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反映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
目前,我们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攻克深度贫困难题,要实现稳定脱贫,必须要高度重视产业扶贫。而产业扶贫主要是指在贫困地区或贫困群体中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通过产业发展让贫困者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机会的一种扶贫模式。在现有的扶贫实践中,产业扶贫已经成为最具活力的扶贫模式。
“脱贫攻坚战‘五个一批’工程中,产业扶贫是处于第一位置的工程。”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武强介绍,拔穷根关键靠产业,尤其贫困村要有自己的产业发展路。大山行路意志坚,按照“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思路和扶贫产业发展目标,以及市委、市政府及市国资委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结合集团公司发展定位,产业集团扶贫工作的主模式就是产业扶贫,“我们要充分利用集团的各项资源和特色优势,将产业人的扶贫意志、扶贫思路、扶贫资金乃至扶贫情怀带到基层,建设新农村。”
近日,我们走访产业集团扶贫一线,看到了黄土地里这样生“金”。
▲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武强(左三)为贫困户送去“精神食量”
将金融“活水”引入扶贫产业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是减贫脱贫的“助推剂”。除了对口扶贫的简单资金“输血”,产业集团更注重用金融服务助推具备产业扶贫能力的企业或产业“造血”。
我们从集团旗下湘潭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潭担保”)获悉,为更好服务初创型的“三农”企业,促进惠农经济发展,湘潭担保降低了中小微企业准入门槛。
比如,“成立期限门槛由1年变为半年”。湘潭担保负责人介绍,为减轻“三农”企业融资成本,公司特降低了担保费率,担保贷款万元以内的自年12月1日起按照每年1%收取担保费率,真正实现了“全省最低”;再比如,针对出口信用证打包项下担保额度不超过1万的贸易融资,湘潭担保还为其争取到1%的担保费补贴及30%的银行利息补贴。
以湘莲产业为例,连续3年来,湘潭担保为湘潭华为湘莲有限公司开辟绿色审批办事通道,更时常送来授信支持的“及时雨”,想尽办法给予了最优惠的减负政策支持。该负责人介绍,因为流动资金注入,-年,华为湘莲不仅稳定发展了原有湘莲产业,更拓展了中药材种植销售业务,供应了超出药典标准要求数倍的紫苏叶和紫苏梗。由于华为湘莲对原材料的品质要求得到了各大制药厂的信赖,今年,受制药厂委托,华为湘莲再流转土地亩种植紫苏,预计达产可再增加收入万元,新增利润万元。
“感恩湘潭担保多年来不离不弃。”华为湘莲负责人介绍,“对于紫苏种植亩项目,我们汲取了湘潭担保的产业扶贫建议,采取订单农业与当地紫苏种植合作社合作模式,与当地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共享金融‘活水’浇灌的成果。按照每户种5亩来算,就有户农户受益,我们给了种植户每亩2元的保底收购价。”该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已有15户36人贫困户参与其中,并实现了脱贫。
从长远看,紫苏种植项目还调整优化了当地产业结构,培育发展了当地的农业产业,解决了大量贫困户的就业难题。基地建成后,公司带领种植户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开展无公害紫苏种植及紫苏产品精加工,增加紫苏附加值,形成规模化优势,有效拉长产业链条,为贫困户不再返贫提供了持续保障。
从湘潭担保的扶贫实例不难看出,立足于农业产业化的扶贫之路,与贫苦户走得更近、更亲。
而从投资引导来看,近两年,产业集团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及精准扶贫战略号召,充分调动旗下基金公司市场投资效能,共计签约投资7.亿元,全力支持惠农产业发展。
一方面,挂牌成立农发基金,主要投向农田水利、农村设施等公益性项目,农业示范园(片)和农业产业化等三产融合项目;积极对接农发基金项目库企业,投资11家农业企业,合计1.22亿元。另一方面,从年至今,集团农发投先后签约投资6.亿元用于农业产业项目,包含梅林生态、华阳构树、湘潭新湘农等重要农业企业,旨在通过培育新型农业产业,最大程度地带领当地村民发家致富。
▲湘潭担保为华为湘莲及时送来授信支持
将贫困户纳入农业产业链
谈到农业产业化扶贫,先说说湘潭新湘农经营的沙子岭猪产业。
