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4日住院部妇产科会诊,患者王某,因“停经14周,恶心呕吐2月余”入院。入院后经中、西医结对症治疗,患者仍反复恶心、呕吐,伴乏力明显,食欲不振,偶有头晕头痛,胸闷气促,二便通畅,无发热畏寒,无腹痛腹泻等不适。综合中医四诊,患者舌质暗淡,苔白滑,脉象左关脉弦滑,右脉关、尺部沉弦,重按无力,皆系肝强脾弱,胃阳不振,胃气上逆所致。
故拟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吴茱萸汤加减,以抑肝扶脾,温通胃阳,降逆和胃为治疗大法。但考虑到患者反复恶心、呕吐数月,且饮食少入,脾胃阳气已极为虚弱,加上该患者为孕妇,对中药及闻到稍重气味的食物均未食先吐,故采用李东垣《脾胃论》中的用药经验,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不仅减轻用药的剂量,而且嘱咐患者减少每次用药的容量,少量频服。
甘草6g,党参12g,盐杜仲10g,黄芩6g,姜半夏6g,砂仁3g,柴胡6g,酒黄精12g,干姜6g,生姜6g,紫苏梗6g,桂枝6g,制吴茱萸3g,大枣10g。
患者依照医嘱服用中药,但患者服第一剂药后,立即呕吐而出。我劝服患者坚持用药,嘱咐她再减少用药剂量,一包药分两次泡服,患者服用后无恶心呕吐,坚持服用完3付,恶心呕吐明显缓解,开始有饥饿感,患者信心倍增,心情好转。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患者妊娠剧吐将近三个月,情绪低落,肝气郁结,肝气犯胃,胃气受损,从而导致恶心呕吐反复不愈。
患者服用中药一周后,恶心呕吐症状大为缓解,食欲增加,乏力改善,心情大好,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出院后,仍坚持中药调理,已返回学校正常上班。数月呕吐,仅以平淡之药治愈,即古人所谓“平淡出神奇”,由此,我自身也体会到,对于长期慢病患者,用药剂量不宜过重。学生时代,我读叶天士《临症指南》、李东垣《脾胃论》时,总以为他们用药太简单,用药剂量太轻,怀疑他们医案用药的真实性和效用性,但通过近些年的临床实践,时刻理解其中的要义。人病了,特别是如肿瘤术后、儿童、老年人、妊娠孕妇等人群,脾胃运化本来就虚弱,药多了或是用药剂量重了,只会加重他们脾胃的负担,反而影响吸收,最终影响药物疗效。
郑勇飞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