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秋时,收神气,养肺脏,润燥气,忌悲志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xwdt/

金秋年华如何秋季养生

1

秋季对人体的影响

一、季节的由来和主要意义1、上古农耕文明产物“斗转星移”“定气法”公元前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2、现代“太阳周年视运动”(黄经度数)将°划24等分,每分15°为一节气,两个节气间隔15天左右。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老黄历”大贡献: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秋季的由来和主要意义天文学上秋季定法:如每年8月7-8日太阳到达黄经°时即为立秋。气象学上的秋季定法:根据平均温度划分季节。例如炎热过后,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22℃即进入秋季、<10℃时秋季结束,进入冬季。浙江要9月下旬入秋。季节转换意义:明确时候、农候、气候的三候变化,能够认知时节规律、指导农事、指导防病和养生。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生,长夏应脾而养长,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秋季:农历8、9、10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初秋:立秋到秋分温燥长夏中秋:秋分到霜降晚秋:霜降到立冬凉燥

秋季时令与人相应特征

三、秋燥对老年体质的影响

我国的秋季天高气爽,万物收敛,尚有秋老虎,昼热夜凉,气候由热湿逐渐转温燥转凉燥。老年人气血津液本已亏虚,更易受燥邪所伤。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唇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毛发枯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手足纹裂等。②燥易伤肺、干咳少痰,痰粘难咯、痰唾血丝等。四、秋季对老年情绪的影响①金性特质主清肃“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曰从革”,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的事物。古说“秋后算账”“秋后问斩”……②金秋对应情志为悲(忧),内应肺脏。古代医家认为,忧悲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一种情志,人在悲哀之极时易伤肺,见干咳、气短、咳血、音哑及胸闷等症。如《红楼梦》林黛玉过度悲忧患肺病而亡。秋风扫落叶花凋零,老年人容易触景生情,感伤悲观,又因身体日渐衰弱,精气亏虚,忧悲无望,进而损伤精气神,抗病能力明显下降,加速患病衰老。《黄帝内经》:“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悲则气消”就是过度悲忧,会耗伤肺气,意志消沉。“悲痛欲绝”则是过度悲哀致呼吸困难,或突然气绝死亡。临床常见经常过度悲伤者,更容易得癌症或疑难重症。

2

中医秋季养生理念

《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阳消阴长之时,人:收敛滋润养阴之季“金秋年华”“秋高气爽”“春华秋实”“秋收冬藏”,唐朝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养生理念重点:应秋时,收神气,养肺脏,润燥气,忌悲志……

