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我国传统有从冬至开始“数九”的习俗,即从冬至日算起,每九日为一段落。冬至这一日为“一九”的头一天,直至“九九”数尽共八十一日(其中三九最冷),寒冷方算告结束。
所谓“冬至一阳生”,是指此时人体生发的阳气还是微弱的小火苗,极易因感受风寒而熄灭,寒甚伤阳每多导致疾病发生并迟迟难愈。
湖南中医院旷惠桃教授介绍:保暖御寒乃冬至养生第一要务,需要注意随时添衣物,做到避“三冷”,保“三暖”。
避“三冷”避冷风冬至时节不时有寒流侵袭,寒邪易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从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注意及时保暖,以防疾病发作。避冷水冷水浴能提高人体对寒冷的快速适应力,但有些人不适合冷水浴,例如高血压患者的皮肤一接触冷水,就会引起体内血管急剧收缩,使本来就高的血压更高;关节炎患者的神经受寒凉刺激后,病痛会更加剧烈;另外,一些容易过敏的人群也不宜进行冷水浴,否则其过敏反应会更加强烈。
避生冷饮食生冷饮食会损伤脾胃的阳气。生冷食物容易刺激到胃部,使得它不正常的收缩,轻则引起食欲不振,重则还可能会导致呕吐、抵抗力降低等,大量食用还可能导致急性胃炎的发生。
保“三暖”头暖“头为诸阳之会”,而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发掉,气温越低,从头部散发的阳气越多。寒冬时节,如果不重视头部保暖,让头部经常暴露在寒冷气候中,“寒性收引”,会使头部血管收缩,全身肌肉紧张,易引发头痛、身痛、神经痛、感冒、鼻炎、肠胃不适甚至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建议中老年人和小孩外出时最好戴一顶合适的帽子,以防风寒侵袭。背暖中医认为,“背为阳”,总督人体一身的阳气。风寒从背部经络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失衡,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可诱发多种疾病。而人体背部与经络内脏相连,若受到风寒袭击后,很容易引起胃脘疼痛、肺炎咳喘、腰酸背疼、颈椎、腰椎病复发甚至诱发心脏病、心肌梗死等重症。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宜加穿一件贴身的保暖背心以保背部温暖,另外中午尽量晒晒太阳,对暖背也很有益处。足暖俗语说“寒从脚起”。现代医学认为,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循环不畅,足部容易发冷;此外由于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能力弱,而且许多穴位与人的内脏相对应,脚部受凉就会引起许多脏腑不适。而天寒地冻时,寒湿之气极易会从脚部直逼体内,引起人体呼吸道毛细管收缩,纤毛活动缓慢,容易诱发感冒、风湿病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女性则易发痛经、寒性关节痛等。所以寒冬季节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鞋袜温暖干燥,并多做脚部锻炼和暖足。暖足方法
踮脚运动双脚并拢站直,踮起脚后跟,脚掌、脚趾着地,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步幅甩臂行走,每天20分钟左右。注意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苏梗桂枝生姜汤泡脚紫苏梗、桂枝各30克,生姜10克,加水半盆煮开5分钟,趁热泡脚、泡手25--30分钟,有散寒除湿,温通经络作用。擦干后用双手手掌对准双脚脚心涌泉等穴进行按、揉、拍、打约5分钟,这样保健作用更佳。END旷惠桃: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内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特聘专家,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从医以来,勤奋治学,精研医术,通晓经典,深研《金匮》,精于中医,汇通西医,深谙药膳食疗,广积单方验方,熟知中医养生方法,擅长亚健康调理。主攻方向: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证,尤其擅长运用经方治疗风湿、类风湿、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强脊、骨关节炎、雷诺症、痛风及肾病等。坐诊时间:(周一、三、五上午)作者:旷惠桃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杨楠
校对:陈双
审核:黄娟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