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分享浙江省名中医章勤浙派中医

导语:年9月7日—9日,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主办、妇科分会承办的年妇科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派中医妇科学术经验继续教育学习班在嵊州举办。省级名中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章勤做题为《浙派中医妇科渊源现状与发展思路》的专题讲座,现将文稿上传,供大家学习、分享。

何谓中医学术流派?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流派是以名医和其传承人的群体作为主体,故流派中必有名医,但一个名医则不一定能成为流派,流派必定有其独到的学术思想,特色的诊治方法,流派也必定有其良好的临床疗效才能被广泛流传至今。浙派中医源远流长,中医妇科是其中的重要一支。

一丶浙派中医妇科的渊源及现状

早在东汉就有道士于吉(一作干吉)专为妇人治疾。公元九世纪,钱塘人郭照乾(字汝端)即以治疗妇科疾病而名闻四方。高宗南渡,宋朝迁都临安后,浙江成了当时全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大批北方名医南迁,促进了南北医学交流,浙派中医妇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开始形成著名的四大妇科流派,即萧山竹林寺女科、宁波宋氏女科、绍兴钱氏女科、海宁陈氏女科。元明至清,浙派妇科名家辈出,形成于清末的杭州何氏女科,原为绍兴钱氏女科外姓第二支脉,医术精湛,医名日著,现已传五代,是浙派妇科世家中的后起之秀。温州马氏女科、裘氏妇科与金华张氏女科在近代均美名远扬。

浙江中医妇科流派中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杭州何氏妇科、宁波宋氏妇科、温州马氏传统中医等。在国家中医药传承项目的支持下,浙江省拥有2个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浙江何氏妇科、浙江陈木扇女科,相继设立了何嘉琳、马大正、付萍、何若苹、陈颖异、陈学奇、章勤等国家级及省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挖掘、整理了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逐渐形成了浙江省中医妇科名医特色。

1.1宋氏妇科

列入宁波市级非遗名录的“宋氏妇科”,始于唐代宋广平,唐朝开元年间(~年)名医,通儒学、精医门、长望诊、专妇科,以医术惠泽乡里。也有史载,宋曾任太仆,系皇帝亲信,也是九卿之一,地位显赫。自宋广平之后,经过唐、五代、十国、北宋数百年的改朝换代,有关宋氏妇科的历史资料已经无从查考,我们能够推测到的,就是宋氏妇科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地走向丰富。多年来,宋氏妇科代代相传,宋、明、清名医辈出。传至南宋建炎年间,后裔宋钦随宋室南迁,卜居四明。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宋广平的第27代孙宋林皋,精于女科胎、产、经、带的调治,疗效卓著,名闻遐迩,医名冠浙东。林皋集历代女科之书,芜支陈言,独存精义,参合己见,经筛选,取灵验、切要之方首,撰成《宋氏女科秘书》,此书成于万历四十年(公元年),用传后世。“宋氏妇科”从此奠定根基。清朝宋氏后人宋金熙开始移住宁波城内,数百年间,代代相传。宋氏妇科在宁波的第一个诊所叫“杏春堂”,始于清朝。到了近代,宋氏妇科传人宋紫清在宁波谦和堂弄分设“济世堂”诊所。宁波于是出现了两个宋氏妇科诊所:“杏春堂”和“济世堂”。由于“济世堂”晚于“杏春堂”,因此宁波百姓习称“杏春堂”为“老宋家”,“济世堂”为“新宋家”。年,“新宋家”宋世焱奉宁波卫生局之命调入医院,出任中医妇科主任。同年,浙江省中医学院筹建,浙江省卫生厅到宁波邀请“老宋家”的掌门人宋溪云先生到杭州任职,因年事已高,故土难离,宋溪云先生力荐宋光济前往,“老宋家”宋光济从此离开宁波,调入浙江中医学院出任妇科教研室主任。年,“老宋家”,宋氏妇科第37代传人宋光济和来自宁波的“新宋家”掌门宋氏第41代传人宋世焱同时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我省第一批“浙江省名中医”。宋氏妇科擅长经、带、胎、产诸疾,尤其对不孕不育、痛经、产后病有独家秘方,由于用方轻灵,疗效确切,费用不高,深受患者好评,支脉广布于上海、杭州、武汉、嘉兴、舟山、象山等地,至今均有传人。

