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铁红紫苏文章来源淡墨文成

紫苏

记得初来浙南,第二天醒来的清晨,我被房前一大片深紫色的植物吸引住了。这种植物不仅颜色和外形看上去十分美,而且在微风中,摘一片它的叶子,用手轻轻揉一揉,这叶子可以像薄荷叶一样散发出自己特有的植物香。这种特别的芳香能片刻消除你旅途的疲劳。当时,我想:“这应该是邻居们种的奇花异草吧!”

在浙南呆的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不管城里或乡下,邻居们的房前屋后、菜园、花坛都种有这种“花卉”。在多山少地的浙南,当地老百姓还因地制宜,用废旧的塑料桶、泡沫箱、花盆等器具装满肥沃的土壤,放在自家的楼顶或阳台上,种植这种特殊的植物。春末至深秋,在浙南的菜市场,常常可以看到当地的菜农提着捆好的特有“香料”在那里叫卖。有时,邻居间也相互赠送,以示友好。如遇豪放邻居,他们会热情相告,你烧菜如急需这“香料”,可以随时到他们家门口采摘。

那年六月,浙南的湿热梅雨天如期而来。几位同事与我一起前往远离城区的乡下调研。大家都没有想到,由于这些年城市化加速的缘故,我们到达的乡村已经没有常住人口。临近中午,有些同事已经精疲力尽。走在前头的阿丽突然惊叫起来,顺着她的指向,我们看到了村子的小路边有一大片美丽的紫色精灵,我们被这一大片美丽的紫色精灵惊叹住了,兴奋地忘却了刚才的疲惫,朝前面蜂拥奔去。

紫苏,正当我对这如诗般的名字充满无限好奇之时,却在参加本地朋友阿勇与阿艳的婚宴上,让我更加了解到浙南人是如此的偏爱于这种花卉植物。

阿勇与阿艳是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他们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都是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他们不约而同前往北京发展。在一次浙南老乡聚会意外邂逅时,他们更加坚定地相信彼此的缘分。在遥远的异乡,节假日,他们尽量聚在一起,自己动手,烧几个浙南家乡菜。浙南傍山临水,飞云江鲜美的清水鱼、红烧螺蛳、飞云醉虾、土豆泥等家乡美食都让他们的味蕾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很难忘怀。每次聚餐,他们都烧这些可口的家乡菜,可每次都不能完全烧出家乡的味道。有一天阿勇突然想起紫苏,这些家乡菜,浙南人都习惯放些紫苏来调味。北京城虽大,但在菜市场很难找到紫苏,为了让阿艳在异乡吃到更地道的浙南菜,阿勇一家市场一家市场地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阿勇终于在第七家菜市场找到了紫苏,阿勇的细心也终于修得有情人终成眷属。

“紫苏”原名“紫舒”。相传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在一家酒店巧遇一群青年正在比赛吃螃蟹,空的蟹壳堆了一大堆。华佗上前劝他们说:“吃多了会闹肚子,还可能有生命危险。”但这群青年不听他的劝告,大吃不止。

当天,这群青年和华佗都投宿在这家酒店里。半夜,吃螃蟹的几个青年大喊肚子疼。当时还没有治疗这种病的良药,华佗非常着急。忽然,华佗想起一次他在采药时,见到一只小水獭吞吃了一条鱼,肚子撑得像鼓一样。它一会儿下水,一会儿上岸,显得很难受。后来,它爬到岸上,吃了些紫色的草叶,不久便没事了。华佗想,那种紫色的草叶能解鱼毒,一定也能解蟹毒。于是出去采了那种紫色的草,立即煎汤给几个青年服下。过了一会儿,几个青年的肚子果然不疼了。华佗为了记住这种草药,就给它取了个“紫舒”的名字,意思是服后能使腹中舒服。因为字音相近,又属草类,后人就把它称作“紫苏”。

鉴于紫苏的观赏价值与实用性,我也学着像浙南本地人一样,用泡沫箱盛土种了三十几株紫苏,摆放在我家花坛旁边。紫苏的生命力极强,除种植之初我给它们松过一次土、施过一次肥,我没有花更多的时间来精心培育它们。欣慰的是,它们长势一直喜人。邻居们与我如烧需要配紫苏调料的菜,都会去采摘一些,十分方便。配了紫苏的菜味道极佳。

紫苏的长势诱人,常常有邻居们会专程前来观赏。微风中的紫苏有种风吹麦浪的感觉,此刻,紫苏的美竟然有几分妖娆,逗得邻居们心情十分愉悦。老刘与我是钓友也是邻居,他可能担心我这异乡客对紫苏太陌生,不会储藏丰收的紫苏。金秋,他特意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帮我采摘了二十多株紫苏的叶子,用水把叶子洗干净,晾晒在专门晾晒食品的竹席上。紫苏叶大概五成干左右,被装进一个陶罐里密封储藏。老刘十分开心自信地告诉我,这一罐足够我冬季烧菜作香料用上几个月。后来我因工作调动,离开瑞城,每年秋季,老刘总会准时来电,问:“今年紫苏长势怎么样?紫苏储藏方法还记得吗?”谁能想到因为紫苏,我与老刘竟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每次问候,会让身在异乡的我能感觉到春天般的温暖。

去年春天,姐姐从故乡湘西快递了一包湘西土特产黄豆豆豉,拧开瓶盖,豆豉的香味中伴随着一股似曾相识的紫苏香迎面扑来。夜深人静时,电话中我与母亲竟然聊起了紫苏。紫苏在中国为常用中药,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鱼片时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在中国少数地区也有用它作蔬菜或入茶。紫苏叶也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种子也称苏子,有镇咳平喘、祛痰的功能。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紫苏在中国种植约有年历史,明代李时珍曾记载:“紫苏嫩时有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可见紫苏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很常见。中国人用紫苏烹制各种菜肴,常佐鱼蟹食用,烹制的菜肴包括紫苏干烧鱼、紫苏鸭、紫苏炒田螺、苏盐贴饼、紫苏百合炒羊肉、铜盆紫苏蒸乳羊等。另外,在南方地区,在泡菜坛子里放入紫苏叶或杆,可以防止泡菜液中产生白色的病菌。

至此,我突然想起了北宋名诗人苏东坡《於潜僧绿筠轩》诗中的“宁可食无肉,不可住无竹”,而浙南人对待美食的态度是“宁可菜无肉,不可菜无苏”,就连平时品杨梅都不忘拌些紫苏。

备注:文章来源“淡墨文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sugenga.com/zglj/70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