醒农时,二是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

2气候特点

在气候上,春分时节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气温上升较快,黄河上游冰雪消融,流至下游波澜盛长,正值春分前后,沿岸桃花方华,故被称为桃花汛。江南地区气温已经上升到10℃,春意融融,杨柳青青,雨水充沛,莺飞草长,莓苔满地,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

此外,春分时节长期阴雨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有时会发生倒春寒的现象,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这类现象并不少见,大诗人苏轼就有诗记录,“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春分后突然而至的飘雪让苏轼分不清是雪还是柳絮,措手不及地寒冷让他有了“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的感叹。

俗语“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分一到就开启了春管、春耕、春种的大忙时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是湖北的谚语,“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说的是四川,无一不透露出劝耕赶农的热闹情形。但是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雨水依然偏少,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3人体特点

老子曰:“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故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与成,必得和之精。故积阴不生,积阳不化,阴阳交接,乃能成和。”“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阴日损而随阳,阳日益而鸿,故为暖热初得。”春分时节阳气方盛,阴气渐弱,以达到阴阳平衡。

春分时期的生活起居都应以“和”为要。尤其在情绪方面,要避免过度的情绪起伏,尤其是不要与人争吵、发怒。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属木应春,性喜顺畅条达。如果愤愤不郁,肝失条达,可以导致肝气郁结,出现胸闷、胁痛等不适。或突发大怒,导致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出现面赤、眩晕、头痛,甚至跌扑。人在愤怒时,呼吸会加促,心率上升加速血液循环,使得心肺负担瞬间加重,继而引起一些生理功能紊乱。调查结果表明,易怒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

4饮食宜忌

清代徐文弼《寿世传真》中提出在春三月“勿多食酸味,减酸以养脾气”,也就是建议在春季不要贪吃酸味食物,反而要减少摄入酸味食物,目的是为了养脾气。何谓“减酸养脾”?

何为酸?

中医理论中,中药的性能以四气五味来描述。四气亦称四性,是指寒、热、温、凉4种药性。五味指的是中药酸、苦、甘、辛、咸5种滋味。酸是五味之一,在中医药理论中,一般带有酸味的药物有收敛、固涩等作用,具体表现为可以用于止汗、止渴等。

减酸为何可以养脾呢?

这不但与中药的四气五味相关,还与中医理论中的五行五脏有关,木、火、土、金、水依次相生,金、木、土、水、火依次相克,相生、相克是五行调节机制中的正常规律。但如果一方过强、克制太过,则成为反常的相克现象,称为相乘。五脏之中肝对应木、脾对应土,肝木克脾土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肝木太盛,过于克制脾土,“木克土”的正常状态会变成“木乘土”的反常现象。

春分与肝相应,在春天本就肝木正旺,而酸味属木入肝,多食酸味助长了肝气,则肝木过盛,相克太过,出现肝木乘脾的反常状态,会妨碍脾本身的运化、升清等功能。所以在肝盛的春天,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以避免肝木太盛过于克制脾土,达到养脾的效果。所以,养生也并不一定在于要多吃些什么特别滋补的药品或食物,有的时候做减法更是一种养生的智慧。

5调和药物补泄

春分前后春笋上市,柔嫩清香,滋味鲜美,历来被誉为“蔬中第一品”。竹笋性味甘凉,具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作用。竹笋是低糖低脂肪高纤维食物,它含的粗纤维较多,有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解便秘之效,所以又被称为“刮油菜”,是一种有效的减肥保健佳蔬。也因为竹笋因含粗纤维和草酸钙较多,所以胃痛、胃溃疡、胃出血、肾结石及肠炎患者应慎食或忌食。

3月-4月正是鲫鱼最肥美的时候,肉质细腻,富含营养。中医认为鲫鱼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利湿之效。《医林纂要》:“鲫鱼性和缓,能行水而不燥,能补脾而不濡,所以可贵耳。”山药也有补脾养胃,搭配鲫鱼增加补益脾胃的作用。再加一点紫苏,既祛腥,又理气宽中醒脾,老少咸宜。

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为佳,“春菠”根红叶绿,鲜嫩异常,最为可口。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不过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所以吃菠菜时最好用沸水汤软,然后再炒熟。《本经逢原》:“凡蔬菜皆能疏利肠胃,而菠菜冷滑尤甚。”但一般适量摄入并不会引起腹泻,如果配以大米粥,更无利肠之虞。

6精神调摄

在春分时节,务必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心情舒畅。适当的户外活动有助于保持健康的情绪。在天气晴朗、春风和煦的时候,三五亲朋好友结伴外出踏青,呼吸下新鲜空气,放下工作琐碎,离开各种屏幕,或举目远眺,用心体会桃红柳绿的春日景象,莫负春光。

供稿:传统医学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xt/6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