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紫苏原变种

紫苏(原变种)[拉丁名:Perillafrutescens]来源于唇形科紫苏属。别名紫苏(通称)、紫苏叶、紫苏子、紫苏梗、香苏、水苏、红苏、赤苏、紫菜、红苏、红紫苏。

一年生、直立草本。茎高0.3-2米,绿色或紫色,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叶阔卵形或圆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先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膜质或草质,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贴生柔毛,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与中脉在上面微突起下面明显突起,色稍淡;叶柄长3-5厘米,背腹扁平,密被长柔毛。轮伞花序2花,组成长1.5-15厘米、密被长柔毛、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约4毫米,先端具短尖,外被红褐色腺点,无毛,边缘膜质;花梗长1.5毫米,密被柔毛。花萼钟形,10脉,长约3毫米,直伸,下部被长柔毛,夹有*色腺点,内面喉部有疏柔毛环,结果时增大,长至1.1厘米,平伸或下垂,基部一边肿胀,萼檐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中齿较小,下唇比上唇稍长,2齿,齿披针形。花冠白色至紫红色,长3-4毫米,外面略被微柔毛,内面在下唇片基部略被微柔毛,冠筒短,长2-2.5毫米,喉部斜钟形,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侧裂片与上唇相近似。雄蕊4,几不伸出,前对稍长,离生,插生喉部,花丝扁平,花药2室,室平行,其后略叉开或极叉开。花柱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径约1.5毫米,具网纹。花期8-11月,果期8-12月。[1]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不丹,印度,中南半岛,南至印度尼西亚(爪哇),东至日本,朝鲜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日本。[1]

本植物在我国栽培极广,供药用和香料用。入药部分以茎叶及子实为主,叶为发汗、镇咳、芳香性健胃利尿剂,有镇痛、镇静、解*作用,治感冒,因鱼蟹中*之腹痛呕吐者有卓效;梗有平气安胎之功;子能镇咳、祛痰、平喘、发散精神之沉闷。[1]

叶又供食用,和肉类煮熟可增加后者的香味。种子榨出的油,名苏子油,供食用,又有防腐作用,供工业用。[1]

紫苏在中国常用中药,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鱼片时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在中国少数地区也有用它作蔬菜或入茶。紫苏叶也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种子也称苏子,有镇咳平喘、祛痰的功能。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紫苏在中国种植约有年历史,明代李时珍曾记载:“紫苏嫩时有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可见紫苏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很常见。中国人用紫苏烹制各种菜肴,常佐鱼蟹食用,烹制的菜肴包括紫苏干烧鱼、紫苏鸭、紫苏炒田螺、苏盐贴饼、紫苏百合炒羊肉、铜盆紫苏蒸乳羊等。另外,在南方地区,在泡菜坛子里放入紫苏叶或杆,可以防止泡菜液中产生白色的病菌。

韩国的紫苏变种的叶片比日本青紫苏要更大、更圆、更为平坦,而且锯齿较为细密,一面是紫红色,一面是绿色。韩国人用紫苏制作泡菜,基本上在全世界的韩国货商店中都有紫苏泡菜罐头销售,在这种罐头中,每两片紫苏叶包裹着一个红辣椒。新鲜的紫苏叶可用来制作沙拉。紫苏子用作肉类食品的调料,也用来制作紫苏芝麻盐。韩国人在吃烤肉习惯用新鲜的紫苏叶或辣椒叶搭配,而韩国人掀起了用紫苏叶补钙的热潮,因为紫苏叶富含钙质。

越南人用在炖菜和煮菜中加入紫苏叶,或者将紫苏叶摆放在越南米粉上作为装饰。他们使用的紫苏品种的叶子一面红中带绿,一面是紫色,与日本紫苏品种相比香气更浓。

本植物变异极大,我国古书上称叶全绿的为白苏,称叶两面紫色或面青背紫的为紫苏,但据近代分类学者E.D.Merrill的意见,认为二者同属一种植物,其变异不过因栽培而起。又白苏与紫苏除叶的颜色不同外,其他可作为区别之点的,即白苏的花通常白色,紫苏花常为粉红至紫红色,白苏被毛通常稍密(有时也有例外),果萼稍大,香气亦稍逊于紫苏,但差别微细,故将二者合并。[1]

1.本







































得了白癜风能治好吗
云南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lj/27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