宋溪云

宋光济

1.2陈木扇女科

浙江陈氏妇科,自唐朝陈仕良始有记载。陈仕良,唐朝乾宁年间汴梁(今河南开封)人,以医著称于时,官至药局奉御。乾宁乙卯年(),奉昭修撰《圣惠方》,今佚。又撰食性本草十卷传至南宋。陈仕良之后有陈天益(陈谏十六世祖)、陈明遇、陈元忠等,数传而至陈沂。陈沂,字素庵,生于汴梁,建炎丁未年()随高宗(赵构)南渡,居临安(今浙江杭州)。陈沂治康王妃吴氏之危疾有奇效,得赐御前罗扇,奉诏出入宫禁,仕至翰林院,敕授翰林院金紫良医。子孙刻木扇象之,至今称陈木扇,木扇上刻有“宋赐宫扇、陈氏女科、君惠不忘、刻木为记”十六字,世居钱塘县。南宋有陈静复、陈清隐;元以后有陈玉峰、陈仪芳、陈明扬、陈南轩、陈东平、陈恒崖(即方志记载的陈惟康)等。其中陈静复、陈清隐刻木扇以传;陈玉峰曾官至宣抚使提举,后不仕元朝而承继祖业。

陈木扇

陈恒崖生陈林、陈椿。陈林号杏庵,于天顺庚辰年()医院,生陈谟、陈诰。陈谟任顺天府医学大使,卒于任上,其子陈鼎、医院医士。陈椿号橘庵,生陈赞、陈谨、陈言及陈谏。陈谏,字直之,号荩斋,明嘉靖(~)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陈谢,字左山,明万历时(~)人,祖籍钱塘,后迁居石门(今浙江桐乡),医名盛噪一时,治病多验,名闻遐迩,为“郡县妇科之冠”、“石门陈氏妇科之第一人”,著《女科秘要》,但仅为家藏秘本,流传较少。清初陈梦熊,字宇春,继承家学,博通经典,医名大振,复于王两相国先后赐匾额奖之其子,梦雄、之子陈德潜亦有医名。

道光间(~)陈善南,字嘉言,为陈沂第二十世裔孙。迁居海宁县长安镇,以陈木扇女科享盛名,续补陈氏女科秘要,善南之子陈宜南继承祖业。宜南传子维枚(字叔衔),叔衔才学过人,熟谙典籍,博通诸家,名震一时,为当时女科之冠,誉称八百年世医陈木扇女科。叔衔传其子嗣、堂侄韶舞(~)及堂侄孙筱竹等。陈鸿典,字云书,益精于脉诊,尤善妇科,四方就治者填户塞巷。著《陈鸿典所遗方书》。韶舞传子大堃,大堃幼秉家学,熟读经典,博采众家,师从崇德名医吴浩然(费伯雄之再门人),行医五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其临证广征博采,不拘一家之说。诊务纷繁,享有盛名。大堃传子学熹和学奇,医院。学奇十五岁随父亲临证,恢复高考后考入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毕医院工作,又师从全国名中医李学铭老师(叶熙春、史沛棠的学生),在杭州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是陈木扇女科第25代嫡传,全国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