近日,我们走访湘潭县青山桥镇青山村,68岁的刘光明从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伴手中接过猪草篮子,朝着自家猪圈走去。刘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两口全靠低保维持生活。去年,育种站旗下湘潭飞龙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龙牧业”)免费送来了4头沙子岭猪,猪喂了6个月后出栏,老刘净赚元,尝到了甜头的老刘今年主动要求养2头母猪。站在猪圈旁,老刘问起母猪配种的事,飞龙牧业工作人员的话给老刘吃了一颗定心丸:“你只管养,疫苗、药品、配种、销售还是我们全包。”像刘光明这样的贫困户,飞龙牧业首批便帮扶了22户,由于沙子岭猪生长快、耐粗饲、容易喂养,农户投入的直接成本普遍在元以下,户均收入超元,利润超元。
沙子岭猪是湘潭的地标产品,农民历来就有养沙子岭猪的习惯。湘潭县、湘乡市、雨湖区以沙子岭猪特色养殖为基础,探索实践出了“政府+项目+企业+贫困户”的沙子岭猪特色产业链扶贫模式。“政府以奖代补投入万元,将扶贫资金物化为沙子岭猪,免费发放给贫困户。”湘潭新湘农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延长产业链,许多旗下公司在长沙、杭州等地开设了10多家直销门店,以“贫困户散养+公司保底价回收+直销门店销售”的模式,实现了生猪“繁、养、销、加工”全产业链扶贫。
无独有偶,集团子公司聚宝金昊农业高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宝金昊”)产业扶贫带动力量也很强。
“千企帮千村”,聚宝金昊的水稻种植产业扶贫模式值得借鉴。今年,聚宝金昊选择雨湖区姜畲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内的清泉村、石龙村作为水稻种植产业扶贫村,对两村名贫困人口进行了直接帮扶。
“我们通过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统一提供水稻种子、统一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统一提供农药化肥等农资,采取优质优价的收购方式,开通稻谷收购绿色通道,统一保底收购,与贫困户建立起持续稳定的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并与帮扶对象签订产业扶贫帮扶协议,受益年限5年。”聚宝金昊负责人介绍,项目投入到贫困户的资金总额为56万元,标准为元/人。
该负责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帮扶期间,公司免费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水稻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平均按1亩/人,种子元、农药80元、化肥元(农资具体费用以台账为准),年合计量化到贫困户的资金为元/人;公司在帮扶协议的约定下,平均按1亩/人,保证每年按国家粮食保护收购价保底优先收购本项目贫困户生产的所有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稻谷,其中优质稻收购价格根据不同品种在最低收购价基础上再上浮15%-20%。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丰年歉年,聚宝金昊都自觉维护粮食收购秩序,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使贫困户生产的所有稻谷能顺利销售,确保效益。
“所以,平均按1亩/人计算,贫困户除了财政资金补贴元/人/年,在优质稻收购上还享受实施主体的加价收购政策,年量化到每名贫困对象的增收金额为.4-.1元。”该负责人透露,目前,两村的稻谷收购工作已全面完成,产业扶贫收益也全部兑了现。
▲支部党员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宣讲政策
将股份“分红”带入贫困村
今年年底,产业集团联点帮扶的韶山市韶阳村、驻村帮扶的湘潭县方上桥村村民们将拿到村上集体经济“分红”。
“今后,我们村61户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每人每年可以拿到最低不少于元的集体经济分红!”10月底,韶山市韶阳村许多村民聚集在韶峰山泉水有限公司,见证了村委会与水厂、江苏泰富集团就产业扶贫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签约,该项目共引入外来产业扶贫资金超万元。
作为资本引入方的产业集团,不仅为韶阳村带来了资金“活水”,还带来了产业投资发展机遇。经过多方努力,村委会还与江苏泰富集团签订了茶叶产业基地共建项目,今后,韶阳村将依托优势,发展成集天然山泉水加工、工业旅游、茶叶采摘生产、民宿康养等于一体的示范地。
对于村民关心的产业扶贫红利问题,该村党总支书记辜幼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她说,一方面,韶阳村村委会与水厂开展委托帮扶,合计投入近3万元用于水厂改扩建,以提高产能产值,其中有33.4万元是按元每人测算,位贫困对象的“入股”资金,连续5年双方同股同利,每位帮扶对象年均将获得不低于元的利益分红,且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如果贫困户家里有6口人,那么一年下来就有不低于2元的固定分红,效益好还会分得更多,元只是保底数。”
