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逐瘀汤
《医林改错》。
五灵脂(炒)、当归、桃仁、甘草、红花各9g,川芎、牡丹皮、赤芍、乌药各6g,延胡索、香附各3g,枳壳5g。
将上药加水煎煮2次,合并药液,分2次服,每日1剂。
膈下逐瘀汤首见于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本方对于治疗膈下或少腹血瘀之证,有显著的止痛作用。临证时,多用于血瘀所致的胁痛、腹部胀痛、气滞停瘀等,为今人常用的活血化瘀方剂之一。方中红花、桃仁、当归、延胡索、川芎、赤芍、牡丹皮、五灵脂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乌药、枳壳、香附具有理气散滞的作用;甘草能调和诸药。全方配合严谨,具有显著的祛瘀止痛、行气活血之功。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瘀在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侧卧腹坠似有物,腹腔或其他部位有实质性肿块,按之坚硬或有疼痛和压痛。现代常用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久疟所致的肝脾大、血吸虫病、腹腔肿瘤、结节红斑、子宫肌瘤或甲状腺瘤和某些异常组织增生所致的瘢痕疙瘩等。
本方主治膈下瘀血之证。若见腹部有刺痛或压痛,兼有瘀血阻滞症状者,酌加白药、三七吞服;如湿热未尽,下痢血色较鲜红,脉苔有热象者,可加马鞭草、鸦胆子等。
本方应用不当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尤其对有明显出血倾向(出血不是以血瘀为主要病机者)、动脉硬化、血管脆性较大的患者,以及妇女的月经期,要慎用或忌用,否则,可耗伤正气,导致出血或使原出血加重。
现代应用1.残胃炎(胃次全切除术后)
治疗组45例,用本方加减丹参、香附各15g,五灵脂、黄连、枳壳、甘草各6g,桃仁5g,延胡索、紫苏梗、党参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锡类散2瓶,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42例,用多潘立酮、小檗碱口服。两组呕吐甚者均支持治疗。用药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分别为24例、11例,有效各19例,无效分别为2例、12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5.6%、73.8%。
2.淤胆型肝炎
治疗组22例,用本方加减:当归、枳壳、香附、柴胡、苦参、川芎各10g,桃仁12g,延胡索15g,茵陈30g,赤芍20g,红花、炙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丹参注射液加葡萄糖液静滴。对照组20例,用维生素C、维生素K1、门冬氨酸钾镁加葡萄糖液静滴苯巴比妥、泼尼松(黄疸消退后减至停用)口服。均1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2--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分别为20例、15例(Pく0.05),无效分别为2刨。5例,肝功能恢复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
3.小儿久泻
用本方加减红花2g,当归、牡丹皮、赤芍、乌药、五灵脂、甘草各5g,木香7g。脾胃虚弱型者,加党参、白术、山药、莲子各5g脾阳虚型加附子、炮姜各2g,肉桂1.5g,党参、白术、山药、莲子各5g。此为1岁量,2天1剂,水煎,每日分4次内服。结果48例中,治愈29例,有效13例,无效6例。
4.恶性腹水(病种包括胃、肝、胰腺及卵巢癌)
治疗组31例,用本方加味:当归、桃仁、五灵脂、红花、肉桂各10g,川芎、枳壳各12g,赤芍15g,乌药、猪苓各20g,玄参、车前草各30g,香附6g。腹胀加槟榔、厚朴;便秘加大黄;纳呆加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炒鸡内金;低热加金银花、黄芩;气促甚加紫苏子、五味子、旋覆花;腹痛甚加郁金、白芍、丹参。每日1剂,水煎服;用2~4个疗程。与对照组19例,均常规腹腔穿刺,每次抽腹水1~2L后,再用顺铂、地塞米松加生理盐水1L,腹腔内注射。每周1次。利尿、止呕,酌用抗感染及支持疗法。均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分别为10例、3例,部分缓解分别为17例、5例,无效分别为4例、1.1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7.1%、42.1%。
5.慢性结肠炎
用加味膈下逐瘀汤五灵脂、白术各12g,当归、赤芍、白芍、延胡索、陈皮、防风、枳壳、肉豆蔻各10g,川芎、醋香附各8g,补骨脂、赤石脂、蒲公英各15g,炙甘草6g。腹胀甚,陈皮易青皮,酌加厚朴、木香、莱菔子腹痛甚,白芍增量,加川楝子;脓血(或黏液)便,减白术、陈皮、川芎,加白头翁、黄芩、槟榔、马齿苋;纳呆加焦山楂、刘寄奴、神曲、莱菔子腹部有包块,赤芍增量,酌加红花、牡丹皮、桃仁便溏酌加白扁豆、党参、茯苓、诃子、乌梅。每日1剂,水煎取液3ooml,每日分2次保留灌肠15天为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结果24例中,痊愈13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8%。
注意:以上一些处方必须是专业医师开取,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药量有加减,切不可私自使用。以上处方都是医师基于实践得来,仅供大家参考,不可私自使用。
请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