陈韶舞

陈大堃

陈学奇

陈氏妇科,世相沿袭,目前,继家业者,尚存有桐乡、海宁、嘉兴三支,堪称之为历史悠久,代有传人。

1.3钱氏妇科

绍兴“钱氏女科”,世居山阴(今绍兴市)之石门槛,故又称“石门槛女科”。

据《语肥堂钱氏族谱》载:“第十一代(北宋末年)始操女科业,为钱氏女科之鼻祖也。”石门槛为钱氏世居之所。钱氏本为望族,原非以医为业,至宋代,钱氏之十一代裔孙,始治妇科。《嘉庆山阴县志》亦载云:“钱氏,自南宋以来,代有名家。至家垌,而荟萃先世精蕴,声远播焉”。

考钱家垌,字承怀,为钱氏第十四代孙,承先祖业,继世医志,撷前人之精华,参切身之体验,医名益盛。其子,廷选(十五世);孙,登谷(十六世);曾孙,琦瑶(十七世);茹玉(十八世),皆承家学,精胎产,且不外传,其传者,亦只传子而不传女。直到清代,十九世医钱宝灿,破除陈规,收授外姓徒弟二人:一为绍兴徐绍忠,一为杭州何九香(何氏妇科实源出绍兴钱氏),皆有医声,且已枝茂叶盛。当然,钱氏女科的传人仍绍其业,迄今已二十二世。钱氏女科家传秘本有《大生秘旨》、《胎产秘书》、《钱氏产科要诀》。现今老钱家妇科的掌门人钱知训医生的祖父钱少楠,在晚清时颇有盛名。钱氏治病自成一家,调经善用风药,治带下均伍以健脾之品,胎前以调养为贵,产后以通补为常。

1.4竹林寺女科

竹林寺位于浙江省萧山市城厢镇惠济桥北堍,建于南宋齐年间(—),至今已有年历史。开山祖悟真禅师,择此清净一席之地,诵经宣佛,始名“古崇寺”。高昙禅师积资筹金,在原址“古崇寺”的基础上扩建振兴寺院,更名为“资国看经院”,所以高昙禅师应为竹林寺女科僧医的创始人。到太平兴国七年(),更名为“惠通院”,僧医皆以治妇科病而著称。在竹林寺妇科发展史上贡献较大,名声最隆的是静暹(晓庵)禅师,他殚精极思研究妇科,医术高超。至南宋绍定六年六月(公元),医僧静暹(即晓庵)用秘方治愈了理宗赵昀谢丽清皇后的重病,理宗帝赵昀赐封他为“医王”,并御书“惠济寺”,又赐“晓庵”、“药室”而匾,建医王十世。萧山竹林寺女科方书,各种刻本、抄本达数十种,现在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还保存有37种之多。秘制“太和丸”和运用“生化汤”曲尽其妙。所传秘方为调经、胎前、产后三门,共症及方,用药种,内服有汤、丸、散、酒等剂;外用有洗、熏、搽等剂和药熨。竹林寺女科历经沧桑,兴衰交替。垂至世寺僧绪辉,早年还俗。绪辉长子祖尧(-)就读于南京国医,次子寿椿(-)就读于浙江中医专门学校。兄弟毕业回原宅悬壶,并仍在竹林寺内轮流坐诊,以“宋敕十世医王竹林寺女科”自称。年指定寿椿长子陈拯民为竹林寺女科传人,医院,开设“竹林寺妇科特色门诊”。年指定陈拯民主任弟子岑苏医师为竹林寺女科学术继承人,医院开设竹林寺妇科特色门诊。