另一方面,通过“公司+农村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改扩建后的水厂及亩茶园还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多个就业岗位,一年能产生约万元的劳工工资。下一步,韶峰山泉水有限公司将新建厂房0平方米,更新3条全自动小分子矿泉水生产线,并连续5年为村集体提供合计10万元的集体经济建设经费,反哺公益事业。
“连续5年的保底分红,也能大大降低帮扶对象返贫机率。”产业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韶阳村走的是一条资产股份化、村民股民化的产业扶贫之路,为当地精准扶贫与产业盈利找到了平衡点,具备一定的长足发展优势。
11月底,我们走访方上桥村,也感受到了当地贫困户产业脱贫致富的满满喜悦。
两年前,9.6平方公里的方上桥村农业人口户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95人,传统种养殖和外出务工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村集体收入为零。两年后,43户94人贫困户已顺利脱贫,产业振兴也陆续出了实绩。
今年5月,方上桥村注册成立方上文化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万元,社会资本占股60%,村集体占股40%,既为产业扶贫提供了实施主体,也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目前,公司已启动花卉研学基地、蔬菜基地、百果园、农家乐等产业项目,部分正在完善前期工作,蔬菜基地已取得较快的建设进程。
我们看到,占地36亩的蔬菜基地已完成土地平整,从上空俯瞰,宛如一幅红棕色的高质感油画。这里曾是矿山整治后的空闲荒地,为节约集约用地,村部将遗弃的山岭移平,荒地改为耕地,种上了经济作物,每亩经济效益可从原元左右增收到0元。“这里播下了油菜种子,丰收成果将与村民共享。”产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公司优先与贫困对象签订蔬菜种养劳务协议,种养人还能享受元每亩政策补贴,多劳多得。
▲韶山市韶阳村产业扶贫项目签约现场
将扶贫意志“种入”田野乡间
阡陌交错通行,水塘波光粼粼,绿杨芳草点缀在房屋前后,冬日里的方上桥村依旧是一派恬静的田园风光。难以想象,两年前,这里还是道路坑洼、水渠堵塞发臭、闲置地荒草丛生,甚至村“两委”办公处有些破落,管理团队和办公制度都没有组建完善。
火车跑得快,还靠车头带。
年初,联点市领导多次现场调研,把脉开方,决定先从组织建设和顶层设计谋篇开局,将方上桥村的基础薄弱弊病逐一剔除,并结合当地人文地理优势,在市县文旅部门指导下,规划出一条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
第一步,筹资将临时租赁的村部办公室重新选址改扩建,把行政、后勤、财务管理队伍搭建起来,把标准化管理考核制度上墙上心,把村“两委”与村民办事交心的渠道打开。就这样,如今方上桥村不仅拥有了两幢崭新的办公楼,群众办事有专门的接待大厅和窗口,还吸引了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射埠镇综治专干加入驻村帮扶队,扶贫路越走越宽。
“乡村旅游”富不富,还得先修路。
年至今,产业集团筹资投入余万元,山塘清淤硬化26口,南干渠沿线新建公路桥2座,危桥改造3座,村组道路路基6公里,硬化2.51公里,危房改造10户,农电改造苏冲组,疏浚向东渠、幸福渠、谢家支渠,全新的村部及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制定村规民约……
采访当天,行车穿过主干道,起伏感不大,道路平整度较高,双向会车较为顺畅。为确保交通便利及行车安全,村庄以“两环一轴”主路规划布局,联通乌石镇和石潭镇,村道路幅宽不低于3.5米,厚度不低于20公分,主干道及分叉口路幅增至4.5或5米。“下一步,我们要启动‘美丽屋场’专项行动,投入专项经费,对全村实施硬化、亮化、美化工程。要想引客营商发展乡村旅游,‘颜值’和‘品味’一个也不能少。”产业集团驻方上桥村扶贫干部罗庆军认为。
11月底,我们走访多位贫困户,听到了许多暖心声音。
“产业集团的帮扶队每周都来,我好感激。”73岁村民周国英丈夫是聋哑人,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媳妇远走打工,18岁孙女在就读高中,谈起这些她便湿润了眼角。“这60只鸡苗、株茶树苗是帮扶干部送来的,房顶石棉瓦也是他们争取了元补助帮忙换的,孙女每年还能拿到0元的学费补助……”
而让我们最难忘的,是产业集团及村“两委”将乡风文明“引爆点”放到了学校。
今年4月至5月,方上桥村联合方上桥中学创新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