3

老年秋季养生指导

1、精神养生《黄帝内经》:“四气调神者,随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志也”。老年人体能下降,功能减退,慢性病多,服药多难免情绪不稳,担心、焦虑、抑郁、悲观失落。养神乃四季养生之要!秋季注意情绪安稳,收敛神气,避免悲伤提醒自己不怨声载道,不灰心丧气,不悲观哀病,如今小康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现代医疗服务条件不断改善,有利增强抗病信心带病长寿!2、起居养生睡眠:养阴收敛阳气秋季早睡早起(冬季早睡晚起)。穿着:适时、缓慢增减衣裤,注意经常饮水润喉润肺。洗澡:适度减少沐浴护卫阳气、每周3次—1次(水温37-42℃)。增加户外活动日晒补充阳气:多晒太阳,辅助补钙强身健骨,预防骨质疏松症,防范抑郁症,温煦心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补足阳气,抵御冬寒预防冬病。3、食疗养生“肺气太盛可以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食偏酸:生津止渴,收敛肺气,如苹果、橘子、猕猴桃、菠萝、石榴、山楂、白梨等。食偏润:滋阴润燥,如银耳、甘蔗、芝麻、豆浆、蜂蜜、藕、黑枣等。少辛辣:避免发散削弱肺气,如辣椒、老姜、大蒜、韭菜等要少吃。食疗要点是养阴,养阴关键是防燥,并以养肺为先,选择进食益肺滋阴清润的食物。低脂、低盐、低糖、求新鲜!焯水、清蒸、水煮、去浮油!老人重视补药,进补四忌四宜:忌无病进补,既伤身体又费钱。宜食补!忌跟风进补,人家适合我不一定。宜问医!忌虚实不分,虚者才可服补药。宜辩体!忌过多进补,补药过量也伤身。宜适中!4、药茶养生辨识体质药食两用以药代茶降压降糖降脂平和质: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血压、血糖、血脂升高,平时无不适症状,但同时不同日经复查指标仍异常超标者。温白开水、绿茶、白茶、红茶、青茶、大麦茶、柚子茶、黄瓜汁、西红柿汁、菊花茶……湿热质(湿热内蕴):急躁易怒、头胀眩晕、目赤耳鸣、面部烘热、口苦气浊、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清热化湿:金银花10g,蒲公英10g,陈皮6g清热利湿:丝瓜络12g,玉米须12g,淡竹叶10g清肝泄热:绞股蓝15g,桑叶12g,野菊花6g气郁质(肝郁气滞):情绪低落、唉声叹气、食欲不振、舌淡红、苔薄白或腻、脉弦。理气化痰:厚朴花10g,萝卜籽12g,陈皮9g疏肝解郁:佛手10g,绿梅花6g,茉莉花茶10g理气和胃:佛手花10g,紫苏梗10g,豆蔻6g理气调神:合欢花10g,代代花10g阴虚质(阴液亏少):口燥咽干、手足心热、渴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补气:西洋参10g滋阴润肺:玄参10g,北沙参10g,麦冬12g滋阴养肾:铁皮石斛10g,枸杞子10g痰湿质(痰湿凝聚、痰聚脂凝):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口粘腻或甜腻感、面部皮肤油脂较多、胸闷痰多、喜食肥甘甜黏、便溏黏糊、懒言少动、舌淡胖边齿痕、苔腻、脉沉或滑。化痰理气:去毛枇杷叶12g,陈皮9g,生姜1片g化痰散瘀:陈皮9g,月季花9g,三七花6g化痰消食:陈皮9g,萝卜籽12g,山楂15g化痰降脂:陈皮9g,绞股蓝15g,苦丁茶10g化痰通便:牛蒡子15g,栝楼皮15g,胖大海5g血瘀质(气滞血瘀、瘀阻络脉):肤色晦暗、唇色黯紫、舌紫暗或瘀点、瘀斑、舌下络脉紫暗曲张、脉涩或结代。理气散瘀:萝卜籽12g,橘叶6g,陈皮6g活血化瘀:藏红花3-5根或玫瑰花6g,三七花6g,月季花6g补气活血:黄芪15g,三七花6g,玫瑰花6g补气消脂:黄芪15g,山楂15g,绞股蓝15g5、运动养生运动目的:调意念养神,调呼吸练气,调肢体轻柔。运动原则:持续定时,量力而行,动静结合。传统健身: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随机活动:转睛、搓耳、拍打、甩手、快走等。增加血液有氧循环,改善血液动力学,扩张周围血管,促进排钠,降血压并消耗血脂。增加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葡萄糖利用增加,降血糖消耗脂肪,有利减肥降压。10分钟达不到降血糖目的,20-30分钟降血糖作用最佳。有氧运动宜10分钟快走步,一般三高人群每日快走步,中老年每日走2次,每次30分钟。

6、按摩养生

拍手按摩手穴

6条经络30余穴位

拍手摩搓各1分钟

步散阳气疏通气机

促进气血经络畅通

防治心肺经络疾病

摩腹发热

由内向外环转摩腹

顺逆时针各约50次

消食减脂顺气通便

防治寒体胃腹不适

腹痛胃肠功能紊乱

大便稀溏或燥结秘

按揉足三里穴

按揉3分钟.叩敲2分钟

疏通经络.健脾养胃

舒缓宁神.平肝熄风

益肾保健.强身健体

保健要穴延年益寿

调治糖尿病.高脂血症

按压丰隆穴

小腿前外侧膝眼至外踝中点

按揉或叩敲5分钟

调治脾胃两大脏腑

除湿、祛痰、降脂

保养后天之精充足

按压承山穴

腿肚肌下尖角凹陷点

按揉或叩敲5分钟

调治脾胃两大脏腑

除湿、祛痰、降脂

疏通周身经络气血

按摩涌泉穴

足前部中凹陷处

拇指摩擦5分钟

至酸胀足心发热

往足前部推按1分钟

降压减压缓解疲劳

补肾安神有助睡眠

老年人,重养生;

秋养肺,食滋润;

慢添衣,御寒冷;

辨体质,巧食疗;

管住嘴,迈开腿;

多按摩,常足浴;

少操劳,忌抑郁;

寻快乐,益长寿!

文章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df/65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