1.5杭州何氏妇科

何九香,清代道光、光绪间(公元—1年),钱塘(今杭州市)人。从绍兴名医钱宝灿游,生平勤奋好学,崇尚实践,深研妇科诊治,颇多心得。时浙江抚台因其女“经闭腹膨”,疑为不贞,何氏诊之,力辨其非,用药后,下瘀血盈盆,其恙即痊,由是医名大振。子穉香(公元—年),承其业,亦负盛名,“石牌楼”诊所门庭若市。不仅医术精湛,更热心中医事业,担任杭州国医公会执行委员,对当时民国政府歧视中医,试图取缔中医,更是大声疾呼,发表文章、谈话,争取中医的地位和将来。何氏第三代代表性传人为何子淮(-)、何少山(-)兄弟。他们幼承家训,尽得其传。杭州解放初期,坐堂于“何九香女科诊所”的何子淮、何少山俩兄弟响应党中央提出的“联合起来,振兴中医”的号召,医院,开设中医妇科和病房。年又向国家捐献何氏秘方“定呕饮”,获政府嘉奖。二人在医术上法古不泥,借鉴现代医学理论及检测方法,以助诊断,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将何氏妇科流派推向高峰。何氏医术得到国内妇科界的广泛认可,仁名远播全国甚至海外。二人分别为全国第一、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何氏女科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是何嘉琳(-)。何嘉琳系何少山之长女,医院,并工作至今。先师从父亲何少山,后又作为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何子淮的学术继承人,尽得二老真传,为全国第三、四、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成为何氏妇科代表性人物。何氏第四代亲嫡传人中从事医务工作共有7人,其中在国内行医者有4人,在欧美行医者3人。何氏历代传人均怀仁心,广传医术,许多外姓弟子均成为妇科名家,他们均有继承、有发扬,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章勤成为何氏第五代传人。医院妇科作为何氏妇科传承基地,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何嘉琳

1.6马氏妇科

温州马氏传统中医始于年明末,马银潢首创眼业,至今已有多年,共传承14代。在传承至第四、五代时,眼科事业达到一个高峰,清代医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昔客东瓯,闻马氏点眼药粉为天下第一,见其修制……著效异常。”随着时代的发展,从第十世起,对中医妇科就有了颇高的造诣,第十代马寿镇仍以眼药维生,马寿洛善于内科,马寿炯则转以妇科著名,擅长治疗女性不孕症,他的学生便有声震温州的名医陆幹夫,马大正,马氏传统中医第十二代,中医妇科第四代传人,马氏妇科创始人。第三、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先后出版著作9部,填补国内空白4部(妇产科发展史、中医妇科临床药物手册-国医大师许润三序言称我国第一部妇科专科药物著作、中医妇产科辞典、妇科证治经方心裁)。精通妇科历史、药物、经方、外治法,创制诸多方剂和疾病的治疗方法。

马大正

1.7金华张氏妇科

张氏家族自曾曾祖父张肇畿于晚清到现在行医已经有余年,历经五代。

第一代:张肇畿于十九世纪中后叶本于当时杭州城、丽水城为官,但是因为当时时局动荡政局不安,本着大丈夫不为良相变为良医的原则从官场退下,而在杭州开始行医。第二代:张癸生于十九世纪未,自幼随父亲学医,但是又因各种原因而从杭州移居金华,并于金华小码头、放生塘等多地行医。最后于年定居金华县罗店村并正式挂牌行医。第三代:张兆智自幼随父亲学医,并19岁时开始独立行医,并因独特的治疗效果扬名于八婺大地。且参与编写《中医妇科经验录》、《浙江省药用植物录》等多本实用书籍。第四代:张华山金华市名中医、医院副院长。于幼年随叔父张兆智学习中医,并创有院内制剂“阴洁康洗液”“温经化瘀合剂”效果颇佳。张丹山金华市名中医,随父张兆智学习中医,尽得真传。用药精简,效果极佳,名传八婺。第五代:张科发随伯父张华山学习中医十余年,得其传承,对于不孕不育、胎动不安、痛经、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颇有心得。张科进随父亲张丹山学习中医十余年。

张氏妇科擅用单方,倡导药食同疗,强调天人相应,在很多处方中张氏妇科春加紫苏梗、夏加藿香、秋加防风、冬加生姜。收效颇好。

张兆智

1.8裘氏妇科

裘氏妇科发源于武林钱塘,由国家级名老中医裘笑梅(—)汲取我国上千年中医文化精髓、结合当代科学研究成果、积累大量临床实践经验、融入自身体会而创立。裘老临床强调脾、肾两脏在妇科发病学上的重要性,在治疗妇科疑难病症,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痫、不孕不育、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及ABO血型不合所致流产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开发研制了妇乐冲剂、孕宝、妇益冲剂、妇宁胶囊等国家新药。裘氏妇科迄今已传三代。

