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浑身是宝,但很多人忽略了紫苏梗的妙用

人们时常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比如一些自然奇观,以及一些特殊现象,往往令人叹为观止。在大自然中,中药也堪称一个小宇宙,其中奇妙的事情也比比皆是,比如同一个植物,具有两种相反的作用,如防风既能发汗、又能止汗;又比如同一种植物,它的叶片、根茎和种子的作用各不相同,如紫苏,紫苏叶、紫苏子、紫苏梗虽然都出自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但是它们仨却是三种作用各不相同的良药。

提到紫苏,可以说它浑身是宝,但相比紫苏的各个部位,紫苏子和紫苏叶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更深刻一些,而作为中医来说,从运用频率来讲,也的确是紫苏子和紫苏叶运用得更多一些。然而,紫苏梗其实也一样拥有不俗的养生实力,但是却并没有紫苏子和紫苏叶那么大的知名度,后世中医常常把紫苏叶和紫苏梗放在一起使用,名之为紫苏,但其实,紫苏叶和紫苏梗的作用并没有太多共同之处,应该分开使用才能发挥紫苏梗的妙用。

紫苏梗一般是等到紫苏子成熟之后才会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片,也可切片再晒干后入药使用。那么,紫苏梗究竟有一些什么作用呢?一般来讲,紫苏梗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的作用,可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等症,常规用法为水煎服,常规剂量为5~9克。

紫苏这味中药的药用历史比较悠久,早在《名医别录》中就有记载,认为紫苏可以“主下气、除寒中”,但紫苏梗被独立使用,则是在宋代的《本草图经》中,之后,紫苏梗渐渐被医家们认识到它的独特性,尤其在明清时期,紫苏梗的运用已经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古往今来,众多医家对紫苏梗的认识都是各有特色,明代医学家贾所学认为,紫苏梗“能使郁滞上下宣行,凡顺气诸品惟此纯良”,可谓一语中的;而清代医学家严西亭将紫苏梗的作用归纳为八类,即“疏肝,利肺,理气,和血,解郁,止痛,定嗽,安胎”,更是独具慧眼。而清代医学家著名医学家张志聪进一步指出,紫苏梗“能通血脉,故易思兰先生常用苏茎通十二经之关窍,治咽膈饱闷,通大小便,止下利赤白。予亦常用香苏细茎,不切断,治反胃膈食,吐血下血,多奏奇功”,更是将紫苏梗的运用直抵化境。

紫苏虽然浑身是宝,但很多人忽略了紫苏梗的妙用,其实,要想真正读懂紫苏梗的奇妙作用,只需要记住三个字,第一个字是“通”,第二个字是“顺”,第三个字是“宣”。关于紫苏梗的这三点你知道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df/10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