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集各家之长!
20世纪70-80,笔者运用自拟的足胻消肿汤,治愈数例顽固难愈的脚及小腿部严重浮肿的病人。这些患者,经西医诊断,有的是下肢淋巴回流障碍,有的是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治疗无效,又说需做手术,因而来请中医治疗。经用此汤随证加减,疗效颇佳,均得治愈。今将此汤的组成和用法以及验案一则,介绍如下。
(1)方药组成:焦槟榔12~15g,茯苓20~25g,木瓜10g,苍术6g,紫苏梗、叶各9g,生薏米30g,防己10g,桔梗4.5g,吴萸6g,黄柏10g,牛膝12g。
(2)适应范围:风寒湿之邪流注于小腿、足踝而致足及胻踝浮肿胀痛、沉重、麻木、筋脉挛急,行走障碍等。包括西医诊断的下肢淋巴或静脉回流障碍等引起的足、踝、小腿下部(胻)肿胀疼痛。
(3)组方原理:本方据《证治准绳》鸡鸣散加减而成。方中以槟榔辛温降气,质重达下,破滞行水为主药;辅以茯苓、紫苏散寒行气,辟秽祛湿;佐以生薏米,木瓜理脾行湿,舒筋活络;苍术、黄柏、防己益甚、祛水;吴萸温肝肾燥湿浊,桔梗宣肺气而利水;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为使药。全方共奏降气行水、祛湿消肿、舒筋活络、散寒温经之功效。
(4)加减法
①湿郁化热,症见足胻肿胀灼热,口干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者,可去吴萸、苍术、加重黄柏为12g,另加木通、泽泻、连翘、滑石等。
②兼有肾虚而腰酸腿软,足跟疼痛,尺脉弱者,可去桔梗、黄柏,加桑寄生、川断、杜仲等,或兼服济生肾气丸。
③若足胻浮肿,并见青筋怒张或皮下脉络缕缕,舌质暗或有瘀斑者,可加红花、赤芍、泽兰、瞿麦、白茅根等。
(5)验案举例:党某某,男,55岁,工人。年5月23日初诊
病史及现症:年始,左下肢浮肿10余年,以后渐至双足及下肢均浮肿胀痛,麻木筋挛,步履艰难,双足浮肿而至夏天不能穿鞋。近4年来加重,每到夏季即复发,逢雨天更加重。西医诊断为“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曾服多种中西药物均不效,西医建议手术治疗。今又发作如上述,且有头晕。观其舌苔薄白,切其六脉皆弦。约其每年夏季来治,连治3年。
辨证:湿邪下注,络脉郁阻,气机不畅而致足胻肿痛。属中医脚气病范畴。
治法:降浊利湿行气,佐以益肾。
方药:足胻消肿汤加减。
焦槟榔12g,木瓜10g,茯苓20g,生薏米30g,防己10g,吴萸6g,苍术6g,炒黄柏10g,桑寄生20g。
年6月3日二诊,足胻浮肿沉重感均减轻,舌苔薄白,脉沉细弦。上方茯苓改为30g,苍术改为9g,继服6剂。
年6月17日三诊,头晕及下肢浮肿均明显减轻,足胻仍感发胀,上方改焦槟榔15g,加红花6g,服12剂。
年夏共服上述中药68付,症状消失。年、年夏天均服上述中药预防。追访3年,未见复发。
年5月8日,患者来信说:“我因每年夏天左脚浮肿,达10多年(后来右脚也肿),医院一直没有治好。~年连续3年经您治疗,一年比一年好。年夏天我试着停服药,也没有肿。自年以来,苦恼17年的病根,在您的诊治下,终于解除了。”(本文原载于《焦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