裘笑梅

所有的经典皆需时间的磨砺,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古代有“医勿三世,勿服其药”之说,家学渲染,禀承祖业,深入研究,使臻完美,而成世家。且医学世家,代有名医,这正是由于这些医学世家,经历了长期积累,医疗水平的确较高,加之病人对世家医技的信赖,使得世医的医名易鼎盛于乡闾。这些世医,各有绝技,有的已传40多世,延绵一千多年,充分反映了地方特色,为浙江中医妇科的发展作出了可贵贡献。

1.9杭桐许氏妇科

第一代:许小仙(-),近代坊间名医,著有《女科脉诀摘要》传世。

第二代:许仲凡(-),解放初为杭城十大名医,早年加入农工民主党,任杭州市政协委员,年加医院(医院),医德高尚,医技精研,屡起沉疴痼疾,名噪远近,有“半仙”誉称。年被评为首批浙江省名老中医,为浙江省首届西学中班指导老师,学生中不少已成为名中医。在浙江省中医药界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医名远播,久盛不衰。

第三代:许子春(-),主任中医师,为桐庐桐君药祖国医馆主要奠基人和名誉馆长,桐庐县中医药事业发展顾问、杭州市名中医,杭州市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在杭州及桐庐县内外医教并行50余年,医疗,教研相长,带教中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国外留学生50余人,在浙江省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许子春

第四代:许振(-),主任中医师、桐君药祖国医馆副馆长,杭州市名中医,杭州市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优秀指导老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负责人,桐庐县首届创业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津贴获得者。被聘担任国家、省、市级7个学术团体的副主任委员、专业委员。许晓哲(-),杭州市医院主任中医师,杭州市名中医候选人。两位一起总结许氏学术经验及部分临床验案举例汇编入《杏林精要---杭州市名中医学术经验集》。并帮助完成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筹建、日常运行及各项公益诊疗活动、临床带教活动等。

第五代:江祿萍、焦蓓蓓、蒋芳芳、方玲娣、郑琳、许珒、程天阳等,均传承许氏中医流派学术经验,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建树。

年6月被授予桐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丶浙派中医妇科发展思路

2.1进一步挖掘各流派的文化,明晰传承脉络

浙江中医妇科的四大流派均已传承千年以上,流派文化需要我们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整理将其挖掘出来,同时要理清流派形成的历史渊源,整理流派传承人的代表性著作。通过国家中医管理局流派工作室的建设,绍兴钱氏(杭州何氏)及陈氏妇科的传承脉络已比较清晰,但有些流派由于传承年代已久,迄今已传几代存有各种版本,亟需后人去梳理出清晰的流派传承脉络。

2.2总结整理出版浙派中医妇科学术思想及诊治特色

“一源多流、流派纷呈”是中医临床与学术传承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总结流派学术思想时,我们要比较历代传人学术观点、学术论著,探索流派思想学说的历史发展演化规律,挖掘对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具有开创性和指导意义的学术观点,凝练出本流派的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进一步完善各个流派的学术思想及诊治特色。挖掘更多的浙派中医妇科,符合以名医和其传承人的群体作为主体,家族传承为主线,有其独到的学术思想,特色的诊治方法。

2.3开展浙派中医妇科临证经验的巡讲

借鉴“浙派中医”品牌的宣传力度和方法,在全省范围开展浙派中医妇科临证经验的巡讲,让流派经验惠泽更多人。

章勤

赞赏

长按







































刘云涛做客CCTV品牌影响力
刘云涛做客CCTV品牌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ulutongt.com/zglj/26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